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家都在谈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说白了,就是两个超级大国既斗得你死我活,又不得不相互合作的复杂局面,尤其是军事和经济领域的竞争,总让人忍不住琢磨,这到底会不会擦枪走火,我跟你说啊,美国那边还真有人跳出来预测未来,比如斯塔夫里迪斯这位退役海军上将就直言不讳地表示,中美之间迟早要对着干,他甚至搬出了「盟友牌」,意思是美国拉上一帮小伙伴,就能在关键时刻扭转局势,你听着是不是感觉有点玄乎?真心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气话。
不过,要看清今天这场较量,还得先回头瞧瞧历史百年变迁,不然就像没带地图去探险一样容易迷路,过去咱们中国可是吃过不少苦头,从鸦片战争到列强瓜分,再到晚清腐败无能,被人按在地上摩擦,那叫一个惨,可现在呢?别的不提,中国已经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高铁飞驰、航母下水、芯片突破,一桩桩一件件,都亮瞎了西方国家的眼睛,他们习惯性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突然被撼动,自然坐立难安,于是各种围堵政策接踵而至,但我们也不是吃素的,该怼就怼,该反制就反制,两边这么一来二去,就形成了如今这种剑拔弩张又暗藏机锋的态势,怎么看都有点山雨欲来的味道。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像斯塔夫里迪斯这样的学者蹦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他明确提出,美国可以靠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个盟友联手压制中国,这话乍一听好像挺靠谱,但仔细一想简直漏洞百出,什么意思?您老觉得几个地区国家加起来,就真的能抵挡住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吗?拜托,现在可不是冷战时期苏联那种封闭体系,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而且这些所谓盟友内部问题也不少,日本自顾不暇,为冲绳基地抗议忙得焦头烂额;韩国天天担心朝鲜导弹砸门口;澳大利亚倒向美国固然明显,但它本身就是亚洲的小透明;新西兰更别提,大洋洲的小家伙根本指望不上,所以说,把希望寄托于这种松散联盟,无异于纸糊长城,看似威风,其实禁不起风吹雨打。
再往深里扒拉,美方论调背后还有一种潜台词,那就是试图通过强化军事存在来震慑中国,说白一点,他们搞什么印太战略,本质上还是玩传统霸权逻辑,只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可惜时代不同了,现在是谁拳头硬谁说话算数,而这一点,在海军发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你看咱们从零起步,到现在拥有三艘航母,其中辽宁舰和山东舰已经投入使用,还有福建舰采用电磁弹射技术,据传年底前可能进行海试,如此快速的发展速度,让那些曾经嘲笑我们的外媒彻底哑口无言,对比之下,美国虽然依旧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却不可避免地陷入「装备老化」与「维护成本飙升」的双重困境,也就是说,他们还没打一仗呢,就快把自己拖垮了,这样看来,是骡子是马遛遛才知道嘛!
当然啦,仅仅比较实力远远不足以说明问题,更重要的是两国间有没有开战可能性,有些人总爱拿修昔底德陷阱来说事儿,好像只要新兴大国挑战守成霸主,两者必定针尖对麦芒不可调和,其实未必如此,因为现代社会多了一层核武器恐怖平衡,再加上国际贸易利益交织,没有哪个理智领导人愿意轻易冒这个风险,不过并非完全没有隐患,比如南海争端、中美台问题以及网络安全博弈,每个都是敏感雷区,一旦踩错,很可能引发连锁效应,所以双方如何管理危机显得尤为重要。
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不仅关乎民族复兴梦,更决定着未来国际秩序的话语权归属,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迎击,通过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同时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我们完全有能力塑造属于自己的规则体系,而非继续受制于欧美标准,可以预见,当我们真正实现全面现代化时,将彻底改变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不平等格局,到那个时候,即便美国仍保留一定优势,也无法阻止东亚成为世界舞台的新中心,这才是真正的大棋局布局啊!
写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几百年,那些逼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人是否想到过,有一天他们会目睹这样一个凤凰涅槃般崛起的大中华,那么同样的问题放到今天也成立,当今决策者做出的每一步选择,都将在几十年后塑造下一代人的命运,那么究竟该何去何从,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次颠覆所有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