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1939年诺门罕战役,日本陆军最大败仗,改变了整个二战局势

2024-07-16军情

一场历时一百三十五天,发生在二战之前的边境战争,参战的苏联、日本两国在这场战役中,共计投入了约二十万人的部队。而在战争中损毁的坦克和装甲车多达四百余辆,飞机数量达到了二百余架。消耗的弹药数量,更是几乎和我国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弹药消耗的总量持平。

但也正是这场发生在苏联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使得日本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导致日本政府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选择通过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的「南进政策」。

事实证明,日本人的这一选择,最终导致了日本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完全失败。这场「秘而不宣」的边境战争,也因此被日本的史学家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这场战争,就是历史上被称为「诺门罕战役」的边境战争。

「诺门罕战役」的发生,是由于当时被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边界,与外蒙古军队在诺门罕以西,直到哈拉哈河区域的一块三角形土地的归属问题上产生了矛盾,从而引发的一场战争。

自一九二一年外蒙古宣布从中国独立之后,再到一九三一年日本政府以关东军对我国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十年间,外蒙古和我国一直对这一地区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只是由于当时我国内外交困,无法形成有效的对应措施而没有被摆上台面。

而一九三二年由日本政府成立的伪满洲国,自然而然也就把这个问题重新提了起来。此时,伪满洲国和外蒙古互为交界,并且在国界线上,分别有着日本军队和苏联军队的驻扎。在这一时期,日本军队和苏联军队就时常因为这一区域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纠纷。

到了一九三五年,日本军队驻海拉尔的部队就联合兴安骑兵部队不断的以边界问题为借口,挑衅试探苏联和外蒙古军队的实力,最终导致冲突的规模升级成为战争。

「诺门罕战役」一共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九三九年的五月,也就是日本关东军决定从诺门坎地区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开始。关东军攻打外蒙古的行为其实和所谓的边界问题并没有关系,就像我们刚才在前面说的,日本人打外蒙古,纯粹是因为想要打下外蒙古的部分地区,作为实施自己的「北进计划」的跳板。

五月十三日的晚上,日本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搜索队队长,一名叫做东八百藏的佐级军官率领着一百多名骑兵和九十多名装甲兵潜伏到了距离诺门罕只有八十多公里的甘珠尔庙,当抵达甘珠尔庙之后,东八百藏随即派出侦察兵,开始为随后的战斗做准备。

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已经开始了对驻扎在各地的机动部队和飞行部队,以及伪满洲国军队的调动。

五月十四日,诺门罕战役正式打响,东八百藏带领近二百名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向着哈拉哈河以东的七四二高地上的蒙古守军发动了攻击。在攻下了七四二高地之后,东八百藏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直接在阵地上守了起来。直到五月十七日,苏联镇府以曾经和蒙古签订的【苏蒙互助协定】为由,介入了蒙古和日本的战斗。

一个坦克旅开进了哈拉哈河地区,驻守在乌兰乌德的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也在同时被调集,前往哈拉哈河作战。

此时,为了能够保障军队的协同能力,苏联政府直接把第五十七特别军的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了距离哈拉哈河只有一百多公里距离的塔木察格布拉格。司令部迁到塔木察格布拉格之后,苏联政府又担心被日本军队以空中优势打击司令部,也开始不断向诺门罕地区集结飞行部队。

第一阶段的战斗一直打到了五月的二十八日,日本关东军中一名叫做山县武光的军官指挥着第六十四联队的部分士兵,以及东八百藏的搜索队和兴安骑兵部队三个团,向苏联军队发起了进攻。

根据统计,这场战斗的日军伤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东八百藏率领的搜索队几乎全军覆没,东八百藏本人也在战斗中被击杀。

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打到了八月二十日。此时的日军却正按照传统,将前沿部队的一般军官接回了海拉尔休假,于是,苏联军队决定趁着刚接任的军官对当下局势的模糊而发动总攻。凌晨两点四十五分,当苏军在黑暗中摸到了日军脸上的时候,阵地里的日军还没有传出一点儿动静。

于是,苏联和蒙古军队联合的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五个装甲旅以及一个机枪旅、一个空降旅直接裹挟着数百门火炮、数百架飞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攻。构筑在蒙古草原上的防御工事很快就被大炮轰成了平地,但日军的单兵军事素养确实不容小觑,部分日军在反应过来之后,竟然开始利用炮弹形成的弹坑来重新修筑工事、挖掘掩体进行作战。

这场反攻持续了四天,日本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搜索队被打散,第七师团第二十六联队第一大队被全歼,其他如第六十四联队和炮兵第十三联队被打成残疾,联队长山县武光和伊势高秀均被击毙,除此之外,第二十三师团第七十一联队的联队长森田彻也被击毙,关东军仅有的二十二门加农炮也在战斗中被损毁。

吃了大亏的关东军司令部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在残余部队顺利突围之后,

但此时的日本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在诺门罕战役投入的兵力过多,再打下去恐怕会对全局的部署造成问题,于是,日本天皇在九月二号下令阻止了关东军司令部的反击。

并勒令驻苏大使东乡向苏联提出有关诺门罕战役的停战请求。

日本政府的这一请求正好符合了苏联政府的心意,于是,在九月十五日当天,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签订了停战协定,并约定次日凌晨停止一切实际意义上的军事行动。

到此,打了一百三十五天的「诺门罕战役」正式结束。

相对于发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来说,「诺门罕战役」所引来的注意几乎等同于没有,美国纽约时报在报导这场战役时,也只是用了短短的一句话。但无论当时的世界各国如何轻视这场战役,也依旧无法改变这场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格局的影响。

在这场战役发生之前,日本政府的陆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就一直在为「北进」还是「南进」而争斗不休。所谓的「北进计划」则是指以陆军为主导,从我国的东北三省一直打到贝加尔湖一带,形成一条纽带式的占领区,然后联合德国纳粹军队,从东西线同时侵略苏联。但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实力给日本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一时之间,日本本土的陆军司令部甚至都不敢再提「北进计划」。

「北进计划」实现无望,自然就要轮到海军司令部提出的「南进计划」了。

和陆军司令部不同的是,日本海军司令部把矛头指向了东南亚的战略资源,想要通过以强大的海上力量威慑东南亚各国,将各个小国的资源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而发展军队,增强军事实力,最终达到胜利的目的。

而正是这个「南进计划」,引出了日军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蝴蝶效应」了,一个小小的边境战争,竟然在最后导致了日本政府在二战中的失败。

当然了,「诺门罕战役」的结果,对日本军队有打击,自然也就有提醒。关东军各个兵种之间协调作战能力的漏洞也完整的被暴露了出来,尤其是在日本传统艺能「下克上」的熏陶下,各兵种之间的合作能力简直差得一塌糊涂。

于是,日本陆军司令部在战后不久就对整个陆军开始了清洗,整肃起了日本军队的纪律性,更是加强了日本军队中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能力。所以,之后才有了我们再影视剧中看到的,上级打下级耳光,下级都不敢有所反驳的现象。毕竟,因为这种「下克上」的影响,陆军司令部可是连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的陆军中将小笠原都「赐死」了。

不过纵观全球,在整个「诺门罕战役」中被影响得最深的,应该是美国了。本来满脑子隔岸观火的美国,没有想到一个「诺门罕战役」直接改写了日本的军事战略,导致后期日本走海上路线时,直接拍敢死队轰炸了美国的珍珠港,把美国从「看棋人」的位置上给拉到了「下棋人」的座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