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日本工业不如英美,太平洋战争初期为何能横扫东南亚打败英美盟军

2024-10-13军情

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后,日军进攻东南亚,横扫多地,英美盟军溃败损失惨重,如 8 万英军被歼,5 万美军等成战俘,且日军有残酷「巴丹死亡行军」。

咦,工业逊于英美之日本缘何初期横扫东南亚并击败英美盟军呢?

瞧这张太平洋战争时期日军的老照片,尽显彼时日军的模样与风貌。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对日军进攻思想未高度重视,致其对日本开战准备严重不足。

提及英美对太平洋战争的准备,不得不说 1940 年时两国所面临的二战复杂局势。

1940 年乃大英帝国至暗时刻,德军横扫欧陆,英举国迎战,夏季德打响不列颠空战,英空军奋战终守本土。

不列颠之战英胜告终,本土虽守,殖民地遭德严重威胁,1940 年德军助意战昔兰尼加,歼灭部分北非英,英军精锐赴北非激战德。

看上图,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 年 1 月 30 日生,1945 年 4 月 12 日逝。

英国战略重心在欧,美国 1940 年战略重心在国内,虽罗斯福有意参战,受孤立主义束缚,仅援英等抗法西斯。

1940 年英因战略重心在欧战场难顾亚洲,美受孤立主义影响仅间接支援,且因英重心在欧美无意主动卷入,致日本乘隙在太平洋扩张。

图中展现东南亚中南半岛山区的日本兵身影,那场景令人感慨。

英国及美部分军政人员曾以为日会北上攻苏,然日战败后转攻东南亚,因日侵略中国规模大,美实施禁运,迫其取资源而占东南亚。

美英未料曾遭苏军重击的日军,竟把重点进攻目标定在其亚洲势力范围东南亚,珍珠港事变前美英未做好参战及迎战日军准备。

因对日军进攻东南亚准备不足,致英军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遭日军大败,如缅甸战场初期战斗靠中国远征军,其第 200 师战力远超英军。

图中所示为二战时期日本的零式战斗机,那是一款极具代表性的螺旋桨式战机。

日本凭借先进零式战机,初期获制空权重创英皇家海军与美军,为其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进攻东南亚获胜奠基。

日军于太平洋战争初期横扫东南亚,零式战斗机乃不可或缺关键武器。

1937 年,日本海军有 96 式舰载攻击机,零式战斗机研制也在加紧推进。

日本军工在掘越二郎主持下打造零式战斗机,其 1940 年重创中国战机,1941 年随日军飞机袭珍珠港,自此全面卷入太平洋战争。

图中展现的便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珍珠港事变后,日军进攻香港与东南亚,投入大量零式战机助其在该地获辉煌战功。

1942 年 4 月海战,日航母派零式战机等炸沉英威尔士亲王号等舰。

进攻菲律宾群岛时,美有百余架战机,日借零式战机掩护轰袭美机场,夺菲上空制空权;进攻缅甸时,日军用此战术夺缅制空权。

图中日军占领缅甸伊洛瓦底江处的油井,尽显其侵略行径。

二战时,制空权至关重要,英军因失之在太平洋抵抗瓦解,美军菲军虽顽强亦因弹尽粮绝放弃抵抗。

日军于整个东南亚被占后,派兵进攻新几内亚与澳大利亚,其在亚洲攻势达顶点,直至中途岛海战日军转守太平洋战场。

图中展现印度尼西亚龙目岛曾有日本兵的身影,那段历史引人深思。

第三,东南亚殖民地对英美宗主国厌烦,视日本为「解放者」,这给日军进攻东南亚创造便利条件。

日军占东南亚全境炮制「大东亚共荣圈」,曾争取独立的东南亚民族主义势力后投日军,战后还成首任领导人。

图中乃「大东亚共荣圈」的虚假宣传画,其妄图美化侵略行径,实质充满罪恶与欺骗。

苏佳诺曾于二战时助日军统治印尼,战后印尼独立,他成印尼首任总统。

缅甸吴努曾任日军占领时外交部长,后转抗日阵营;菲律宾劳威尔等战后情况各异,罗哈斯也参与日占政府。

东南亚民族主义势力反感英美荷,故将日军当「解放者」,致日军轻易占东南亚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