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志愿军连破美军数种战法,美军将领:不是我们无能,是他们太厉害

2024-11-09军情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客观地说,在朝鲜战争中,美第8集团军历任的四位司令官都不是善茬,不然,他们也不会被派到朝鲜来。可是,无论这四位司令官再有「精妙战法」,却一一败在了志愿军手下。

从朝鲜战争爆发始,到 1953年战争结束,美第8集团军一共有五位司令官,他们分别是:

沃尔顿·哈里斯·沃克

弗兰克·威廉·米尔本

马修·邦克·李奇微

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

马克斯韦尔·泰勒

这其中,弗兰克·威廉·米尔本因为是在沃克死后临时代理了两天职务,所以不能被视为第8集团军主将。

从沃克到泰勒,这四位美第8集团军主将在朝鲜战争中究竟出了哪些妙招呢?我志愿军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沃克的战法:攻势权威中了彭德怀调虎离山之计

1950年12月23日,正驱车赶往第25师布置防务的沃克与迎面而来的一辆南朝鲜军车相撞,当场死亡,成为了朝鲜战争中死去的美军最高将领。按照美军对战场伤亡人员的界定标准,沃克不是死于阵亡,而是交通事故,沃克也因为未能享受到全额阵亡抚恤金。

沃克的死,其实就是麦克阿瑟冒进策略的牺牲品。

沃克在二战时,就以凶猛强悍出名,并颇受巴顿将军的器重。作为一名优秀的战术家,沃克在欧洲战场曾经获得了「攻势权威」的美名,人称「虎头狗」。

到了朝鲜后,沃克也想大显身手,可是因为第8集团军在日本享福已久,斗志不在,兼之兵力编制严重不足,老兵要么复员,要么被抽调到欧洲,其战力仅有全盛时期的六成,这就使得第8集团军在加入朝鲜战团后战绩惨淡,被北朝鲜军队如潮的攻势压缩在釜山防御圈内,仅能自保。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北朝鲜军队被拦腰截断,沃克率领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队顺势反攻,把战线逐渐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但随着第一次战役之后,沃克见识到了志愿军的厉害,他并没有像麦克阿瑟一样头脑发热,轻敌冒进,而是主张小心前进。

在越过三八线之后,第8集团军进入了朝鲜北部山区,其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未知的志愿军究竟有多少人,究竟埋伏在那里,他们究竟县更要干什么?沃克一无所知。

根据第二次战役的战场态势,我们会发现,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几乎摆出了同样的阵势,即主力部队都摆在一线,后方几乎没有战略纵深,这种排兵布阵方式对于久经战争的彭德怀和沃克来说,都是个极大的破绽。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的具体部署是这样的。

西线:第66军、39军、50军、40军负责对付美2师、24师、25师、英军27旅、南朝鲜第1师。

中线:待到西线打响后,38军作为第一层迂回部队,迂回至德川向敌南朝鲜第7师发起进攻;第二层迂回部队42军迂回至宁远,向敌南朝鲜第8师发起进攻。

东线:第9兵团迎战美陆战1师、美7师和美3师。

彭德怀的战役意图很明显,就是在西线打响后,中线的38军和42军从侧翼迂回,击败当面之敌南朝鲜第7师和第8师之后,包围美第8集团军,并歼灭之。

战役的部署不可谓不高明。

既如此,那为什么还说有破绽呢?因为志愿军的主力部队都摆在第一线,如果战事发展不顺利,那就容易形成一场消耗战,如果此时美军突出奇兵,从侧翼反抄了志愿军的后路,那就大大不妙了!

沃克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发现了志愿军的破绽后,沃克及时调整了部署。

二次战役开始时,美军在西线的部署是:

左路:美24师、南朝鲜第1师、英27旅对阵志愿军50军和66军;

中路:美第2师、25师、土耳其旅对阵志愿军39军和40军。

右路:南朝鲜6、7、8师对阵志愿军38军和42军。

战役一经打响,沃克发展我军主力均布置在一线,后方没有纵深,如果能够在此时击败我右翼的42军,则可以反包围我军。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首先击败42军,是因为42军是志愿军的第二层迂回部队,离我主力有上百公里,距离过远,一旦受到强大攻击,我军就会救援不及。如果能够成功击败42军,美军就可以利用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快速突进,从东线反包围我军,百余公里对于美军机械化部队而言最多也就是一天的路程。

计划不可谓不精妙。

那么,此时的北朝鲜军队难道不能作为志愿军的预备队吗?还真不能。因为北朝鲜虽然在名义上还有几个师在手上,但都是刚经过训练不久的新兵,在这种钢刀对钢刀的战役中,即使他们顶上去也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弄不好反而会出现大问题。

对于志愿军露出的破绽,沃克对部署做出了以下调整。

其一、把左中右三路变为左右两路,左路由南朝鲜第1师阻击我66军、50军和39军的攻击,24师后撤建立二线阵地,英27旅撤出战场准备用于侧击42军。至于南朝鲜1师能否顶住志愿军三个军的攻击,那就天知道了!

其二、右路由美第2师负责抵御我40军,土耳其旅负责抵御我38军,25师撤下来用于侧击42军。

其三、美24、25师、骑兵第1师、英27、29旅,再加上南朝鲜军队那些被打残的部队统统合在一起,准备绕道东线攻击我42军。

那么,沃克就不害怕美2师和土耳其旅抵挡不住我40军和38军的攻势而败退下来吗?

沃克为此也做了准备,那就是从后方调来的美骑1师。如果美2师和土耳其旅战败,骑1师就可以顶上去救援;如果美2师和土耳其旅战胜,那骑1师就可以加入反攻。

由此看来,沃克的计划周密而有针对性,不失为一位名将。

按照沃克的部署,最关键之处有三:

其一、南朝鲜1师能否顶住志愿军3个军的攻击,如果顶不住,那24师撤下来就极度危险,甚至撤不下来。

其二、美2师和土耳其旅能否顶住40军和38军的攻击,不然,美25师也撤不下来。

其三、美骑1师能否起到攻守兼备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未知!

其实,沃克错了!他认为彭德怀露出的是破绽,其实是彭德怀故意卖出的破绽。

彭德怀就是故意把42军单独放在西线的边缘地带,远离主力,给沃克造成一种孤军深入的假象。就在沃克调兵遣将准备向东线迂回攻击42军的时候,其在东线的布防也露出了破绽,随着大批量本应支援前线的美军东调,使美军丧失了向前线增兵最好的时机,其在前线的几个师根本阻挡不住志愿军的攻势,很快就败下阵来。

沃克见势不妙,急忙命令本应向西线进军的骑1师增援美2师和土耳其旅,可是在彭德怀的命令下,38军的113师抢占了三所里,彻底阻断了美军南下北上的咽喉,一场惨烈的战争开始了。

沃克此时为了救援美2师和土耳其旅,哪里还有能力派兵围攻42军。就这样,彭德怀施展巧计,以42军为诱饵,使沃克认为我军露出了破绽,进而抽调兵力东进,丧失了向西线一线阵地增派兵力的最好时机,反而被113师扼住了咽喉。战斗最惨烈的时候,美军南北最近不超过一公里,美军可以通过肉眼看见友军坦克上的白星,可就是过不去。

美军第2师惨败,土耳其旅几乎全军覆没,随后美军一路溃逃到三八线,此役被美国人称为「美国陆军史上最大惨败」。沃克也因在去25师进行战役部署的时候,被南朝鲜一辆军车迎面撞上,当场死亡。

李奇微的战法:磁性战术和绞杀战

沃克阵亡后,时任美军陆军副参谋长的李奇微接任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接任后,李奇微发现,面对志愿军的攻势,美军基本无法抵抗,尤其是南朝鲜人,在骨子里对志愿军怀有深深的惧怕。在这种局面下,李奇微虽然大怒,但也无可奈何,他只得期望于志愿军不要乘胜追击,给自己一些时间来重整旗鼓。

可是,彭德怀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一周后,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面对志愿军的攻势,李奇微认识到,以此时美军的精神状态根本无法作战,撤退是最好的选择。与其说李奇微刚上任是来指挥作战的,还不如说是来指挥撤退的来的准确。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进占汉城,前锋已经越过三八线。彭德怀头脑很冷静,他知道,志愿军之所以能够轻易攻占汉城,并不是美军没有一战之力,而是以汉城为战略诱饵,拉长我军战线,尤其是后勤补给线。

志愿军自入朝以来,连续经过了三次战役,伤亡也很大,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在兵员上与美军相比已不占优势。如果不及时修整补充,根本无法应付接下来的大战。因此,就在举国欢庆攻占汉城的时候,彭德怀下令停止进军,就地休整。

彭德怀的决策无疑是非常英明的。

就在志愿军休整的时候,李奇微也没有闲着,他充分研究了前三次战役志愿军的攻击时间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仅能维持一个单兵7~8天的作战需要,这也是志愿军为什么每次战役的时间总是在7~8天之间的原因,也是在志愿军每逢大胜却并不穷追不舍的原因。

鉴于找到志愿军真正的弱点后,李奇微把志愿军的攻势称为「礼拜攻势」,并制定了一个全新的应对战法,那就是「磁性战术」。

所谓「磁性战术」,就是在志愿军攻击的时候,仅做象征性的抵抗,随后可以放弃阵地后撤,撤退的距离不超过25公里。因为李奇微研究过志愿军一个单兵在夜间进攻的距离不超过22公里。

我军之所以总是喜欢在夜间进攻也是无奈,因为白天朝鲜的天空基本上就是美国人的天空,我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美军战机的轰炸下根本无法行军作战,也因此,美军把我军在夜间的攻势称为「月圆攻势」,指的就是我军喜欢在月圆之夜,利用月亮的亮度发起进攻。

我军经过一夜作战已经疲乏,而美军依赖机械化部队撤军,基本上不损失战力。待到天明之时我军要休息的时候,美军利用重炮攻击我军阵地,并进行袭扰性质的攻击,使我军不得休息。到了夜间美军再撤退,就这样反反复复,使我求战不得,休息不得。

等到7~8天之后,我军的粮弹基本耗尽之时,美军再进行反击,以坦克做先导,其快速反应部队利用公路向我军后方进行穿插,待到到达指定地点之后,美军正面部队利用空军和火力上的优势进行全面反攻,而我军久战之下,粮弹两尽,战力不支,就会败下阵来。第四次战役战果甚微、第五次战役失败皆是源于此。

「磁性战术」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问题;二是如何破解美军快速反应部队的坦克问题,这两点只要是破解了一处,「磁性战术」就会失败。

李奇微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使用「磁性战术」对我志愿军进行反攻的时候,同时又在我后方发动了「绞杀战」,想要通过「绞杀战」彻底摧毁我军的后勤补给线。在李奇微的战法里,「绞杀战」是配合「磁性战术」来使用的。换句话说,要想破掉「磁性战术」,首先要粉碎「绞杀战」。

为此,志愿军在满浦一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绞杀战」,自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志愿军经过艰苦奋战,彻底粉碎了「绞杀战」。

粉碎「绞杀战」后,我军终于摆脱了「礼拜攻势」的尴尬局面,破解「磁性战术」第一个条件已经具备。可美军以坦克为主要作战力量的快速反应部队仍然对志愿军造成威胁,为了破解美军的这一战法,志愿军创造了「反坦克网状阵地」。

所谓「反坦克网状阵地」,指的是由纵横交错的沟壕构成的网状反坦克阵地。沟壕中有向不同方向射击的单人掩体和防炮洞,便于步兵机动和在近距离有利角度上打坦克。

在「反坦克网状阵地」面前,美军坦克失去了快速机动的能力,反而陷入了进得去,出不来,跑不快的尴尬局面。至此,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和「绞杀战」全部失败。

范佛里特的战法:范佛里特弹药量

范佛里特属于美军将领中大器晚成之人,在诺曼底登陆之时,他才不过是一个团长。他的军校同学,最差的也是一个少将,可他还是一个上校。当时,他的同学,后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就很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当时的参谋长马歇尔对这位猛将视而不见呢?

后来,布莱德雷带着疑惑问过马歇尔,马歇尔说,这个范佛里特是一个酒鬼,不堪重用。其实,范佛里特从不喝酒,原来是马歇尔把人弄错了,他见到范佛里特的名字,就想当然的把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和另外一个范佛里特搞错了。

好在马歇尔知错能改,三个月之内,范佛里特就如坐了火箭一般,由一个团长直升为美第3军军长。

李奇微升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范佛里特接替了李奇微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官。

范佛里特是一个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在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出现了著名的一个名词,那就是「范佛里特弹药量」。

在他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官期间,曾经有过两次著名战役:

一是1951年8月的夏季攻势,第8集团军在对983高地的攻击时,9天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但仍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二是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早就找到了应对「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办法,那就是挖坑道和少摆兵,多屯兵。

挖坑道很好理解,那就是在美军炮击的时候,志愿军躲藏在坑道中,待到美军火力延伸,要发起攻击时,再上阵地。

少摆兵,多屯兵就是把士兵分散布置,不在一线防御阵地上呈线型布防,而是尽最大可能分散开来,一个师万余人可以屯兵200余处。即使美军火力再猛,也不可能对我产生大量的杀伤。这就是为什么美军在发起大范围炮击和飞机轰炸之后,我军总是会在废墟中钻出来与敌以痛击的原因。

朝鲜战争到了后期,双方都在有意识的控制战争的规模,这使得范佛里特感到受到束缚,因为他总是想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而时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克拉克却秉承着华盛顿的意愿,尽量控制战争规模,谋求尽量体面的停战,在战略定位上的不一致,使得二人关系一度紧张。1953年1月范佛里特年满60岁,以上将军衔退休。

泰勒的战法:两手都要硬

鉴于范佛里特的不识时务,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急需一位能够正确理解自己意图的人来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而泰勒无疑符合这个条件。因此,在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和克拉克的推荐下,刚当选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于1953年2月13日任命泰勒为美第8集团军司令,同时兼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总指挥,成为联合国军与南朝鲜军队的最高战地指挥官。

泰勒到任后,玩了两手策略,一方面着手整顿部队和调整部署,向中朝施加军事压力,争取最大可能的占领领土,为日后停战谈判争取最大的筹码,另一方面也向李承晚施展手段,迫他进行停战谈判,以使美军摆脱这场无休止的战争。

在这个意义上说,泰勒是一个政治将军。

可没料想,泰勒的做法激怒了李承晚,就在谈判即将达成协议之时,李承晚擅自放掉了北朝鲜俘虏1.7万人,在实质上破坏了停战谈判。

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教训李承晚,发动了金城战役,突入敌纵深十数公里,歼敌6.13万余人,收复土地167平方公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的李承晚再也不敢叫嚣「单干」,有力地促成了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泰勒玩的两手都没有成功,想要压迫中朝联军争取占领更多的领土,却被志愿军打了个反击,丢失了167平方公里;想要逼迫李承晚停战,却被李承晚摆了一道,搞出来释放战俘的闹剧。可是泰勒却因为耍的这两手受到华盛顿的欢迎,就在金城战役激战正酣的时候,他却因为有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朝鲜战争中,美第8集团军的四位司令官虽然各有「精妙战法」,但都被志愿军逐一化解。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终于暂时画上了个句号,可谓是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