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真正的「蛇牌撸子」德国绍尔 M1913 手枪呈现何种样貌?

2024-07-18军情

在昨天关于电视剧【新世界】中误把德国奥其斯手枪误认为是「蛇牌撸子」的错误(参见:【新世界】真有「蛇牌撸子」吗?)的文章之后,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真正的绍尔M1913手枪(Sauer M1913)。

「绍尔」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家族企业Sauer&Sohn,这家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当时他们从德国纽伦堡迁移到图林根州的苏尔。1811年,绍尔家族的企业成为了第一家为普鲁士军队提供枪械的厂家,并在1858年时员工数达到了200多人。普法战争之后,绍尔公司依据普鲁士军方的合同,开始生产部分毛瑟M1871黑火药步枪。

进入20世纪初,绍尔公司曾经为奥匈帝国生产了部分罗斯-斯太尔自动手枪。这种手枪是一种早期的自动手枪,使用枪管长后坐原理,主要配备给奥军骑兵。在这一时期,绍尔公司积累了不少关于设计和生产手枪的经验。

在1910年左右,绍尔公司根据Burkhard Behr公司的许可,开始生产一种名为Bär-Pistol的手枪。这种手枪的设计十分独特,采用双枪管上下纵列的结构,并设有一个可以装载4发子弹的纵列弹巢,类似于转轮手枪的转轮。用户需要先射击两发,然后手动翻转弹巢,再射击剩下的两发。尽管这种设计在形态上比转轮手枪更为扁平,但在逐渐兴起的小型自动手枪市场中,如勃朗宁手枪等,它并未显示出竞争优势,因此市场表现不佳。

鉴于Bär-Pistol的销售成绩不佳,以及曾为斯太尔公司代工生产罗斯-斯太尔自动手枪的经历,绍尔公司在1911年决定自行设计并生产一种小型自动手枪。经过两年的开发,由绍尔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弗里茨·泽纳设计的.32ACP口径小型自动手枪——绍尔M1913终于面世。由于绍尔的商标是两个「S」字母叠加,形似两条交织的蛇,因此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蛇牌撸子」的昵称。

绍尔M1913手枪全长146mm,枪管长度为73mm,空枪重量为0.6kg,口径为.32英寸,使用.32ACP(7.65x17mmSR)弹药,弹匣容量为7发。该手枪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其套筒为圆管形,尾部设有带滚花的盖子,用户在装弹上膛时需握住此盖子进行操作,而在拆解时,旋开盖子即可拆卸击针。

此外,绍尔M1913的套筒锁设在扳机护圈上方,当拉套筒至最后位置并向上按压套筒锁时,可以手动将套筒锁定,这在清洁武器时非常有用。如果需要解锁,只需轻轻扣动扳机,套筒便会自动复位。

根据不同的生产批次,绍尔M1913手枪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型号:

第一型的显著特点是缺乏独立的照门设计,仅在套筒尾部的圆形盖顶部切割一个V形缺口作为照门。此型号装备了弹匣保险功能,当弹匣被取出时,即便膛内有弹也无法触发。但这种弹匣保险的设计略显多余——取出弹匣后保险会自动启动,而更换新弹匣后保险不会自动解除,需要手动按压位于握把左侧扳机护圈附近的一个小按钮来取消保险。这种设计显然不够人性化,因此在后续的生产批次中被取消。

第二型在外观上的改变主要是增加了独立的片状照门,并对抗人性的弹匣保险进行了改进,只需更换新弹匣即可自动解除保险,无需再次按压解除按钮。同时,第二型取消了扳机护圈后面的弹匣保险解脱钮。此型号的握把片也有所改动,顶部印有S&S字样,并为手动保险让出了一个缺口。

第三型主要是为了解决原先两型手动保险存在的安全隐患。之前的型号虽有手动保险锁住扳机,但扳机连杆和阻铁并未锁定,这可能导致枪支在击针待发状态下意外坠落或震动引发走火。第三型的手动保险进行了改进,按下保险杆不仅能锁定扳机,还能夹紧扳机连杆的侧缺口,确保扳机、扳机连杆及阻铁全部被锁定,从而彻底消除走火风险。因为这一改进,第三型绍尔M1913手枪的手动保险杆下方新增了一道凹槽,外观上容易被辨认。

从第三型开始,握把片上的图案改为重叠的两个S字母,即「蛇牌撸子」的标志。

除了.32ACP口径的绍尔M1913,绍尔公司还推出了一种.25ACP口径的袖珍型手枪——绍尔M1919,其结构与绍尔M1913大体相似,但尺寸更小。这种.25ACP口径的手枪在20世纪初非常流行,成为隐蔽携带手枪的首选。

至1926年,绍尔M1913还衍生出了一个出口型号——绍尔M1926。该型号在基本结构上与绍尔M1913相似,但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

  • 拉套筒的防滑纹从尾盖延伸到套筒后方,类似于.25ACP口径的绍尔M1919;

  • 取消了扳机护圈上方的套筒锁,改为在手动保险上方增加一个钩状凸起,拉动套筒到后方并上推手动保险时,钩状凸起可以挂住套筒;

  • 扳机护圈形状被改为椭圆形;

  • 握把图案进行了改变,中间为网格防滑纹,上方标有sauer字样,下方则标记了Cal.7.65字样。

  • 1928至1929年期间,绍尔公司又对手枪进行了一次改进,推出了绍尔M1930型手枪。该型手枪改良了握把形状,使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把内弹匣后方的扳机簧从片簧改为螺旋弹簧,并对弹匣卡簧进行了修改;增设了膛内有弹指示器,当子弹上膛后,套筒顶部的小孔中会弹出一个短杆突起,通过触摸可以感知膛内是否有弹。

    到了1930年10月,绍尔M1930再次进行了改进,成为Behördenmodell1930型号。这一版本的最大改进在于增加了扳机前缘的一个按钮,只有当手指正确地按下此按钮时,扳机才能被扣动,从而触发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