1951年的时候,有5名女志愿兵在朝鲜离奇失踪了。过了50年,一个美国女记者把真相给说出来了。
朝鲜战争的战火纷飞之时,有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悄悄发生了。1951年初,五个中国女志愿军战士执行秘密任务的时候突然没了踪影,她们的遭遇成了半个世纪都解不开的谜团。这五个女英雄是王文慧、王招弟、张兰、李毅力和孙娜娜,战后她们的事迹被拍成电影,打动了好多观众。可是,她们最后到底怎么了,一直被历史的迷雾遮着。
过了50年,一个上了年纪的美国女记者玛丽,带着一份超惊人的证据来到中国,总算把这个被尘封许久的秘密给揭开了。她双手哆哆嗦嗦的,把一沓发黄的纸递给了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那可是五位女战士的自画像呢。玛丽一来,这段被人忘掉的历史就又被人想起来了。她到底看见了啥呀?这五位女志愿军都遭受了啥磨难呢?在她们的故事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信念和牺牲呢?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正式进入朝鲜参战。在这场保卫家园、捍卫国家的战争里,不但有众多男战士英勇作战,也有不少女英雄果敢地奔赴战场。王文慧、王招弟、张兰、李毅力和孙娜娜便是这些女英雄中的典型代表。
王文慧在1930年生于河北保定。她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打小就对医学特别感兴趣。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18岁的王文慧果断报名入伍,当上了军医。她医术很高超,在部队里没多久就获取了战友们的信任。
王招弟1932年在山东临沂出生。她爸是个老革命,打小受这影响,王招弟对革命事业就特别热心。1950年的时候,满18岁的王招弟瞒着家里人去报名参军了,当上了通信兵。她学习可快了,没多久就把摩尔斯电码学会了,成了部队里很棒的电报员。
张兰1931年生于陕西延安。她爸妈都是革命干部,她打小就在革命老区长大。1949年的时候,张兰积极要求入伍,后来被分到了卫生部门。张兰性格很开朗,待人热情大方,老是用自己的歌声去鼓舞战友们的士气呢。
李毅力1933年在江苏南京出生。她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打小就接受了不错的教育。1950年的时候,李毅力舍掉继续念书的机会,坚决地参军了。她被分到文工团,当上了宣传干事。李毅力文笔很棒,老是给部队写鼓舞士气的文章和诗歌。
孙娜娜1932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她爸是铁路工人,打小就教育她得热爱祖国。1950年的时候,孙娜娜响应号召参了军,被分到后勤部门。她干活认真细致,没多久就在部队里成了后勤方面的能手。
这五位女战士呢,她们来自不同的地儿,成长背景也不一样,可她们都有个相同的地方:热爱祖国,还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奉献。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她们就主动请求,要到朝鲜战场上去。
1950年末,五个女战士被编进了同一个小组,在朝鲜战场上的征程由此开启。刚到战场的时候,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战争状况就摆在她们眼前。寒冷的天气、艰苦的生活状况,还有随时可能发生的敌人空袭,这些都是她们要应对的挑战。
不过,这五位坚强的女战士可没被这些困难给打倒。她们彼此鼓励、相互扶持,很快就适应了战场上的环境。王文慧医术精湛,在战场上救了好多受伤的战友;王招弟电报技术厉害,给前线指挥部提供了又及时又准的情报;张兰歌声动听,让战友们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抚慰;李毅力写的文章和诗歌成了鼓舞士气的精神食粮;孙娜娜呢,把部队的后勤供给给保障好了。
在战场上,五位女战士那真是巾帼不让须眉,特别英勇,而且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女性在战争里有着重要作用。她们的表现让指挥官特别认可,也让男性战友们又尊重又钦佩。
1951年初,战事不断推进,有五位女战士接到命令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这项任务到底是啥内容、啥目的,到现在也还是个谜,不过能确定的是,这任务对战争局势的发展相当重要。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这五位女战士忽然就没了联系,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消息了。
在那个时候,她们失踪了,可没多少人在意呢。毕竟是战争时期,失踪啊牺牲啊都稀松平常。可是呢,慢慢的,随着时间过去,她们的事儿就被大家忘得差不多了。直到过了50年,有个美国女记者冒出来,这才让这段被埋了很久的历史又被大家想起来了。
1951年2月15日,那是个寒冷的冬日早晨,王文慧、王招弟、张兰、李毅力和孙娜娜这五位女志愿军战士接到了一个机密任务。这个任务到底是啥呢?直到现在也还是个谜。不过呢,根据后来美国女记者玛丽的证词来看,这个任务大概和情报收集有点关系。
那时候,志愿军正筹备第四次战役呢,这就是后来特别有名的四战四捷里的第四战。指挥部想得到更多敌军情况的消息,就打算派一支小队伍到敌人后方去。有五位女战士,因为她们各有专长,就被挑中去干这个危险的活儿了。
这事儿得从1月下旬说起。当时美军在李奇微将军的带领下,开始启用新战术了。他们不像之前那样瞎进攻,而是变得谨慎起来,搞起防御策略了,还把侦察和情报收集工作给加强了。志愿军指挥部对美军的这种变化可重视得很呢。
美军有了新战术,志愿军得赶紧搞清楚敌军的部署和意图才行。指挥部寻思着吧,女性在一些方面搞隐蔽行动更方便,于是就打算组建一个全是女同志的特殊小分队。王文慧、王招弟、张兰、李毅力和孙娜娜因为各自有特长,就被挑中了。
2月16日天还没亮的时候,有五个女战士,把自己乔装成普通的朝鲜农民模样,带着假证件和必备的装备,偷偷地跨过了前线。她们的任务呢,就是悄悄摸进美军控制的区域,去搜集敌军的兵力部署情况以及可能的进攻计划。
刚开始的时候,任务进展得特别顺利。这五个人靠着熟练的伪装本事和一口流利的朝鲜语,顺利地混进了当地的村子。她们一边跟当地村民聊天,一边悄悄观察美军的举动,搜集到了许多有用的情报。
可是,就在她们打算回去的前一天夜里,出岔子了。2月20号晚上,有一支美军巡逻队冷不丁地出现在她们躲着的村子里。天儿冷,美军士兵就打算在村子里凑合一宿。这突然冒出来的事儿,把五位女战士的计划全给搅和了。
五个人打算连夜撤出村庄,这样能防止身份暴露。可就在她们悄悄走的时候,一个美军哨兵瞅见了她们的踪迹。刹那间,警报声响彻了整个村庄。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五个女战士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勇气和智慧。王招弟施展自己的通信本事,很快就给前线发出去一条加密的求救信号。张兰与李毅力呢,就凭借在文工团的表演经历,有意制造混乱,把美军的注意力给吸引过去。
这时候呢,王文慧和孙娜娜拿着收集来的重要情报,借着混乱的局面往外突围。她们心里盘算着,哪怕其他人被抓了,也得保证把情报平平安安地送回指挥部。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五位女战士跟美军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戏。她们在漆黑的夜里来回穿梭,靠着对地形的了解,一个劲儿地把追兵甩在身后。可美军没多久就调来了援兵,直升机和装甲车都来了。
黎明的时候,五个女战士发觉自己被围困在山区里了。她们得做个艰难的抉择:接着跑呢,还是找个地方藏起来呢?最后,她们打算躲进附近的一个山洞,盼着等美军放松警惕了再冲出去。
就在这个时候,美军搜索的范围一点一点地缩小了。五个女战士心里明白,她们的行踪或许已经暴露了。为了保住收集来的情报,王文慧下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心。她把情报藏进一个防水的容器里,接着让王招弟趁着夜色掩护单独冲出去,把情报带回指挥部。
王招弟成功冲出了美军的包围圈,可另外四个人却被堵在山洞里了。美军很快就发现了她们的藏身处,接着就开始了好几天的围困。
就这么着,五位女志愿军战士执行那项神秘任务的时候意外失踪了。她们去哪儿了成了个谜,过了50年,美国女记者玛丽带来的证据才把这个谜团揭开了一点儿。
2001年秋天的一天,快到古稀之年的美国女记者玛丽·汉森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这位昔日纵横战场的老记者这一趟来,就是想解开一个困扰自己半个世纪的谜团。
玛丰·汉森的职业生涯是从朝鲜战争开始的。1951年的时候,她才25岁,就以【纽约时报】战地记者的身份被派到朝鲜前线去了。在那儿,她看到了战争有多残酷,也见到了不少特别感人的事儿。不过呢,有一个事儿一直在她心里打转,就是五位中国女志愿军战士神秘消失这件事。
2001年的时候,玛丽在北京下了飞机。她最先去的地方就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那儿,她见到了李文博研究员,李文博负责收集抗美援朝的史料呢。玛丽把自己带来的一沓泛黄的纸张拿给李研究员看,那上面是五位失踪女战士的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的来路可够曲折的。1951年2月下旬,玛丽跟着美军搜索队到朝鲜北部山区的时候,在一个很隐蔽的山洞里瞧见了这些画。那时候呢,美军正在找几个据说逃跑了的中国女间谍。玛丽因为职业上的敏感,偷偷把这些画给保存起来了。
李研究员把这些自画像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他脸上的表情呢,一开始是怀疑,慢慢地就变成惊讶了。这些画啊,不但把五位女战士的模样画得跟真人似的,而且在画的背面还写着她们的名字和简短的自述呢。这和档案里记着的失踪女战士的信息是完全对得上号的。
玛丽跟李研究员讲了自己当年看到和听到的事儿。1951年2月21日的时候,美军得到消息,说有几个中国女间谍在朝鲜北部活动呢。接着,就派了一支搜索队到那个地方去。玛丽当时是随军记者,就跟着这支队伍进了山区。
美军搜了好几天,在一个特偏僻的山洞里发现了些踪迹。山洞里头有很明显的人活动过的痕迹,像一些特简陋的生活用品啊,还有食物残渣啥的。最扎眼的是,山洞壁上刻着几个中国字:「为祖国献身,虽死犹荣。」
玛丽讲,那时候美军指挥官猜啊,这些中国女间谍或许已经跑了,也可能是遭遇啥意外了。然后呢,搜索行动没多久就停了。可玛丽对这个神秘的洞穴特别感兴趣,她就自己悄悄去做更细致的调查了。
随后的几天,玛丽去拜访了周边的朝鲜村民。语言不通也没关系,靠翻译帮忙,她还是获取了些有用的消息。有村民表示,美军搜查的前几天,看到过几个年轻的陌生女子在山区晃悠。也有人讲,听到过从山上传来的枪声。
玛丽搞的那个调查被美军情报部门给盯上了。人家就警告她,别老在这个敏感话题上瞎掺和。没办法呀,玛丽只好先把调查的事儿放一放。不过,这个没解开的谜团她可一直都没忘。
五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玛丽总算又有机会深入探究这个案子了。在中国的时候,她一方面给军事博物馆提供了关键线索,另一方面还去了五位女战士的家乡走访。在河北保定,她和王文慧的侄女见了面;到山东临沂,她去拜访了王招弟的弟弟;在陕西延安,她听张兰的老邻居讲以前的事儿;在江苏南京,她去参观了李毅力曾经念书的学校;在黑龙江哈尔滨,她看到了为纪念孙娜娜而设的小展览。
经过这些走访,玛丽不但获取了更多五位女战士的信息,还深切体会到了她们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分量。每到一个地方,当地人都会很热情地给她讲这些英雄的事迹,展示英雄留下的遗物和照片。
不过呢,玛丽虽然给出了很重要的线索,可这五位女战士最后的结局依旧是个谜。她拿来的自画像还有别的证据,的确能证明女战士们执行过秘密任务,但是她们后来发生了啥,还是没有准确的说法。这个没解开的谜团,就成了中美两国学者接着研究的事儿了。
2002年春,中国军事科学院有一个研究小组动身前往朝鲜考察。他们去考察呢,就是想接着追查五位失踪女战士到底在哪。这个研究小组是由军史专家赵明远教授带着的,小组成员有考古学家、档案研究员,还有退役军人。
考察队的首站是玛丽·汉森以前发现自画像的山洞。半个世纪都过去了,不过依据美军当年的记录以及玛丽给出的信息,还是能确定山洞的位置。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考察队费尽周折,总算找到了这个隐秘的山洞。
山洞里头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岁月的消磨以及自然之力的影响,让洞里好多痕迹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不过,考察队还是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在洞壁那儿,他们发现了玛丽提到的用中文刻下的那句话:「为祖国献身,虽死犹荣。」这一发现证明了玛丽讲述内容的可信度,也给接下来的调查指明了方向。
考察队在山洞周边仔细地勘察了一番。他们用上了先进的探地雷达设备,就想看看地下有没有遗留的东西或者遗骸。费了好几天的劲儿,在离山洞大概200米的一个山坡下,他们探测到了异常信号。
考察队仔细挖掘之后,发现了一个小地下室。这地下室明显是人工建造的,或许被用作秘密藏身处。在地下室里,他们发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武器残片、几枚认不出的徽章,还有一个金属盒子。
这个金属盒子成了解开谜团的关键所在。虽说盒子锈得厉害,可里面的东西保存得挺好。有一本小笔记本、几张照片,还有一封信。这些东西上显示的日期表明,1951年2月下旬它们就被放进盒子里了。
笔记本里的内容展现了五位女战士的一些经历。据记载,她们在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被美军发觉了,只能赶紧撤离。在逃跑的时候,她们分成了两拨。王招弟带着关键情报冲出去,其余四人则负责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开。
照片里有五位女战士在不同场景下的合影呢。照片背面写着日期和简短说明,把她们执行任务时的一些重要时刻都记下来了。有一张照片是在她们离开大本营的前一天拍的,当时五个人站在一块,脸上满满的都是坚定的样子。
最抢眼的当属那封信了。这信是王文慧写给指挥部的,把她们的状况和决定详详细细地说了一番。信里讲,被围了好些天后,她们发觉可能没法毫发无损地撤出来了。为了保证王招弟的安全,也为了情报安全,余下的四个人就打算接着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住。
信的末尾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计划。四个女战士打算拉响身上带的手榴弹,跟敌人一块儿完蛋。她们想这样一来,既能避免被敌人抓住,又能给王招弟争取更多突围的时间。
这些发现一下子就引发了轰动。中国政府很快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专门小组,深入地对这个案件展开调查。他们查阅了好多军事档案,去访问了当时参与相关行动还健在的老兵,就连和美方也进行了信息交流。
专项小组费了好几个月的劲儿,总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1951年2月21日那天,五个女战士去执行秘密任务,结果被美军给发现了。突围的时候,王招弟顺利跑出去了,还带着重要情报回到了志愿军的阵地。剩下那四位呢,为了给她打掩护,就故意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美军追着四个人好几天。到弹药用光、粮食也没了的时候,四个女战士就在2月26日晚上拉响了手榴弹。手榴弹一炸,美军就被引过来了,可等他们到了地方,就瞧见一个被炸烂的山洞,还有一些七零八落的尸骨。
王招弟带回来的情报,对志愿军第四次战役取得胜利有着重要意义。不过呢,因为任务特别机密,这五个人的事儿一直都没公开。王招弟自己在战后也一直保持沉默,到死都没吐露过一星半点儿相关的事儿。
2003年的时候,中国政府把这个被尘封了许久的历史真相正式公布于众。五位女战士被授予「特等功臣」的称号,这是追授的。她们的事迹被写进了教科书,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她们的老家,都立起了纪念碑,还建了纪念馆呢,就为了纪念这些为国献身的英雄。
这个被尘封了半个世纪的谜团总算被解开啦,五位女战士的英勇事迹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特别让人感动的一段故事。她们的故事不但体现出个人的勇敢和牺牲精神,还成为那个特殊时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一个缩影呢。
2005年,五位女战士的事迹公布两年之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纪念活动。中国的高层领导人参加了这个活动,并且还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美国记者玛丽·汉森也在受邀之列。
会议厅里,挂着五位女战士的大幅画像,她们年轻又坚毅的脸朝着台下的观众。主持人宣告活动开始,全场的人都站起来,给英雄默哀一分钟。接着,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中国国家档案馆精心制作的纪录片,把那段好久以前的历史展示给参会的人看。
纪录片里,头一回公开了好些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呢。有五位女战士入伍宣誓的画面,她们训练时的飒爽英姿,还有和战友在前线上的合影。这些画面不长,可实实在在地把她们生前的样子记录下来了,让观众就像穿越了似的,一下回到了战火纷飞的那个时候。
接着,五位女战士的亲属代表走上台发言。王文慧的侄女王梅讲起了姑姑生前的各种事情。她回想起来,王文慧打小就怀着一颗报国的心,在老家的时候就踊跃参加抗日活动。王梅说道:「姑姑老是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她拿生命阐释了这句话的意思。」
李毅力的弟弟李强起身的时候,声音有点发颤。他说道:「姐姐去参军离开家的时候,我年纪还小,不怎么懂得她为啥要走。如今我可算是明白了她的决定。她是想让咱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啊。」李强还讲了,家里到现在还留着李毅力走之前写的一封信呢,信里写着:「要是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为祖国战斗。」
张兰有个老邻居张大叔,这大叔都90多岁了。他大老远从陕西赶过来参加这个活动呢。张大叔哆哆嗦嗦地站到麦克风前面,就开始讲张兰小时候的事儿。「兰兰打小就是个热心肠的丫头,老帮着街坊邻居干活。她去参军那天,全村人都来送她,哪知道这一送就成了永别啊。」张大叔一边说着,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呢。
孙娜娜的妹妹孙芳讲话时,讲起了姐姐参军之前的情形。「姐姐出发那天,正好是寒冬腊月,大雪漫天飞舞。她身上就穿着那么几件单薄衣裳,背着个简易行囊,步伐坚定地朝着火车站走去。要分开的时候,姐姐跟我说:‘妹妹啊,你要好好照顾爸妈,我得去为国家出份力。’」孙芳表示,这么多年来,家里人一直盼着姐姐能平平安安回来,等到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才晓得姐姐早就牺牲在异国他乡了。
最后发言的是王招弟的儿子刘峰。刘峰是唯一幸存女战士的后人,他这一发言可太受人了。他讲道:「我妈活着的时候很少说以前的事儿,就老是自己偷偷抹眼泪。现在我可算知道了,她那眼泪里藏着多少难受和自责啊。」刘峰还说,王招弟到了晚年老是做噩梦,做梦的时候还喊着战友的名字呢。
亲属代表发完言之后,玛丽·汉森就被请上台了。这个八十多岁的美国记者啊,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讲起了自己半个多世纪探寻真相的那些事儿。她讲道:「我呢,做记者就得追求真相;做人呢,就得敬重英雄。这五位女战士的故事啊,让我瞧见了人性里最高尚的那一面。」
玛丽还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她以前发现的那些自画像的原件。她把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很庄重地交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代表。她说:「这些画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应该回到自己的祖国。」
之后呢,中国政府公布了一连串的纪念举措。这五位女战士的家乡会修建纪念馆,她们的故事也会写进教科书。而且,政府还设立了用她们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用来奖励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表现优异的年轻学生。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一起合唱那首专门纪念五位女战士写的【铁血芳华】。歌里有这么一句:「青春献祖国,热血写春秋。」在那悠扬的曲调里,就好像能听见历史的回声,瞧见那五位年轻姑娘坚定的模样。
活动完事儿后,参加的人都一个劲儿地说,这次纪念活动可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呢,更是给未来的一种启示。那五位女战士的事儿啊,变成激励后人的精神宝贝了,她们的名字会一直刻在中国的历史大碑上。
往后的日子里,五位女战士的事迹在全国到处都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反响很大。各地学校让学生看纪录片,还开主题班会;媒体做了好些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艺术家们创作了诗歌、绘画、雕塑之类的作品,用不一样的方式解读这段历史。这个被掩埋多年的故事,总算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活力,成了激励国人努力向前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