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二战时期英国民众士气宣传,战时宣传机构的组建与职能

2024-09-28军情

信息部的正常运作被深刻影响了。信息部的建立和运作是在民主与专制、开放与集权这两种观念下发展起来的。战争开始以后,信息部经过四任部长的改革,才慢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宣传组织基础。信息部是战时的临时机构,1946年,在第五任部长的规划下,信息部走向解体,它的组织机构被战后新设立的国家宣传机构——中央信息办公室(Central Information Ofiice)吸纳了。

给后来的国家宣传机器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十年代的宣传热表明国家现代政治得依靠宣传。法国学者雅克·埃吕尔(Jacques Ellul)在他的【宣传】里写过:「宣传是社会的黏合剂,不然现代性就散了。」三十年代宣传热的时候,宣传的重要性大家都认可了,不过民间和官方的各种宣传机构在宣传的时候都是各干各的。

预备信息部那时候,各个宣传组织的代表都聚到了这个部门。这样一来,不同的宣传观念和组织观念凑到了一块,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从预备信息部(Shadow Ministry of Information)一开始就存在,一直到最后都没消失,还对战时信息部的组建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这些不一样的观念分歧里,有几条比较明显的主线。第一个分歧就是,政府内部都觉得有必要弄一个战时宣传机构,可在还没打仗的和平时期就开始组建这么个专门机构,这符不符合民主理念呢?

英国外交部觉得,宣传就是操控人民的意志,这和英国民主政治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搞宣传机构只能是战时的一种权宜之计。不过在总裁约翰·瑞斯眼里,德、意的军事行动越来越肆无忌惮,反英宣传活动也很密集,和平与战争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在和平时期要是对这个问题躲躲闪闪,战时宣传工作可能就来不及应对,甚至彻底搞砸。

另一个讨论的话题是,新的宣传机构是否得打破行政部门分权制的常规,把情报、宣传、审查的职能都集中起来。在这一点上,集权机构办事效率高和政府组织习惯分权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外交部按照传统的组织理念来看,觉得新的宣传机构应该是去协调原来各个部门宣传方面的规划,而不是把所有事情都包揽过来。外交部这么想主要是因为,外交部的新闻司在新闻收集、发布还有国内外宣传这些事儿上有几十年的经验了,是政府内部主要做宣传的部门,要是建立一个集权的宣传部就会侵犯外交部已有的这种职权。同时,英国文化协会会长里珀(Reginald Leeper)从宣传观念这方面考虑,也不赞成建立一个集权的宣传部门。

里珀认为宣传应该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传播行为。政府集权的宣传部门显然极具「政治意义」,尤其是新闻审查,更是对英国民主的冲击。但是以英国广播公司总裁约翰·瑞斯(JohnReith)为代表的宣传家们持相反观点,认为集权管理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瑞斯在担任总裁期间,致力于将私人控股的转变为政府控制,在内部,人们一致觉得瑞斯的管理模式称得上「专制」,他曾说:&34;恰恰相反,认为宣传工作应该由一个部门全权负责。

国家防务委员会有个下属委员会,一开始打算让瑞斯当预备信息部的主任。可瑞斯没答应,他向委员会推荐了塔伦斯,塔伦斯和他想法一样。后来委员会就决定让塔伦斯当预备信息部主任,让塔伦斯带着工作小组去规划战时信息部的工作。从1935年10月到1936年7月,小组开了七次激烈的辩论会,最后在1936年7月30日。

小组给帝国防御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递了一份详尽的规划报告。报告里说,战时信息部得设一个部长,这个部长要在政府里提出部门的政治主张,他不非得是内阁大臣3级别的,但能享受和内阁大臣一样的待遇。还要专门设一个咨询委员会,成员都得是新闻媒体领域的重要专业人士,来帮部长做决定。部门组织除了行政部门和信息部门,还有(出版)控制、(情报)收集和发布(publicity)这些方面。

就像后来所指出的,这三个词不过是审查情报和宣传(propaganda)时的委婉说法……政府各个部门的新闻司能够维持原来的独立地位,不用被即将设立的战时信息部给吸纳。这份规定含糊的报告体现出两种观念由于现实需求而达成的暂时妥协。

筹备计划模糊不清,战前战后这个部门的建制和工作都受到很多阻碍,被人批评得厉害。第一,出版控制规划损害了言论出版自由,给这个部门和新闻界日后产生矛盾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原则上讲,战时信息部有审查、宣传、收集情报这些职能,可实际上各个部门的新闻司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战时宣传部就被当成一个协调、指示各新闻司工作的机构。比如说,由于军事机密和宣传活动很难协调,海军部在做规划的时候就拒绝把海军审查监督的权力交给信息部;外交部新闻主任里珀也极力争取外交部新闻司的独立地位,在他看来,一个完全集权的战时信息部可能会冲击英国传统的公共生活。

所以,这份报告里的模糊规则并不能真的让信息部的规划理念跟现实状况协调起来。报告规定信息部直接向议会负责,初步打算在中央设立五个部门,分别是行政司(Administration Division)、新闻司(News Division)、出版审查司(Censorship Division)、情报收集司(Collecting Division)、宣传司(Publicity Division);然后呢,在地方设置区域信息办公室(Regional Information Offices),用来调查国内的民情。

目标是把信息部打造成战时信息的汇聚地,管控战时的信息、新闻以及舆论传播,向国内外大众做宣传。并且其他部门的部长和官员要是遇到涉及本部门的事情,依旧能直接向新闻界解释。塔伦斯带领的规划小组在组织架构和人事招聘方面进展特别快。实际上,早在1932年塔伦斯借助【英国映像】传播自己的宣传理念时,就开始招聘经验丰富的宣传人员,组建国内宣传小组(Home Publicity Sub - Committee)了,这个宣传小组是自发成立的非官方组织。

目的在于战争来临前鼓舞民众士气,这种组织在30年代挺常见的。自从塔伦斯当上预备信息部主任,就一直想把这个非官方组织变成战时信息部宣传司的基础。所以在1938年的时候,塔伦斯跟财务部长提出,想拿政府的钱把这个组织变成官方的。可塔伦斯做事老是被阻挠,外交部的反对力量最大。

首先呢,塔伦斯极力主张在和平时期就设立宣传部门,这样做是为了在战前安抚民众,不让民众恐慌,还能鼓舞大众的士气。不过外交部一开始就表示反对。虽然1936年的时候,外交部同意要是战争爆发了,就把针对中立国、盟国、敌国的宣传任务移交给信息部,但外交部觉得和平时期的宣传工作应该归外交部新闻司管。特别是在拉丁美洲情报调查这块儿,外交部和当时在罗伯特·范西塔特(Sir Robert Vansittart)领导下的国内另一个宣传组织产生了职能方面的冲突,这一冲突让外交部对塔伦斯很不满,就像帝国防御委员会下属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写的那样。其次呢,塔伦斯的工作也被英国文化协会反对。

1938年的时候,塔伦斯打算把国内宣传小组变成战时信息部的基础,可他把英国文化协会排除在这个组织之外了。当时英国文化协会是在外交部新闻主任里珀的领导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非官方宣传组织里很有代表性的机构呢,在战前的国内外宣传活动中贡献特别大。不过这个协会的宣传理念和塔伦斯的宣传理念压根就不一样。

英国文化协会秉持文化中心的宣传理念,觉得新闻审查和政治性宣传会冲击英国的民主传统,就像在海外宣传英国文化特色这件事。英国文化协会还认为,新宣传部的作用应该是协调现有的各个部门,并且他们也一直在践行这个理念。因为理念上有冲突,里珀在1938年就从规划工作小组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