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巾帼不让须眉!山东女子造出「天眼导弹」,突破我国导弹50年难关

2024-10-01军情

她是当代的「花木兰」,军中的「铿锵玫瑰」。年仅33岁,她已拥有26项专利,凭借卓越的智慧与才能,助力国家攻克了50年来难以突破的导弹技术难题。

这个人正是魏诗卉,堪称真正的「火箭娘子军」。她作为新一代两型导弹军方控制系统的负责人,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那么她究竟是如何协助我国克服重重困难的呢?

「导弹天才少女」

作为一名从事导弹事业的研究人员,许多人可能会认为魏诗卉性格非常「粗犷」,然而事实上,她却是一位极具优雅气质的人。尽管她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在面对媒体时,她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只称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这与魏诗卉从小受到父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她的外公杨云卿是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在抗战期间,他毅然放弃专业,投身军旅,毫无怨言。解放后,他又奔赴大西北,积极参与建设,并曾受到周总理的接见,被誉为英雄。

魏诗卉的父亲同样非凡,作为一名战斗飞行员,他参与了许多战斗,整个生命都浸透着爱国精神和奉献情怀。闲暇时,他常与魏诗卉分享过去那些保卫国家的故事,并教导她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以报效祖国。

在他们的引导下,魏诗卉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她每天都认真投入其中,还会时常翻阅一些课外书籍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总是会回去请教,凡事都要追根溯源。这种追求结果的求知欲,也为她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8岁那年,魏诗卉特意将高考志愿选择了军事院校。尽管她当时进入的是与导弹毫无关联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测绘系,但她对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大学四年间,她也在该领域学有所成。

毕业后,魏诗卉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在一次调研过程中,她对导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天,在实验室里,她第一次接触到导弹的零件,一位领导提醒她不要随意触碰,因为这些微小的零件都有可能是推动导弹腾飞的关键因素。

魏诗卉轻轻触摸着这些零件,立刻感受到它们似乎蕴含着无穷的「能量」,由此萌发了对导弹研究的兴趣。后来,她观看了一场90年代海湾战争的影像,这次观摩让她深切体会到现代战争的残酷,也更加坚定了「强国必须强军」的信念。

从那时起,她便对导弹深深着迷,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往火箭军工程大学攻读制导与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突然的转行让魏诗卉成为一名新人,所幸她的导师王明海和肖龙旭非常耐心,细致入微地一点一点教导她。

破解我国导弹50年的难题

为了帮助魏诗卉更快上手,导师特意为她安排了一次装备展览的讲解,逐一细致分析每个步骤和零件。她自己又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不久便逐渐弥合了各专业间的差距。

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魏诗卉经过三年的努力,成功完成了毕业论文,顺利毕业,随后进入火箭军研究院的某研究所,成为导师肖龙旭科研团队的一员。

魏诗卉来到这里后,参与的第一个研究项目便是某型装备的精度评定方法。尽管这是一个较为基础的研究课题,但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魏诗卉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她以研制定型为基础,并结合对运用和发射数据的精度评估,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概念与方法。该课题的完成极为出色,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对于一位新人,尤其是半路转行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起点。

在此次研究中,魏诗卉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随即决定攻读制导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随着不断深入学习,她逐渐成长为研究院的骨干成员,开始以核心角色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这时,她那追根究底的性格再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一项极为艰难的课题研究中,由于涉及光学、天文学和材料力学等多个领域,许多人感到无从下手。然而,魏诗卉并未因此退缩。她四处奔波,频繁往返于各大研究机构,向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请教,最终成功找到了研究的方向。

然而,过程中的某个算法始终无法得出正确答案,于是魏诗卉开始夜以继日地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她成功获取了这组关键数据,攻克了这一难题。这一成果显著缩短了某型号导弹测试的准备时间,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魏诗卉的卓越能力。

然而,真正让她声名远扬的,是一个困扰各界专家达半个世纪的难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魏诗卉察觉到导弹某关键部件的性能保持期过短,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因此,她决心打破这一局面,寻求改进。

回到研究所后,魏诗卉首先向几位前辈请教,随后展开了自己的研究。她尝试将两者结合,但仍发现存在问题。于是,她思考是否是研究方法过于传统,决定打破以往的思维框架,进行独立探索。

她最终竟然成功开发出了一套具备前瞻性的测试模型和源代码,直接为后续导弹研究铺设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令人惊叹的是,她当时年仅33岁,便攻克了许多前辈几十年未能解决的难题,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后来,魏诗卉在导弹研究岗位上奋战了十余年,攻克了无数难题。她还结合我国现有装备进行改进,显著提升了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命中率。

科研的道路永无止境,而在魏诗卉的认知中,"完成"从未存在,只有"进行中"。她始终保持理智,致力于将导弹技术推向极致。在多年的工作中,她已获得了26项专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尽管未来的征途依然漫长,魏诗卉仍将继续在强军事业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