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普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恶意制造「核恐慌」,大量国家倒戈北约

2024-10-16军情

近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北约正在意大利、克罗地亚和地中海一线举行代号为「坚定正午」的核威慑年度演习。

这次演习规模盛大,来自13个北约成员国的60架战机将参与其中,其中包括美国空军的B-52H轰炸机、RC-135侦察机以及其他可搭载战术核武器的战斗轰炸机。

这场预计持续10天的演习,无疑是国际舞台上的一场大戏,其背后的博弈也值得我们深思。

北约的这次核威慑演习,被普遍认为是针对俄罗斯近期频频出现的「核恐慌」言论。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乌克兰战场迟迟未见突破,俄罗斯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核威胁」。

尽管俄军不断宣称取得胜利,但东乌四州尚未完全控制,库尔斯克也面临着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威胁。此外,俄军的战争消耗巨大,特别是坦克、装甲车和战术导弹的消耗,继续作战无疑是在消耗其未来的战争能力。

面对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不断加强以及在俄罗斯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不断增强,俄罗斯的「安全感」正在急剧下降。为了应对来自北约的「包围」,俄罗斯不惜再次打出「核底牌」,试图以此来威慑北约。

事实证明,普京的「核威胁」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不少国家站到了俄罗斯的对立面,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孤立。

俄罗斯的历史上,其在欧洲一直扮演着「不受欢迎」的角色。二战结束后,苏联以各种手段控制周边国家并干涉东亚国家内政,引来了许多国家的敌视和不满。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解体,但各国对俄罗斯的防范一直没有放松。

对于此次「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将其定义为「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但世界主流国家和组织都将其认定为一场「侵略战争」。就连伊朗新总统马苏德·费泽什基安在联合国,也公开将这场冲突称为「侵略战争」。

中国一直坚持「乌克兰危机」的表述,并没有承认俄罗斯操控的「东乌公投」的合法性。因此,当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侵略战争」并试图利用「核威胁」来威胁国际社会时,许多国家自然会改变自己的立场,投向北约阵营。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国际处境越来越糟糕。亚美尼亚首先向欧洲靠拢,阿塞拜疆也表现出类似的倾向。中亚地区,曾经被俄罗斯视为「自家后院」,现在也开始与中国加强合作关系。甚至连印度,都敢于在普京面前谴责俄军袭击乌克兰平民。

放眼全球,真正愿意向俄罗斯提供实质性帮助的国家寥寥无几。曾经普京多次炫耀自己的「好友列表」,现在却成为了笑柄。俄罗斯的国际处境,可以用「孤立」来形容。

俄罗斯试图通过「核威胁」来缓解自身困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其「核底牌」不仅没有起到威慑作用,反而加速了其国际孤立的进程。

核武器是人类文明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任何政治利益。任何试图用核武器来威胁他国的行为,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背叛。国际社会应该共同抵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乌克兰危机」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协商,通过对话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唯有合作,才能化解危机,维护世界和平。

俄罗斯应该反思其政策,放弃「核威胁」等错误做法,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乌克兰问题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事情,但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国家,关乎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俄罗斯应该明白,其自身利益与维护世界和平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