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方刚答应恢复合作,英首相就变脸,计划将航母派到中国家门口

2024-10-30军情

英国为什么突然对中国使出这样的大动作?2023年10月26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英联邦首脑会议上宣布了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消息:他们计划在2025年把英国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派到中国附近的海域活动。

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海军巡航,而是直指中国的政治信号。为何英国要把自己卷入与中国的敏感区域?背后到底是防范所谓的「威胁」还是另有算计?

根据斯塔默在会议上的说法,英国决定派遣航母到中国附近海域,是「为了应对太平洋地区日益加剧的风险」。

言外之意,英国看到了中国在该地区的扩展,尤其是中国在海军实力上的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全球影响力,这让英国感到不安。于是,一举决定通过强化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来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

不仅如此,英国还计划在航母巡航期间访问新加坡,并通过与太平洋岛国的军事联合演习,表现出英国在该地区的「管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英国第一次在亚太地区想「刷存在感」。

比如,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就驶入了该区域,与美国开展了一系列「外围演习」。不过那一次,英国还只是试探水深,现在的举动,却显得急不可耐。

从军事角度来看,英国的这次行动无疑会刺激地区局势紧张。毕竟,中国不会轻易接受英军在自己家门口秀肌肉。

然而,英方为了展示全球角色,似乎并不在意可能带来的外交后果,反而利用各种媒体话术强调「太平洋的挑战」不可忽视。这就好比成心往别人家门口撒沙子,却还非说是为了「维护和平」。

其实,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还是军事现代化,西方的反应都几乎如出一辙:不断喊「中国威胁」。

这个「老梗」已经被西方政客用得烂熟,但实际上,质疑中国的发展速度、影响力和全球战略更像是他们的一种自我焦虑。就像一个快跑输掉比赛的人,总会找个合适的借口。此次派航母到太平洋附近,也是英国寻求军事对抗中国的一部分策略。

然而,这样的敌对策略,和英国近期与中国外交上的「亲近」形成了极大的矛盾。还记得大约两个月前,英国外长拉米刚刚访问中国,与中国外长王毅展开了一场表面看起来相当友好的会谈。

当时,英国显示出合作的意愿,并表达了「期待深化中英战略沟通」的愿景。无论从经贸关系还是文化交流上,两国都有着不错的合作潜力。话音未落,英国的航母决定却又接二连三地释出,好似刚刚握了手,转身背后就藏了刀。

不得不提的是,英国的这种「既要又要」的态度不仅显得虚伪,还透出一股依旧停留在殖民年代的傲慢。

对中国,英国一方面希望在实际利益上捞到更多好处:比如让英国企业继续乘着中国市场的东风赚钱。

然而,在政治军事上,他们却又不愿落后于美国,还要展示出一种对中国挑战的姿态。这种行为,无异于过河拆桥。就像咱们常说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真心和诚意,只怕连敌对都显得苍白无力。

背后能看到的还有英国对于美国的急迫追随。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在亚太推动所谓的「印太战略」,并多次拉拢澳大利亚、日本等盟友进行军事演习。而英国,则充当起了「跟班小弟」的角色。

明面上是为了应对「太平洋地区的挑战」,实则是为了站队北约体系内的核心地位,让美国看见,英国依旧是那个「最老的战友」。

但是,斯塔默政府可能没意识到,这样的举动下一步会对英国带来什么样的副作用。表面上所谓的维护正义,其实打得是自己的算盘:讨好美国,同时继续让中国市场给自家企业带来利益。

这种利益与敌意并存的操作,对于未来中英关系埋下了更多的风险。试想,当英国航母真的驶入中国附近海域,两国的神经瞬间绷紧,无论军事、政治还是经济上的反应,都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而英国的两面性,不仅可能破坏与中国的关系,甚至在全球舞台上显得如同一个「墙头草」,始终在利益和对抗中摇摆不定。

这种摇摆不稳,很可能让英国逐渐在亚太局势中变得边缘化,毕竟,「得罪了大象,怎么还指望他帮你搬家?」

英国派航母到中国周边的决定,既充满了怀旧的傲慢,又带出了利益算计的真相。两面讨好、两面下注,只会让中英关系走向越来越危险的边缘。留给英国三思的机会,恐怕不多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