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了个法令,宣布扎卢日内走人,让瑟尔斯基当新主帅来接替。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这一举动,觉得它风险极大。
不管怎样,到现在,西尔斯基上任都快两个月了,成效正在慢慢显现。
第一个是在战场上。
说实话,西尔斯基刚上任的时候,乌军的状况可不容乐观。就拿全世界都在的阿夫迪夫卡地区来说吧,那儿的守军都快撑不下去了,想要继续坚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今天再看,确实阿夫迪夫卡已经不在乌克兰的控制之下了,但这不是被俄军强攻拿下的,而是乌军往后撤主动丢掉的。
有啥区别呢?
以前,乌军在阿夫迪夫卡集结了大量兵力,想再打一场像巴赫穆特那样的战役。不过,俄军加大了航弹、柳叶刀、FPV穿越机这些武器的使用,乌军压不住俄空天军,不但补给线被压着,还得天天承受轰炸带来的损失。
下一步该咋走呢?大家说法不一。
西尔斯基刚一上任,就在阿夫迪夫卡地区有了一连串的行动。像把第三突击旅紧急派到阿夫迪夫卡去增援啊,把豹式坦克布置在阿夫迪夫卡呀,还宣称要再次稳固战线,把一些重要的地方重新夺回来之类的。
当时外界有不少质疑声,就像【福布斯】报道的那样,乌克兰不该在阿夫迪夫卡进行反击,这也许会使第3突击旅遭受灾难:「乌克兰需要第3旅,不能把它浪费在保卫已被毁掉一半的城市上。」
西尔斯基没被影响,还亲自到阿夫迪夫卡去视察,说要在这个地方把俄罗斯的血给放光。
西尔斯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和扎卢内日不一样,西尔斯基是从苏联最高军事院校莫斯科高等军事指挥学院毕业的,是个接受了全套苏联军事教育的军官。他跟许多俄罗斯将军就像师兄弟似的,有些干脆就是同学关系。
以前,在巴赫穆特局势对己方不利的时候,他执意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资源。这就使得瓦格纳损失惨重,不过乌军也有损失。所以,在一些乌军那儿,他被叫做苏联式的屠夫将军。
阿夫迪夫卡这边,依西尔斯基的指挥风格,就对手对他的了解情况,再加上他刚当上总司令,按说会有打好上任后第一仗的心思,所以在阿夫迪夫卡再弄出一场像巴赫穆特那样的会战,这不是没可能的。还有人觉得,在乌军弹药匮乏的时候,西尔斯基和泽连斯基是想通过悲壮的防守,激起欧美加大援助的决心。
于是俄军兴致勃勃地布下「围三阙一」的阵形,就等着乌军前来增援,来一批杀一批。
事实表明,他们都搞错了。这不过是西尔斯基使的一个障眼法,实际上,派第三旅去不是为了增援,而是去解困掩护撤退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复盘,就看得更明白了:
2月10日的时候,新上任的西尔斯基在互联网的公屏上大喊着「绝对不会放弃阿夫迪夫卡」,还说「要积极冲破阿夫迪夫卡外围的包围圈」呢。
2月14日的时候,紧急往阿夫迪夫卡地区部署了援军。
2月17日晚上,西尔斯基宣称要从阿夫迪夫卡撤军。
2月18日,乌军发言人德米特罗?利霍维宣称,乌克兰武装部队已经完成了从顿涅茨克地区阿夫迪夫卡撤军的任务。
很明显,自打西尔斯基刚上任的时候起,从阿夫迪夫卡撤军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西尔斯基这是来了一招暗度陈仓。他为啥这么做呢?他也给出了解释:
我们把部队从阿夫迪夫卡撤出来了,为啥呢?因为敌人在突击部队的力量和手段上优势太明显了。敌人老是用制导空中炸弹炸我们,我们的防御就被破坏了,这样敌人就一点一点往前推进了。还有啊,我们炮兵的弹药不够,这也不好,这样就没办法有效地进行反炮击战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被包围,为了救大家的命,我就决定从阿夫迪夫卡离开了。
当然了,俄罗斯的支持者会笑话西尔斯基说话不算话。其实在战争里,互联网对双方来说就是个工具罢了,这种兵不厌诈的情况太多了。跟成百上千的生命相比,这又算个啥呢?
总之最后的情况就是,乌军在阿夫迪夫卡成功没被包围,也没被歼灭。现在再看,还有谁会怀疑这个决定呢?
其次,乌军战术有了新变化,这是西尔斯基上任带来的。
这个转变是在撤退之后出现的。乌军在阿夫迪夫卡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不过从撤退之后就能看出来,乌克兰不再一门心思地搞反攻或者收复失去的土地了。甚至在整个战场上,乌军和俄军正面对抗的激烈程度也降低了许多。换个说法就是,现在乌军是有意识地不去跟俄军硬碰硬了。
为啥呢?我觉得还是跟弹药不够有关系。就到这几天为止,俄军的炮火还是以6:1的优势压过乌军呢。炮弹不够的话,就很难进行反炮击,这种时候,硬着头皮去拼是不聪明的。
稍微苟一下呢,就是为了能有时间等来援助。这个策略好像快要成功了,按照美国那边现在的情况,4月份美国众议院对新的援乌法案进行投票表决肯定是躲不过去了,再怎么用「技术性因素」也没法推迟了。要是通过了,停了好久的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就又开始了,到时候包括美国军工企业这几个月新造出来的武器弹药之类的,好多武器弹药都会运到乌克兰去。
更实际的消息是从捷克传来的,捷克最近已经找到能提供150万发炮弹的货源了,估计第一批炮弹在一个月内就能送到乌克兰。只要乌军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弹药供应就会不断变好。再加上乌军火炮在射程、精度、先进弹药、战场火力控制系统这些方面有优势,到时候俄乌两军炮兵的火力对比就会倒过来了。
但在这期间,俄军的损失可是一点没少。
3月29日,西尔斯基在接受访谈时讲了这样一些情况:从今年2月到3月26日为止,俄罗斯这边损失的坦克数量超过了570辆,装甲战车大概有1430辆,火炮系统将近1680套,防空系统64套。因为防空部队很努力,敌人在空中的活动就变少了。在2月的短短10天里,就有13架俄罗斯战机被击落,这里面还包括两架非常有战略意义的A50预警机。
这些数据我没法全都去核实,但是咱们拿乌克兰弃守阿夫迪夫卡之后俄军已经确定的损失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至少在飞机这块确实是这样的:俄空天军已经有2架A - 50、1架伊尔 - 76军用运输机、1架SU - 24M轰炸机,还有23架苏 - 34和苏 - 35战斗机被打下来了。另外,还有黑海舰队3艘大型战舰被击毁呢,这个西尔斯基可没提到。
西尔斯基曾经这么讲过:
我还从来没跟数量比我们多出这么多的敌人打过仗呢。他们老是仗着人多来打败我们。所以啊,咱们的主要原则就是别搞正面进攻、正面行动。大体来讲呢,你只要清楚自己有多大能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行。去了解敌人,研究研究他,利用他的优缺点,这是挺好的事儿。
西尔斯基解答了如何利用敌人缺点这个问题,他说在不同阶段得用不同战术。要是正面对抗不容易,那就集中用低成本的无人机和无人艇,再加上西方给的巡航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去攻打俄罗斯军队里那些很值钱的作战武器,像大型舰船、战斗机、预警机、轰炸机啥的。
这可让俄军很不好受啊。俄军是想多有几个像阿夫迪夫卡那样的地方,在地面上硬碰硬地打呢,毕竟他们不怕有伤亡。可是把那些特别贵重的武器给打掉了,这多让人心疼啊,就像A50、军舰之类的,本来数量就没多少,打掉一架就少一架;有些就算还能生产,也经不住这么个消耗法儿,这样一来,俄军的战争潜力会被大大削弱。
最近俄罗斯明显是被惹急了,老是派图95去轰炸乌克兰全境,这「以眼还眼」的做法就是个例子。
提起战争潜力,西尔斯基还有更厉害的一招,那就是第三招,就是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的目标,特别是炼油厂、油库之类的能源设施的袭击一下子多了好多。
这事儿啊,不一定都是西尔斯基决定的。年初的时候乌军就已经开始更多地袭击这类目标了。西尔斯基上任之后呢,整个二月份,乌克兰搞的一系列袭击让俄罗斯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原油加工能力受到了影响。俄罗斯赶紧抢修,到3月初这个行业才开始恢复。但倒霉的是,3月的时候俄罗斯的炼油厂又被乌克兰持续打击。摩根大通估算,乌克兰的攻击让俄罗斯每天大概有90万桶的炼油产能关闭了,要想恢复的话,可能得花「几周,甚至几个月」呢。
乌军有个新战术,就是一直去攻打俄炼油厂、油库之类的地方,这样就能减少俄罗斯把石油挣的钱投入到战争里的资金量,从而让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变弱。
俄罗斯自己本土的防空系统就像个摆设似的,乌克兰的无人机进出就跟到了没人的地方一样,老是能得手。俄罗斯对乌克兰这一招啊,那真是恨得牙痒痒,可又没办法。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只能一次次派图95远程轰炸机去报复。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一招可不能无节制地乱用,不然乌克兰早就把俄罗斯的油厂都炸没了。要知道空袭能源设施就像一把双刃剑,会让全球原油市场失衡,增加原油价格溢价的风险。这会让全球政局变得不稳定,像是可能威胁到现任美国总统拜登赢得下一届总统任期的机会。
而且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俄罗斯也许会破罐子破摔呢。要是它跟伊朗还有也门的胡塞武装谈判,更频繁地去攻击那些经过红海水域的船只,把石油供应给切断了。这么做的话,就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能源危机。
要是这样的话,先不说乌克兰在世界上会引来反对的声音,更实际一点来说,肯定会让乌克兰援助方案通过的难度大大增加。
所以啊,你别看表面上是打仗,其实背后有着不少政治方面的考虑呢。乌克兰发动袭击的时候得考虑很多因素,不能没头没脑地一顿狂轰滥炸啊。
目前来说,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是,在近期避免硬碰硬,通过这种手段牵扯俄罗斯的精力,从而保持战场的平衡,等到西方的军事援助到来。
中国有句老话叫「换帅如换刀」,西尔斯基可能也适用这话。以前大家都传他是那种苏联风格的指挥官,可从他上任到现在的表现看,他可不是只晓得结硬寨、打呆仗的将军。就算退一步说,就算这些决策不是他一个人做出来的,也能说明他是个懂得灵活应变的人,说不定这和他以前负责乌克兰军队与北约合作的经历有关呢。
「屠夫将军」这个称号可能并不公平。西尔斯基说过「人是首要价值,然后才是海马斯、MLRS、防空、火炮。」现在来看,这确实不是假话。
更难得的是,就目前来说,这三招对乌克兰来讲都是有利的选择,还把俄罗斯惹急了。
我觉得啊,得等到乌军弹药足够了,美国援乌法案也通过了,像F16、金牛座这类武器也都有了,这时候才是西尔斯基大展拳脚的好时候呢。说实在的,这位将军指挥了基辅保卫战和哈尔科夫反击战,还打了两场大胜仗,我还挺期待他之后的正面作战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