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回顾:乌克兰独立后,掏空家底卖「宝贝」给中国,都有啥好东西?

2024-07-26军情

乌克兰独立后,掏空家底卖「宝贝」给中国,都有啥好东西?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愈演愈烈的今天,自2022年双方全面武装对抗以来,这场战争已持续超过800多天。在此背景下,中国一直积极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无论是当下的俄罗斯,还是曾经的苏联和现今的乌克兰,中国与这些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初期,乌克兰作为新兴的独立国家,对中国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军事科技支持。这一举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是什么促使乌克兰在国家最为困难的时期,选择将如此重要的军事技术输出给中国呢?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相当数量的军事资产,其中包括至少30%的军工业遗产,涵盖了核武器、海军、空军等多个领域。苏联在其存在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和美国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发展出了强大的军事工业。美国对苏联的军事力量感到威胁,因此不遗余力地尝试削弱乌克兰手中的这些遗产。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美国设法促使乌克兰销毁了不少军事资产,但也有一部分遗产在销毁的同时,被乌克兰转卖给了中国。

其中,乌克兰转卖给中国的军事装备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瓦良格号航母。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凭借其地理优势,试图继承苏联的黑海造船厂及其舰艇资产。乌克兰原计划获取三艘苏联航母,但由于俄罗斯的迅速干预,乌克兰最终只能得到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两艘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这艘航母在苏联时期是黑海舰队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建造体现了苏联航母的先进水平。尽管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接手了这艘航母,但由于技术和经济问题,乌克兰未能将其完全改装成作战舰艇。于是,乌克兰决定将瓦良格号出售给中国。中国在获得瓦良格号后,经过多年改造,终于将其改装成了「辽宁号」航母,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战略资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海军力量和航母技术。

在苏联解体后的动荡时期,乌克兰继承了大量苏联的军事遗产,其中包括两艘半成品航母——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对于当时经济困顿的乌克兰来说,这两艘航母虽然价值巨大,但它们都处于建造的初期阶段。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作为唯一有潜力与美国航母相抗衡的核动力航母,当时只完成了30%的建造进度,而瓦良格号也仅完成了60%。

乌克兰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它不仅缺乏完成这两艘航母建设的经济条件,还因国内经济困境而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项目。最终,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被迫拆解为废铁,而瓦良格号则被弃置在船台上,尘封待售。

在瓦良格号的买家争夺中,印度也曾提出750万美元的购买报价。然而,乌克兰方面并不愿将其卖给印度。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商人徐增平以其巧妙的策略和丰富的酒桌经验,成功打动了乌克兰人。他通过成立旅游公司和出色的交际手段,与乌克兰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最终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瓦良格号。

徐增平不仅成功购买了瓦良格号,还对设计图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乌克兰方面起初拒绝出售设计图纸,声称这些属于国家机密。徐增平不甘心,就此增加报价至2000万美元,最终获得了乌克兰人的同意,顺利获取了瓦良格号及其设计图纸。

这些设计图纸后来在瓦良格号改装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航母的开端,「辽宁号」不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实力,还成为了中国航母建设的基础。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也在之后的中国国产航母「山东号」建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中国航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不仅从乌克兰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还成功收购了一艘至关重要的补给舰。这艘补给舰原本是苏联为航母设计的专用舰艇,用于支持航母的日常运作。

当时,中国派遣了一支海军代表团前往乌克兰考察。在黑海造船厂,代表团注意到了一艘巨大而特殊的舰船。这艘舰船没有武器,也没有航母所需的大甲板,看起来更像是一艘巨大的邮轮。尽管它的外形显眼,但却有些默默无闻,仿佛被遗忘在船台上。

经过与造船厂专家的交谈,中国代表团了解到,这艘舰船实际上是苏联为航母设计的大型补给舰。它的任务原本是作为瓦良格号的补给支持舰,然而由于苏联解体,瓦良格号的建造未能完成,这艘补给舰也被遗弃在了船台上。

意识到这艘补给舰的潜在价值,中国决定将其也纳入购置计划。考虑到中国当时还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自主建造补给舰,这次收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经过一系列的谈判和安排,中国成功将这艘补给舰带回国内,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和投入使用。这艘补给舰现已成为中国海军的「青海湖号」,在中国海军的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海军的远洋行动提供了必需的补给支持,真正履行了其「保姆」的职责。

青海湖号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补给能力,也标志着中国在海军建设领域的显著进步。它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海军在远洋作战中的综合保障能力,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拥有航母和补给舰只是海军建设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确保航母能够配备足够的舰载机,以充分发挥其作战能力。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中国从乌克兰手中购买了T-10K-7号原型机,这架原型机是苏33舰载战斗机的前身。在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使用这架原型机测试了瓦良格号航母的性能。

当时,中国在购买瓦良格号航母和配套的补给舰后,试图从俄罗斯购买苏33舰载机及相关技术。然而,俄罗斯对中国的报价态度极其强硬,想趁机大幅抬高价格,最终中国选择拒绝这一交易。

在俄罗斯的交易计划受挫后,中国决定转向乌克兰寻求解决方案。苏联解体时,苏霍伊设计局正在研制的T-10K舰载机原型机仍在乌克兰的尼特卡训练基地。尽管俄罗斯试图将这些战机转移回国,但由于疏漏,T-10K-7号原型机被遗留下来。

随着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紧张,这架T-10K-7号原型机被迫留在乌克兰。了解到中国的需求后,乌克兰不仅愿意出售这架原型机,还顺带将陆拦阻装置等相关设备一并出售给中国。中国在获得这些资源后,开始自主研发和改进,最终成功地发展出了歼-15舰载机。

歼-15舰载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的现代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歼-15舰载机已成为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战力,对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和整体战斗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没有乌克兰的合作,中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解决航母战斗机的配备问题。这一交易不仅加速了中国海军的建设进程,也为中国在全球海军力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拥有了航母、补给舰和舰载机,虽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如果要进一步增强其综合实力,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同样不可或缺。相较于航母和舰载机,燃气轮机虽然不为大众熟知,但其重要性不亚于航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面临着燃气轮机技术短板的问题。那时,中国海军只能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燃气轮机,并将其应用于舰艇上。然而,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尤其是美国对海军燃气轮机的军售禁运,这一短板变得尤为突出。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的燃气轮机逐渐进入了中国海军的视野。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一部分先进技术,其中包括苏联末期研制的UGT-25000燃气轮机。这种型号的燃气轮机代表了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尽管其性能与美国同类产品略有差距,但在当时却成为了中国海军一个值得依赖的替代选择。

在军事装备和技术方面,中国通过与乌克兰的合作,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在燃气轮机和气垫登陆艇这两项关键技术上。与乌克兰的合作不仅为中国海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还推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进程。

在90年代末,中国海军在购买美国燃气轮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和使用上的挑战。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中国在与乌克兰签订订单时,特别要求除了购买外,还包括技术转让和仿制的协议。乌克兰不仅同意了这一要求,还派遣专家来中国协助研发。这种合作模式最终使中国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燃气轮机QC-280,为中国海军舰艇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除了燃气轮机之外,中国还从乌克兰采购了「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虽然这种登陆艇在国际上并不如航母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在中国军事战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艇,「欧洲野牛」具备了运输重型装备的能力,其最大运载能力可达150吨,满载排水量为555吨。它能够携带3辆99A重型坦克及相关作战人员,适合在海峡等复杂水域进行作战。

最初,中国计划从俄罗斯采购这种气垫登陆艇,但由于各种原因,交易未能达成。最终,中国转而与乌克兰达成了协议,以3.1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4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尽管有西方媒体对这种装备的实用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技术已经过时,但中国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将这些气垫登陆艇作为技术平台,迅速展开了自主研发。中国很快成功研发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国产气垫登陆艇,证明了其在技术上的适应性和进取心。

此外,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不仅限于装备采购,还包括技术交流。乌克兰的军工专家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的诚意,很多专家选择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军工事业贡献力量。通过这些合作和自主研发,中国不仅获得了先进的军事装备,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总的来说,中国在与乌克兰的合作中展现出了战略眼光和灵活应对的能力,无论是在燃气轮机还是气垫登陆艇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种合作和自研的模式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