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中俄轰炸机联合巡航任务在白令海及阿拉斯加地区已成功落幕。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细节开始逐步披露,证实了这一事件背后的复杂性远超初见端倪。
俄罗斯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在中俄轰炸机执行巡航任务期间,中美俄三国的预警机可能在白令海上方进行了一场规模有限的"电子较量"。据示意图分析,俄罗斯部署了其主力A-50预警机,美国方面则响应派出了E-3预警机,而中国则动用了空警-500预警机。显而易见,在中俄轰炸机巡航白令海的同时,除了美国明显地派出F-16和F-35战斗机,加拿大也派遣了F-18战斗机对中俄编队进行所谓的"拦截",而在不为人知的电磁战场上,同样上演了一场紧张的对抗。
这次中俄轰炸机的巡航不仅是一次常规的军事行动,更是在现代战争中电子战能力的一次重要展示,凸显了未来战场多维度对抗的趋势。
预警机在现代空中作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常被称作战斗机的"力量放大器"。得益于预警机的辅助,即便是性能平平的战机在与性能更优越的敌机交锋时也有可能取得优势。预警机的核心职能是作为战斗机的"空中大脑",提供关键的情报支援、信息传递和目标引导等功能。在这次中俄与美军预警机的非直接接触中,尽管彼此在地图上相隔数百公里,但它们之间很可能已经进行了一场隐秘的"远程"较量。
当然,关于「交锋」的具体内容,我们并无确切了解,但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推测。例如,这次俄罗斯方面出动了图-95轰炸机,并派遣了苏-35和苏-30作为护航战机。而美国方面则部署了现役的中坚力量F-35战斗机。从性能角度看,F-35的机载航电系统优于苏-30和苏-35,因此在实际情况中,F-35有可能率先发现并打击苏-30或苏-35。然而,若配备了预警机,苏-35能够通过预警机获取F-35的动态,从而抢占先机。
此外,无论是苏-35还是F-35,都是美俄空军的主力机型。两国自然都希望借助预警机来捕捉对方战机的电磁信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预警机很可能会展开一定程度的互相对抗。
虽然我们还没有这次预警机较量的确切结果,但显而易见的是,从技术层面分析,美国所部署的E-3预警机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落后于我军的预警机达20年之多。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我军中已经广泛应用,可以说是一种"常规"装备,而在美国预警机队伍中,这种雷达技术却相对"罕见"。目前,美国虽然预警机数量众多,但这些飞机大多还装备着较旧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其整体性能与我军的预警机相比,明显落后了一个技术时代。
以美国的E-3预警机为例,这款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空军开发的飞机已有大约40至50年的服役历史。尽管E-3预警机仍然是美国空军的中坚力量,但它装备的是AN/APY-1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对技术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款雷达技术在当今已显得相对过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军在21世纪初投入服役的空警-2000预警机,率先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因此,认为E-3预警机在技术上比我军的预警机落后了20年,并非言过其实。
更令人瞩目的是,美国预计将在2028年之前接收到能够与空警-500相媲美的E-7预警机,这标志着美军将首次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型。而相比之下,我们的空警-500自2014年起已经开始执行任务。这明显地展示了美国在预警机技术发展上与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在预警机的总量上,美国依然保持着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