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国海军的「黑暗年代」——1865-1894(3)

2024-07-18军情

我们的军舰只需要守备海岸

马汉的日记上记载着这么一件往事。那是 1884年,当时他正指挥着老式的木壳蒸汽巡洋舰「瓦诸塞特」号航行于太平洋上。一位上舰参观的法国军官,指着他指挥的船上的前膛炮笑道:「哦……对哦,我们以前就是用这个的……」。这个法国海军军官只是惊讶于他的美国同僚的落后装备,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这番随口而言的感叹,却深深刺伤了船长马汉的心。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这位被称为「海军战略之父」的近代海军理论先驱者,怀着一种痛苦的心情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们现在拥有的,不过是他们过去用过的淘汰货」。

马汉的话,可以理解为只是一个海军军官对于他自己工作场所的感想。谁不希望自己风风光光 ?我们这些局外人,常常犯的错误便是,我们时常本末倒置地去理解海军和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而对于一个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人,不论其在海军军备建设上的立场如何,正如将海军在黑暗年代的挣扎视而不见是错误的一样,对于将庞大的海军本身看作有益和值得称道的这种认识也一样是错误的。

不管怎么说,在合众国进入它生命中的第二个一百年的时候,美国的海军,它的舰队正与 「庄严、强大、威慑"等词汇渐行渐远。然而,在这一百年内,美国人已经取得了他们的前辈,在一百余年前郑重宣读那份【独立宣言】时未曾设想到的伟大成就,而且他们还讲继续向前迈进。借用波特中将的话来说「我们完全不必对此感到奇怪",因为就像上文所述的,好比认为富强的国家必然有强大的军备本身是荒谬的,而合众国对于它的海军的轻视源自他们的人民正居住在地球的「小小角落」里,一个被海洋环抱并隔离在安全的小角落里。

当美国人民正在这个被大海包围的小小角落里努力建设家园 ,而忽视他们的舰队的时候,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法国人的「荣誉」号开始,海军主力舰的式样和性能在短短30年内有了惊人的发展。蒸汽动力在1870年以后已经是一种必然而然的事情,所需要做的选择就是是否要保留风帆以作为辅助手段。为海军建造一些新的全钢质军舰这一点,在基伟斯特外海那场丢人现眼之后就变得非常迫切,甚至一向以在海军预算上死不松口为特色的国会也松动了许多。当然,其实真正令不少人觉得扫清障碍的是,冥顽不化的波特上将大人已经退休。虽然波特大人距离他的棺材还有很长的距离-这和很多人期盼的那样恰恰相反-但是随着他的退休,限制海军发展的内部问题基本得到扫清。

1881年6月间,新上任的海军部长威廉·亨特决定召集一个专门的顾问委员会,以商讨一系列军舰建造上的问题,以便向国会提交出一份具体的报告。美国国家档案馆内至今还保留着他在6月29日写给约翰.罗杰斯海军少将(而且就是在朝鲜汉江口弄得灰头上脸的那位)。「海军部认为,为了满足海军的迫切需要,在海军部长向下届国会提交的报告中,切合实际地并且简明地提出目前海军迫切需要的军舰,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这个顾问委员会的现存资料已经不多,从亨特部长事后的一些回忆来看,这个委员会如果要说有什么鲜明的特点,那么便是 「争吵不休」。顾问会员一共有15名成员,全部由来白海军的专业人员构成,其观点也代表了当时海军中的各派,其中也包括那位不得志的工程师本杰明。顾问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是在当年的7月初召开的,部长事后多少有些后悔召集这样一个会议,因为这些人根本就连应该造什么样的船都难以达成共同认识。

建成后的「亚特兰大」号巡洋舰,这一时期的军舰还多少存有大航海时代的遗风,船艏虽未装上船艏像、却有精美的雕刻。当然喽、这些船可不是为了用来在节日的时候进行检阅的

在无数次的争吵后,到了年底这些人的意见依然无法统一,但却终于可以大致将其分成大两类。多数人雄心勃勃,谋求建造一支以钢质巡洋舰为核心的远洋舰队,另一派则认为美国目前还没有在远洋上的利益,依旧以用于近海防御和内河航行的低舷铁甲舰为主,当然,必须是一些 「新式」的低舷铁甲舰。在这以后,这两派再难达成共识,于是部长只能决定向国会提交两份报告。但是这一年的年底却生波折,总统被刺,新总统上台,海军部长也换成了威廉·钱德勒。不过新部长人倒也和前任海军部长亨特一个路数,认为海军的现状简直是这个国家的笑柄,因此对这份报告和顾问委员会的活动非常支持,甚至他本人也亲自去游说那些可以争取到的议员。

海军部的报告在 1883年初提交给国会,并在当年的8月5日遭到迎头猛击。国会对海军提交的这份总预算额高达29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每年拨给海军预算的5倍)的「漫天要价」嗤之以鼻,最后只批准了建造其中的2艘钢壳巡洋舰。而且,建造预算却要等到下一个财政年度才能拨给。在这则批文之后,则是「海军的人」在国会内的「大吵大闹」,以及和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议员大辩论。在这年的年终,海军终干部分翻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他们从国会得到了两样东西。首先,以法案的形式规定了一艘军舰的修缮费用不得超过同类型军舰建造费用的百分之三十 (在数年后又被调整为百分之二十),从而确保了海军今后不会面临老旧战舰一修再修、越修越旧的循环。其次,国会同意建造3艘钢质巡洋舰和1艘通报舰,而不是原来的仅建造2艘新型巡洋舰。

而海军得以迅速翻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不久之前,从遥远的萨摩亚群岛传来新的情报 :一场规模巨大的飓风将帕果帕果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来了个连锅端。这些老旧的木壳蒸汽船显然已经超越了「20分钟就会被轰成一堆木片」的境界,沦落到了「只要稍微大点的风就能吹垮」的下场。萨摩亚方面报告说,鉴于无法修复受损船舶,将会拆卸船上可用设备以供应基地建设,而破损的船体将会被用来为基地提供燃料…其命运在10年前似乎就有预言。

在这种窘境下,即便是民主党内部一直不赞成 「扩大」(如果这还算是扩大的话)海军的保守人士也觉得不能不对海军目前的悲惨境地多少加以警惕,尽管就当时而言美国也的确没有广泛的海外义务。于是,关于建设新军舰的法案终于再无异议,被国会通过。

国会对海军衰败的警惕,是以 130万美元的形式来具体体现的。这笔钱将用来建造4艘钢质军舰。由于美国在海外尚无领地和军港,因此无法像英国皇家海军那样满世界地设置加煤站和补给港。考虑到这个制约因素,这3艘巡洋舰在设计上保留了风帆时代的三桅构造以及风帆和帆索,长距离巡航的时候可以借着大自然的力量来节省宝贵的煤炭。尽管这4艘船保留了风帆与索具,但是无论如何这批新式军舰是美国海军最早依照现代化标准设计建造的军舰,很大程度上象征了现代美国海军历史的开端。

寄托复兴海军希望的这 4艘军舰,在宾西法尼亚洲的切斯特市的萨姆斯船厂建造,而造船用的钢铁全部由一个叫做约翰·罗奇的钢铁商负责提供。这桩买卖似乎并不干净,因为在招标伊始,船厂和钢铁商就像预先得到了准确消息那样,以最低承包价格中标,这不能不让其他的竞标人感到气愤。而这一事件最后又牵扯数年,不少官员和政治界的头面人物互相施展手段报复对手。不过,这与本文内容无关,略去不谈。

1884年4月12日,小巧的1500吨通报舰率先下水,他被命名为「海豚」号。同年10月9日和次年12月4日,「亚特兰大」号和她的姐妹舰「波士顿」号顺利下水,4舰中最强大的「芝加哥」号在「波士顿」号下水的次日滑下船台。虽然距离这4艘战舰的正式服役还等上一段时间(实际上由于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和政客之间的勾心斗角,「波士顿」号要拖到1889年4月才能服役)。

不乏幽默感的美国人很快就以 「海军的ABCD」来统称这些战舰。需要指出的是,这4艘军舰的设计直接演化自美国海军以往的战舰设计,其设计传统甚至能追溯到南北战争时期。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在「ABCD之后建造的所有舰艇,也都将继承和发展美国军舰所特有的风格,最终像英国皇家海军那样自成一个体系。

1884年,随着民主党人格列弗·克里夫兰登上总统宝座,海军部长再度易人,纽约的金融家威廉·惠特尼成为了海军的新当家。

钢铁与蒸汽化的努力

当海军决定开始实现蒸汽化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燃料补给的问题。显然 ,在风帆时代或者以蒸汽机作为辅助动力的机帆船时代,这些根本不用担心。更何况,如果用多了煤炭还需要舰长自己支付帐单,海军各舰自然是会努力「节约」。但是这个问题在海军决心开始建造以蒸汽作为主要动力的军舰后,凸现了出来。

美国海军缺乏在海外的燃料补给站,对此波特上将 (在放出下列论断的时候官拜上将)曾以此为理由要求以后海军建造的所有舰艇都「能够在不碰煤的情况下进行全球航行"。这句话换一个角度理解的话,便是要求以后海军所有舰艇都以风帆为主要动力。这显然是荒谬的。如果「有人认为,由于我们缺乏合适的加煤站,就应当保留风帆,以便增加军舰的航程的话」,那么,我们的回答也是直截了当的,「必须提供加煤站」。委员会对于为何会违抗波特上将以前的命令这样回答国会,当然,此时当事人已经退休,这番反抗一个在家养老的糟老头是不会在意的。

1885年,在惠特尼部长的努力下,国会又批准了2艘钢制巡洋舰的预算,「查尔斯顿」号和「内瓦克」号。这2艘属于4000吨级巡洋舰,设计上能够长期在远洋独立执行任务。「查尔斯顿」号是依照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提供的图纸来建造的,航速可达17.7节以上,超过了当年那艘被波特大人封杀的倒霉汽船。「内瓦克」号则会成为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安装风帆的军舰。

不过,对于整个海军来说,这 2艘巡洋舰的意义还不止这点。国会差不多在同期批准了一条由惠特尼部长「炮制」的法案,法案内容大致是要求任何新的美国军舰都由美国生产的钢铁建造。这无疑是许诺给了商人们巨大的商业利益,从此以后影响力日增的钢铁巨头们也成为了海军的盟友,这对海军的建设将会起到相当的助益。而以更深一层的意义来看,其实收益的并不只是各钢铁业巨头和造船厂,因为新军舰的建造势必将促进和繁荣造船业,船厂和钢铁公司需要增加的产量和工作量必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对于新式军舰的技术上的追求,比如装甲、功率更强劲的蒸汽机、更好的火炮等等,也会促进美国的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包括冶炼和机械加工业以及化工产业。可以说,现阶段海军有限而且适度的发展,将会对整个美国社会带来好处。而这一阶段海军建设的实际结果,又将会为国家在将来对外关系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内瓦克」号巡洋舰

但,人类的本质缺陷就是习惯于从一个极端划向另一个极端。正如许多庸人心目中的,认为庞大的海军本身就是值得称道和有益的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那样,人们现在就开始完全将黑暗时代遗忘这本身也是一种错误的。海军战略先驱马汉真心地赞成建立一支庞大的海军的构想,但是他也很清楚不是为了海军自己。正如他在 1890年给友人的一封信函中提及的那样:「人们应当永远记住,增强海上力量主要不是为了海军,而是为了加强国家对外政策的份量。」

也许我们正是应当从这个角度来观察黑暗的年代,尽管荒诞,但并不颓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还是称呼这段时间为 「荒诞年代」更合适一些。正是战争的惨痛和国家的重建使海军濒临瓦解,但也正是这样,合众国迎来了新生。

对于海军而言,巡洋舰的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巡洋舰和海上巡弋的用途也绝不局限于战时的海上截断和突破封锁。在和平时期海军的巡洋舰艇也多执行远洋巡弋任务,一种 「和平巡航」的使命,这是一种温和的武力炫耀,并带有外交性质。这种使命,由各国海军拥有的最新锐战舰来执行,它们将穿行在跨越大洋的贸易航线上,停靠五大洲的各个海港。在1885年12月,当「ABCD」中的「海豚」号通报舰率先服役之时,作为当时美国海军最现代化的军舰,其被指派履行这一职责。小巧的「海豚」号披上了当时海权国家惯用涂装--水线下被漆成黑色、白色的船体、上层建筑物与烟筒油漆成黄色、烟囱顶部则是黑色。

1886年2月起,这艘被粉刷一新的小型巡洋舰,开始了她的世界大巡游。首先是航向南美洲,张开风帆借着大自然的力量沿着大西洋海岸线一直向南再向南,绕过合恩角然后进入太平洋。穿越波澜不惊的太平洋,中途顺便停靠了未来的美国领土夏威夷,然后到达日本。在长崎补充燃料和给养之后到达中国港口,然后再沿着中国海岸线南下,绕过印度支那半岛到达锡兰、再泊靠印度,接下来访问阿拉伯半岛进入红海,穿越苏伊士运河进入了著名的亚历山大港。在地中海内,这艘美国军舰访问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然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布列颠王国访问。最后途经百慕大群岛回到纽约港,时间是在1889年9月27日。这次历时3年又7个月的环球航行终告结束。

这种环球航行对美国海军来说并非首次,但是这似乎是 「黑暗年代」开始后最能令随舰官兵挺直腰杆的一次了。一些资厉比较深的海军军官还清楚的记得 10年之前随舰远航时的情形,「这里的港内停有10艘巨舰,而我们没有喷漆的军舰成了一条可怜虫.…..和别国的军舰相比,我们就像一个小东西,一想到这点我就感到难受」,一位随舰访问法国的美国海军军官在信中这样写道。「海豚」号也许算不上是一艘最一流的军舰(事实上也确是如此),但却是可靠而且优美的,当那白色的船体在撒满阳光的海面上犁浪前进之时,任何对于美国海军以往那不快的记忆都成为了过去。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