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媒曝光机密文件,揭开美密谋核打击中国计划,京城排第13位

2024-12-30军情

冷战,不止是间谍与意识形态的博弈,更有核弹阴冷地对准全球每个城市,北京也在列。

美国1959年制定的绝密计划,并非虚构的反恐情节,而是将上千城市和大量平民列为攻击目标。这份文件触目惊心,其真实性令人难以置信。

冷战档案揭露了惊人的「战略目标」:学校、工厂,还有居民区都在袭击名单上。这份档案如今重见天日,让人真切体会到当年世界末日离我们有多么接近。

五十九年的北京,三口之家可能正走在青砖胡同,耳边是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也可能是一些汉子拉车叫卖,孩子们在路边追逐打闹。

平静年代里,一份绝密文件显示,北京竟是核弹轰炸目标,代号13,准备实施系统性破坏。

这份厚达800页的档案,详细记录了1200多个城市,目标遍及苏联、东欧和中国,北京只是其中之一,密密麻麻的城市名单触目惊心。

文件清晰地标注美国核打击苏联的计划,北京是目标城市,具体区域和编号都有。这份计划涵盖城市、工厂、交通要道,甚至平民居住区,冷战背景下,这早已超越军事范畴,关乎存亡。

清晨,1959年,一架B-52轰炸机从美国启程,飞越太平洋,最终出现在中国上空,那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十七万吨级核弹,从轰炸机上投下,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七十倍,北京的工业、军事核心区,还有居民区,都在打击名单上。

文件披露美国或将动用六千万吨当量氢弹,如此巨型武器不仅震慑对手,更代表着毁灭性的力量。

这份清单触目惊心:莫斯科,179个目标,是首要打击对象;列宁格勒紧随其后,145个目标;东柏林也未能幸免,91个目标赫然在列。这些数字冰冷而残酷,预示着无数无辜生命可能就此终结。

美国战略空军瞄准苏联和中国空军基地发动打击,预先摧毁敌方空军是开战前必须完成的任务,文件如此强调。

这份清单包含一千一百个机场目标,很多都在人口稠密地区,预料中的轰炸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如此冷血的攻击策略,细节令人毛骨悚然。

文件里透出的,不只是冰冷,还有着深思熟虑的战略意图。美国冷战时期的军事思想核心,就是那句「大规模报复」。

美国国防政策的核心是核武器优先战略,遭受攻击后,立刻动用压倒性核武力进行全面反制。这体现了其战略威慑的决心。

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认定核武器是性价比极高的威慑工具,相比动辄百万大军参与的传统战争,核武器威慑力更强,且开支更少。

杜勒斯毫不掩饰地宣称要依靠强大的报复能力,但这与核战争的可怕后果形成鲜明对比。美苏两国都在激烈竞争,其核心是通过威慑与反威慑手段彼此制衡。

美国1946年制定的「铁钳」计划瞄准苏联,战时准备向苏联24个城市投掷50枚原子弹。

冷战加剧,美国行动升级,「半月」计划、「特洛伊」计划相继实施,核弹目标涵盖七十余座城市,数量达到一百多枚。

艾森豪威尔1953年签署的第162号文件表明,美国随时可能先发制人,动用核武器。 这使得大规模报复战略不再单纯是防御,它具备主动进攻的意味。

美国核武库扩张速度惊人,1959年已储备一万八千枚核弹头,同时还在全球范围布署了众多中程导弹。

美国核武遍布全球,从英国到土耳其,从太平洋到北极,都能感受到其威力。【1959年原子弹需求研究】应运而生。

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于2006年申请解密文件,五年后,也就是2015年,申请获批。不过,文件内容并未完全公开,部分关键信息,比如目标的具体位置和名称,仍然处于保密状态。

美国文件披露的骇人内容,直接点明平民成为优先打击目标。文件清晰地记录,核爆旨在系统性地摧毁目标,不仅包括工厂和军事设施,甚至将人口列为主要目标。

国际人道主义法核心是尽量避免平民伤亡,这种做法显然违反了这一原则。对此,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看法不一。

大规模伤亡被一些人解读为震慑敌军,迫使其屈服的策略。但更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充满争议,其暴力程度和正当性都值得商榷。

冷战早已远去,核威胁却挥之不去,地球仍笼罩在足以毁灭自身的核武库阴影下。核裁军进展缓慢,各国间核对抗的紧张局势依然存在。

历史并非单纯的冷战记录,它映照出战争与和平的微妙平衡。核政策专家施瓦茨指出,这份文件或许已成过去,但核武器依然存在,现实如此。

谈起冷战,我们更易想到过去,那些神秘故事。但翻开历史档案,你会发现冷战并非谍战片般精彩,也非意识形态之争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随时可能夺走无数人生命的巨大危机。

当年受战争波及的国家城市,那段往事不仅是历史创伤,也时刻警醒着未来。冷战带来的教训,不仅是核战争的可怕,更是和平之路的艰难探索。

档案里的名字,注定只能停留在纸上,不能化作废墟的尘埃。文件本身,只是过往的一个片段,但它留下的疑问,却始终拷问着我们。

美国解密档案显示,1959年拟定的核打击目标名单中,北京位列第十三。这则消息,科学大观园在2016年报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