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现役的战斗舰艇主要分为驱逐舰和护卫舰两类。无论是排水量达7000吨的052C/D驱逐舰,还是排水量为4000吨的054A护卫舰,它们所执行的作战任务各有不同。即便是经过中期升级改造的051B「深圳」号驱逐舰,虽然排水量达到6000吨级,搭载了32个垂直发射单元,但其地位依然高于护卫舰。对于护卫舰而言,无论其排水量多大,首要考虑的始终是控制生产和使用成本,因为护卫舰的主要职责是执行远洋机动作战任务,并满足近海多用途需求。即便像054B这样的护卫舰,排水量已逼近6000吨级,但其配置仍然简化明显,继续采用新型高速柴油机组,这也决定了护卫舰无法被纳入航母打击群中协同作战。
许多人对护卫舰无法编入航母打击群感到不满,实际上,护卫舰的编入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从本土港口出发时,航母编队需要控制舰艇数量,规模不宜过大。通常,编队中包括航母和一艘综合补给舰,再加上3至4艘水面舰艇和潜艇,这样的配置已足够完成任务。待航母编队抵达任务海域后,再与已在当地执行任务的远洋护卫舰会合,双方才正式合并,这时护卫舰可以提供更多高价值的情报支持,因为它们一直在任务海域内维持军事存在。如果从本土港口出发,护卫舰难以保持航母编队所需的最低25节速度,因为航母在航行中需不断调整机动以规避潜在威胁,同时还需借助「甲板风」为舰载机的起飞提供额外升力。
实际上,中国海军在驱逐舰领域仍存在最后一块短板,那就是缺乏合适的9000吨级驱逐舰选项。此前,很多人呼吁大批量生产被称为中国版「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052E驱逐舰,原因在于其9000吨的排水量相比7000吨级的052D改进型,在未来海上作战中具有更大的冗余空间。过去,052D改进型毫无疑问是一款出色的中型驱逐舰,拥有优异的区域防空能力和完善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延长飞行甲板后还可搭载直20F反潜直升机,使其综合作战性能在国内外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然而,由于舰艇平台的限制,随着现代海上技术武器的复杂化发展,052D的空间已难以再支持进一步的改进升级。
目前,中国海军正在加紧测试舰载电磁轨道炮和舰载固态激光武器。这两种高精尖武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舰艇的电力供应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满载排水量达13000吨的055型驱逐舰,因其充足的内部空间与电力冗余,能够轻松应对这一需求。然而,对于排水量约7000吨的052D驱逐舰来说,这类武器的安装和正常使用几乎不可能。当前,052D平台已经承载了4面S波段高性能数字阵列雷达、1部X波段快速反应相控阵雷达和1部米波预警雷达的运行。如果再加上其他高耗能设备,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9000吨级舰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