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媒:东风导弹威力巨大,航母面临严重威胁,航母杀手锏?

2024-09-28军情

2016 年以来,中国海空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发展速度之快、成果之显著,令世界瞩目。鹰击 21 、东风 26 等先进武器的陆续亮相,犹如两把锋利的尖刀,直指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传统安全边界,给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两款武器威力巨大,一旦命中目标,非沉即伤,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美海军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应对航母受损甚至被拖回的困境。

回顾历史,在 1983 年,美海军拥有 10 艘功能强大的打捞船、拖船和救援船,以及 7 艘远洋拖船,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救援力量。然而,根据【福布斯】的数据显示,如今美军舰队中仅剩下一艘大型拖船和两艘打捞船,与鼎盛时期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这种巨大的落差,不禁让人怀疑,美航母一旦在战场上被击中,还有多少机会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止损维修呢?还是说,美军已经放弃了应对航母被击伤局面的打算? 难道美军真的认为中国没有能力击沉他们的航母吗?为什么面对航母可能遭受的重创,美军却表现得如此无动于衷呢?今年 4 月,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美航母可能在战斗沉没的五种途径」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章中详细列举了当今世界对美航母威胁最大的五种打击方式,它们分别是俄罗斯的「状态」 -6 海洋多用途系统(自主核动力无人潜航器)、锆石超高音速导弹,以及中国的东风— 26 、战时无人打击系统和自杀式袭击。

在这五种致命的武器中,只有东风 26 机动弹道导弹是中国制造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反航母作战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东风 26 导弹射程可达 4000 公里,能够携带 1200 公斤到 1800 公斤的核弹头或常规导弹,对海上和地面目标实施精确的核打击,被外界视为是针对美国航母的「撒手锏」。

然而,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威力巨大的东风 26 导弹,也无法做到对美军航母的一击致命。毕竟,如今的美军航母都是排水量超过 10 万吨的超级巨舰,其内部拥有成千上万个水密隔舱,每个隔舱都含有大量空气。因此,即使被导弹击中,也不可能被一发击沉,最多是丧失部分作战能力。

事实上,美航母最强悍的防御能力并不仅仅来源于其自身,而是来自于整个航母战斗群所构建的防御体系。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 200 多次军事行动,其中三分之二的作战行动都是以航母体系为依托的。在丰富的实战经验积累下,美海军打造了一套完整、高效、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作战系统,为航母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伞。

一个典型的美国单航母编队通常由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两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和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组成。当然,在执行不同任务时,航母编队也会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舰艇和潜艇的类型和数量,以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和目标。

作为舰载机平台,航母是整个战斗群的绝对核心,它能够将水面和水下多个作战单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预警侦察、指挥控制进行统筹调配,形成一个完善的防空、反潜、反舰作战体系,有效抵御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

航母上搭载的 E-2C 预警机,能够在航母周边 370 公里的空域持续飞行 6 个小时,其机载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更是可以扩大到 700 公里,能够为舰队提供宝贵的 30 分钟预警时间,构成了航母战斗群的第一道防线,也就是外层防御体系。

中层防御则主要由配备了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负责,其防御范围一般在航母附近 100 120 公里。例如,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就搭载了以 AN/SPY-1 系列相控阵雷达为核心的宙斯盾防御体系,能够提供预警侦察、防空反导等多种功能,为航母抵御来自水面、水下和空中各个方向的威胁。

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也是宙斯盾防御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搭载的 AN/SPY1D 四面被动相控阵雷达能够对空中目标进行侦察和信息传输,进一步增强了航母战斗群的防御能力。 近层防空指的是所有装备了密集阵近防炮、舰炮、电子战装备以及进程防空导弹的舰艇,其防御范围一般在航母周围 15 30 公里。这三层防空体系理论上能够拦截至少 95% 以上的来袭目标,为航母提供了严密的保护网。

当然,美航母的防御体系远不止于此,像 DSP 卫星预警系统、天基红外系统等,甚至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导弹发射进行实时监控,其防空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上述三点只是对美航母防御体系的简要概括。

那么,为什么说即使是弹道导弹能够突破层层封锁,也无法将航母直接击沉呢?以尼米兹级航母为例,其船体采用了整体水密结构,由内外两层外壳组成,其中内壳的防护装甲板能够有效保护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多个重要部位,使其免受攻击。

此外,尼米兹级航母还配备了 50 毫米厚度的凯夫拉装甲防护,水线下两舷设置了 4 道防御结构,舰体被分隔成 2000 多个水密隔舱,即使遭受 5 枚以上重型鱼雷和 15 枚反舰战斧导弹的饱和打击,也能够保证不被击沉,其生存能力可见一斑。

虽然我国的导弹目前还难以彻底击沉美军航母,但是对其造成有效杀伤还是绰绰有余的。在实战状态下,只需要针对航母的几个致命弱点进行精确打击,就能够让航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甚至彻底瘫痪。 例如,可以通过导弹攻击航母的弹药库和储油舱。众所周知,航母在执行作战任务时,通常会满载油弹,一旦这两个易燃易爆部位被击中,必然会引发剧烈的爆炸和火灾,甚至导致航母完全瘫痪,失去行动能力。

此外,还可以针对航母的舰岛、甲板、弹射装置等关键部位进行火力覆盖,阻止舰载机起降,从而大幅降低航母的作战效能,最终使其退出战斗。 历史上,美国航母也曾遭受过重创。 1967 年,美国「福莱斯特」号航母因误发火箭弹,引发了严重的火灾,导致 134 人死亡,航母也被迫返回港口维修了 7 个月之久。

我国的东风 21D 和东风 26 导弹能够在 2000 公里外发射,再加上美国航母反导系统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效率低下的劣势,如果一次发射多枚导弹,完全有可能对航母造成毁灭性打击,这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1964 年美越战争期间, 6 名北越蛙人特种作战部队携带磁性水雷,悄然潜入海底,成功爆破击沉了排水量达 2.5 万吨的美国「卡德」号航母。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6 名蛙人竟然能够成功击沉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这在世界海军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自此,二战后美航母不败金身的神话彻底破灭。

既然美航母存在着防御缺陷,并且完全有可能被击沉,那么为什么美海军还要逐年减少拖船的数量,放弃对受损航母的救援呢?从战略角度分析,美国之所以不考虑发展航母拖船,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近年来并不打算与中国轻易开战。

中美两国地理位置相距遥远,即使美国派遣三五艘航母抵近中国南海,从战略角度来看也难以获得什么实质性的优势。这一点从美国近年来实施的 「印太战略」和「以台制华」策略就可以看出,美国正试图通过更加温和的方式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不是直接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

从美国近年来进行的军事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情况来看,即使美军打算对中国发动进攻,使用战略轰炸机和核潜艇的可能性也要高于使用航母战斗群。 其次,美国近年来也在不断调整其军事战略,从传统的 「以守为攻」转变为「以攻代守」。而航母战斗群本身就是一支侧重于进攻的力量,其主要任务是在远离本土的海域对敌方目标发动攻击,而不是被动地进行防御。

上世纪 90 年代后,美海军提出了「攻势防空」的概念,即通过舰载机、核潜艇以及各类水面舰艇发射导弹,对敌方的弹道导弹发射基地和战机机场率先发动攻击,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消除敌方所有潜在的威胁,从而确保航母战斗群的安全。

最后,核航母一旦受损,还将带来巨大的风险。美国现役的 11 艘航母均为核动力航母,一旦在战斗中受损,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核泄漏污染,这将大大增加后续救援工作的难度,其中潜藏的巨大风险难以估量。这也是美国减少航母救援计划的原因之一。

美军目前对中国的弹道导弹技术发展感到十分担忧,但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只要中美两国不轻易发动战争,美航母就能够保持相对安全的状态,继续在维护其霸权地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