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印度前空军元帅阿尼尔·乔普拉在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重点分析了解放军轰-6轰炸机经过最新改进后所具备的战略作用。
乔普拉引用了今年7月中国官方发布的照片,显示轰-6K携带四枚鹰击-21导弹起飞。他指出,这些导弹能够以高超音速远程打击固定目标以及包括航母在内的移动目标。此前,该型轰炸机只能携带两枚空射弹道导弹,此次升级后,它已真正成为一辆「导弹卡车」,展现出强大的火力。
一旦中印爆发冲突,轰-6K轰炸机便可携带导弹,对印度的前线机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轰炸。该机曾出现在新疆的和田、喀什和西藏的日喀则空军基地,战争打响后,能够迅速对印度形成「三面夹击」态势。
最后,乔普拉发出警示,尽管轰-6K源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图-16轰炸机,但如今依然是一款性能强大且极具实用性的机型。印度必须时刻关注其动向,并做好防御准备,利用S400等远程防空导弹进行拦截。
对于关注中印地缘局势的人来说,乔普拉的名字应该并不陌生。这位曾任印度空军元帅的人物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对中国的装备进行点评,并为印度军方提供建议。那么,轰-6K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具备强大的打击能力?他这次为印度开出的「处方」又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轰-6K的威胁呢?
轰-6战斗力大幅提升,得益于其改进升级。
首先,轰-6K之所以能够成为「导弹卡车」,显然经过了进一步的改进。早在2022年,该型轰炸机首次携带鹰击-21亮相时,仅配备了两枚导弹。当时未直接挂载四枚导弹,可能是出于对机翼强度的考虑,且未增加外部挂架。
尽管从照片上看,鹰击-21与轰-6相比显得较为小巧,但在航空弹药中,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无霸」。目前,我国尚未公布该型号导弹的具体数据,但国外分析机构通过对比轰-6的尺寸,推测该导弹长度约为9米。此外,考虑到该导弹兼容055型驱逐舰的850mm垂直发射系统,导弹直径应接近但不应超过这一数值。从这些信息来看,该导弹的体积与长7.3米、直径920mm的「伊斯坎德尔」相似,而后者重量为3.8吨,其空射改进型「匕首」甚至达到了4吨。
而老型号的轰-6在此类弹药的挂载能力上,长期以来都维持在两枚的水平。我国在1967年对轰-6丁进行了改装,为其配备了重达2.4吨的鹰击-6反舰导弹,虽然设计了内外两组挂架,但实际上只有内侧两个挂架能够挂载导弹,外侧挂架只能用于轻型设备舱的挂载。若想挂载四枚反舰导弹,则必须选择较轻的845千克重的鹰击-8A导弹。这一限制一直持续到2022年。
在随后的几年中,我国军工部门可能对轰-6进行了相应的改装,增强了其翼下的挂载能力,使其能够携带四枚重型弹药。这一改进大幅提升了解放军的打击能力。以我国空军一个团的27至36架战机为例,若一个轰-6K轰炸机团出动30架次进行一轮攻击,其打击密度将从以往的60枚导弹直接跃升至120枚。这种程度的超饱和攻击,恐怕尚无任何国家能够完全拦截。
更何况,被誉为「航母杀手」的鹰击-21具备出色的反拦截能力。其采用双锥体设计,通过弹体不同锥度之间的激波与膨胀波强度差,能够获得比传统单锥体弹头更大的升力系数,在以10马赫速度进行末端再入时,实现超高音速滑翔机动,从而有效规避敌方的拦截。
在这样的配置下,轰-6这款已经显得老旧的战术轰炸机,也能够具备接近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能力,无论是对地面目标还是海上移动目标,都能产生强大的威慑效果。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作为载体的轰-6系列,还搭载了更多更先进的载荷。
当前,轰-6系列不仅仅执行传统的对地攻击任务,而是已逐渐融入我军未来的作战体系。
2022年底,有媒体披露轰-6K携带砺剑-1无人靶机进行无人机群战术实验的消息。凭借轰-6的巨大载荷能力,完全可以搭载2至4架无人战机,以延长其滞空时间;也可携带更多短航程无人机,在战区外围释放,并与歼-20S或下一代有人战机协同作战,形成蜂群战术。
在体系的支持下,轰-6甚至可以实现一种「轰炸机制空」的作战方式。它不仅能够携带无人机,还能挂载远程或超远程空空导弹,从战区外发射导弹,再由无人机或预警机引导攻击。这种模式可以提供远超战斗机数量的空空导弹。
另外,轰-6系列中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大型无人机载机型号——轰-6MW,能够携带无侦-8或MD-22等高超音速飞行器,为战场提供快速反应以及难以拦截的侦察和打击能力。
由于这些装备能够在敌方防区外投放,轰-6作为一款亚音速、非隐身轰炸机的劣势得以弥补,其高稳定性和大载荷的优势则被进一步放大,赋予了它作为现代武器的高性价比和高效率。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款服役了半个多世纪的老装备,依然会在空军序列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便更先进的轰-20加入现役,轰-6也仍将保留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鉴于轰-6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印度若要如乔普拉所言,采取「监视警戒和及时拦截」的方式进行防御,恐怕难度不小。
首先,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的雷达数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具备远程预警能力的大型雷达站十分匮乏。而且,由于中印边境地形复杂、海拔差异显著,印度在纵深地区部署的大型预警雷达受到喜马拉雅山脉的遮挡,探测效果大打折扣。相比之下,我军的雷达则能够俯瞰印度中部平原,全面掌握其动向。
尽管印度正与俄罗斯合作研发气球雷达,试图弥补这一不足,但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如果中印之间爆发战争,中国轰炸机只需在境内合理规划航线,发射导弹攻击印度边境的机场,随后便可返航。
如果中国真要从三面包围印度,面对数百枚导弹的袭击,印度根本无法依靠现有的拦截力量应对。目前,印军较为先进的防空拦截力量只有三套S-400防空系统,以及上世纪90年代购入的6个S300导弹连,算是具备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然而,俄乌冲突的实战经验已经表明,这类防空系统在应对高超音速滑翔弹头时效果并不理想。
更何况,如果印度决定与中国交战,面对的将不仅仅是轰-6系列。届时,中国装备的歼-20、歼-16战斗机以及空警-500预警机都会出现在战场上,陆军的远程火箭炮和火箭军的战术导弹也将提供强力火力支援。印度的防空系统与雷达设施,势必成为开战首轮打击的「优先目标」。在中国全面的电子战压制与空地一体化打击下,这些防空系统还能有余力去拦截轰-6发射的导弹,恐怕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前,印度应对中印边境问题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对话解决。企图通过武力威胁迫使中国妥协,进而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做法,不仅幼稚,还充满风险,最终只会让印度再次面临全面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