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日本投降时,日军、八路各剩多少兵力?真实数据透露日本战败原因

2024-09-29军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颁布【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一传开,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建立旭日帝国的美梦就彻底破灭了。

不过,也有一些人心有不甘。那时,日本驻华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听到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恼怒地讲道:「百万大军还在呢,怎么就说投降了呢?」

冈村宁次一个人再怎么顽固不化,也拦不住历史大潮往前走。不过呢,他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发的那些感慨,倒让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疑问:二战快结束的时候,日本到底还留着多少兵力啊?要是日军在中国的兵力真有百万之多,那到底为啥日本最后投降了呢?今天,这一期节目就拿数据给您讲讲:日本投降的时候,日军还剩多少兵力,还有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啥。

【日本投降时,日军还剩下多少兵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颁布【终战诏书】之后,各地的日军就陆陆续续停止作战,向中、美、英、苏这些反法西斯盟国投降了。要是把每个受降军区的投降日军数量统计出来再相加,就能知道日本投降时大概还保留着多少兵力了。

首先,咱们来瞧瞧由重庆国民政府接受日军投降的中国战区。要注意的是,盟国划分中国战区的时候,没把东北战区算进去,不过把越南北纬16度以北的地区划进中国战区了。

那么,当时在中国战区的日军到底有多少人呢?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有日军第1军、第12军、第43军这三个军,加起来差不多有126800人;华东地区(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上海)的日军第6军、第11军、第13军、第20军这四个军,总共大概有142600人;华南地区(广东、台湾)的日本第10军和日本海军,加起来有312543人。越南北纬16度以北的日军第38军,总共有30081人。

综合上面这些数据来看,日军投降的时候,在中国战区还留存的兵力加起来大概有131.6万人。这里面陆军部队就有120.8万人,这可是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主要力量呢。

下面,咱们把目光投向苏军负责的东北战场。东北战场涵盖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北纬38度以北的地方以及库页岛南部区域。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日本就依靠日俄战争后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在中国南满铁路沿线安排了1万关东军驻守。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其在东北的驻军数量迅速增加,所以当时就有了「百万关东军」这种说法。

不过呢,关东军号称是「日本精锐之师」。1945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军事行动的时候,关东军就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按照苏方的统计,苏联对日作战期间,有83737名关东军被击毙,68万日本兵被俘虏或者投降了。所以啊,日本投降的时候,在东北战区的兵力大概还有76万人,根本不像它一开始吹嘘的有「百万大军」。

要是把中国战区和东北战区投降的日军数量加起来,我们就能知道: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中国起码牵制住了207.6万的日军。

在中国之外,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主要是由英、澳、美等国的军队接受日军投降。东南亚战区包含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新几内亚这些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这里投降的日军共有81.3万人。太平洋战区主要有太平洋诸岛和日本本土,太平洋诸岛的日军大概有40万人,日本本土的陆、海正规军约有370万人。另外,日本本土还有编入「国民义勇战斗队」的2800万民兵,总共约2800万人。

综合上面这些数据来看: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在本土和海外的正规军加起来差不多有698.9万人。那时候日本全国人口才7214万人呢,要是再加上2800万的日本民兵。这样的话,可能咱们就能明白为啥很多历史学家都觉得二战时候的日本完全就是个「军国主义」国家了,也能理解为啥日本在快战败的时候,还喊着「一亿玉碎」这种疯狂的计划了。

【拥有700万兵力的日军,为何选择投降】

当知道1945年日本投降时还保留着的日军兵力情况后,我们可能会在心里犯嘀咕:日本有着差不多700万的常备军兵力,为啥没实行「一亿玉碎」那种疯狂的计划,反而在1945年8月就宣布投降了呢?

要是这700万日军背后的其他一堆数据,就会知道,这700万日军既是咱们抗日战争为啥打了14年的外部客观因素,也是日本在1945年选择投降的重要原因。

现代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和一支军队的后勤能力。在现代战争的动员方面,日本在二战尾声时的700万常备军不是一下子就组建起来的,是随着战事发展以及日本军工生产力的变化逐步扩充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那会,派到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才1万人。日本把东三省全占了之后,为了镇压当地老百姓的反抗,日本关东军在6年里扩编到了40万人,在日本全面侵华之前,这支部队就成了驻扎在中国的主力部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当时日本一共17个师团,常备军总共60万人。

那时候的日本陆军大臣杉杉元,对结束在中国的战事特别有信心,他还向日本天皇裕仁保证过,「只要一个月,就能结束中国这边的事儿」。可是呢,淞沪会战打完,日军在上海已经被拖了整整三个月了。这样一来,日本就只能接着往中国多派兵,还得加强国内的兵役动员工作。等到1938年武汉会战的时候,日本为了能快点拿下当时是中国铁路枢纽的武汉,派到中国的正规军兵力都达到100万了。虽说日军在这场会战里把武汉给占了,但是大规模的兵力动员,让日本本土当时就只剩下一个师团的兵力了。

这就是说,早在1938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动员能力的最大限度。1938年之后日本扩充军队的兵源,其实是好坏都有。就像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日本本土的征兵标准是「没服过役的19到40岁男性,已经退役的40到45岁的老兵」。这么一来,当时大量征召来的日本新兵身高都不到1.5米,也缺少正规军兵员该有的其他战斗素养。这不但影响了日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也让日本本国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了。

因为兵源扩大,劳动力却锐减,所以从1938年往后,日本的后勤能力其实是一年不如一年,这对日军的战斗力影响可不小。后勤能力对日军的影响体现在哪儿呢?从日军单兵作战口粮的改变,还有1945年日本投降时各个战区的缴械数量,就能大概看出来一点。

1938年的时候,日本陆军单兵的口粮标准达到了日本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具体定量是这样的:精米有660克,精麦210克,鲜肉也是210克,蔬菜600克,还有酱油、味噌、盐、砂糖用来调味,甚至还有清酒、甜食和卷烟呢。可是,当日本驻华陆军吃着在当时世界陆军里都算得上奢侈的伙食时,1939年的日本国民却被鼓动着吃那种只有一颗酸梅配着500克米饭的「日之丸便当」,而且生活里实行严格的实物配给制。大量的食品和日用品都被日本不停地运到前线,供应那几百万的日军。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后勤工业能力差不多要崩溃了,这时候哪怕是在前线打仗的日本陆军,也只能吃「日之丸快餐」了。

还有一个能看出日本后勤工业能力不行了的地方,就是每个日本兵的火力配备情况。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在中国战区收缴到的日本武器有这些:步枪685897支,手枪60377支,机枪29822挺,火炮12446门。另外还有步枪、机枪子弹180994000发,手枪子弹2035000发,炮弹2070000发。要是把收缴的这些武器数量,除以之前统计出来的中国战区日本兵数量,就会知道:日本投降的时候,日本兵的子弹供应其实特别紧张,平均一个兵只能有120发步枪子弹、870发轻机枪子弹、4000发重机枪子弹,他们的备用弹药连常规的双份配置都做不到。收缴清单里上万门火炮,其实大部分都是掷弹筒,平均一门火炮分到的备用炮弹还不到200发。

日本海军也存在后勤能力不足的情况。美军统计过,日本投降的时候,常备海军兵力有130万之多。可美军去清点日本本土海军能用的舰船时,发现只剩下19艘驱逐舰、38艘潜艇,还有几千艘在大洋里就像独木舟似的「特攻艇」能派上用场了。

所以呢,要是我们清楚日本在投降的时候的动员还有后勤情况,就很容易看出来,那号称有700万的日军其实是外强中干。看着兵役数量多得吓人,其实就是在战败的时候强撑着最后一点面子罢了。实际上,这一直在消耗国家的工业能力,一直到把日本老百姓的最后一点财富都榨干了。

在我党领导下,八路军等武装力量在日本敌占区打了好几年的游击战,这成了压垮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中国是击垮日本的主要力量】

人们在分析日本投降的两个原因时,往往会把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当作促使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不过呢,我想在这里讲一讲:击垮日本的主要力量是中国,也只能是中国。

之前咱们说过,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日本的动员能力和后勤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这两样在现代战争里很重要的东西,也对日军后来的战斗力有影响。这也就表示,咱们军队成功挡住了处于战斗力最强的时候的日本军队(起码从陆军方面来说是这样)。而且日本在1938年武汉会战之后,还不停地在中国扩充驻军兵力,这对日本的后勤供应能力影响特别大,所以日军在后面几年的战争里,整体战斗力就衰退了。

1939年的时候,驻华日军的数量达到最多。那时在中国战区驻扎的日军共有150万,东北战区有70万,加起来就是230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忙着跟英、美等国打仗。可当时日本的常备军兵力大概只有400万,在中国驻扎的军队就占了一半,而且还是日军里的精锐。这么一来,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日本就只能把驻华日军调到东南亚、太平洋战场轮流作战,兵力上很是紧张。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已经开始为战争的走向发愁了,他在1941年的日记里写过:「大东亚战争让我特别担心……我们卷入了一场毫无准备的战争。」

所以呢,就是因为中国把日军的好多主力部队给拖住了,美、英、苏这些国家才能在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大显身手。就因为这个,国际上觉得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很大,中国才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二战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战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评价很高,他说:「要是当时中国投降了……日本就能轻松打下东南亚、印度还有澳大利亚……那时候,我们可就没辙了。」

那么,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还有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这两件事对日本作战到底有没有重大影响呢?——有影响,不过这个影响还没大到能让这两件事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打败日本的主要因素。1945年的时候,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可当时它只能保证之后每个月再投一枚。之前投的胖子和小男孩原子弹,这几乎已经是美国原子弹生产能力的极限了。而且当时原子弹的威力,也不能一下子就把日本彻底打败。要是日本不投降,美军可能还是得做好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的准备,那可是得承担上百万人伤亡的。

从苏联这边来看呢,在「八月风暴」里,苏军打败的日本关东军,其实就是些老弱病残,连人手一支步枪都办不到(八月风暴之前,关东军大概有76万人,八月风暴之后,苏军缴获了70万支日军步枪,这里面还有伪满工厂造的步枪)。要是日本在苏军打败关东军之后还不投降,那苏军就会和美军一样,面临跨海登陆作战的麻烦事儿,或者就得深入中国内地,拉很长的战线去跟日本打仗,当时的苏联可承担不了这么大的后勤压力。

1945年日本为啥没勇气接着打仗,最后投降了呢?其实就是因为中国人民这十四年来英勇抵抗,把日本拖进了人民战争的大海洋里。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镇压中国人的抵抗,派到中国来的军队越来越多。这时候呢,日本的人均GDP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1937年开始全面侵华,日本的人均GDP就不增长了,到了1945年,日本人均GDP才1346美元,这个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可是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最低的。

所以呢,要是日本在1945年的时候破罐子破摔,还想接着打仗的话,那日本皇室和军部的大臣们就等着被饿急眼的日本老百姓给推翻吧。毕竟啊,从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开始,日本国内实行的实物配给制,就已经让裕仁政权越来越不得民心了。

日本在战争中越战越败,而作为抗日中流砥柱的八路军,队伍人数在抗战后期不断增多,这和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1937年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叫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时候,八路军名义上有4.5万人,实际上有5.2万人。到1937年底,八路军就扩编到8万多人了;1940年的时候,八路军人数扩大到40万多人,短短3年就扩充了10倍。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八路军的兵员人数扩大到90万多人,这就和1945年日军投注在中国战区的兵力差不多了。

要是想到那时候日军征兵不挑不拣,后勤供应很难维持下去,而咱们的军队经历了很多战斗,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之后后勤供应能力大大提高这种情况,这时候的八路军其实已经具备跟日军打一仗的能力了。在1945年最后的战略反攻时期,八路军把国内大大小小十九块根据地连接成一片了,并且在整个抗日战争里消灭了52.7万日军,缴获了各种枪支69.4万多支(挺)、各种炮1800多门——这就是当时八路军相较于日军,具体作战能力的最好证明。

抗日战争的实质是什么呢?在现代战争的大背景下,这是两国动员能力、后勤能力的一场持久战比拼。但它更是华夏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人民战争,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谁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呢?是人民的抉择,是人民的力量决定的。这就是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洗礼的战争所揭示的真理。

老天要是有感情的话,也会变老的,在人世间,正确的道路总是充满艰难曲折啊。

武月星主编(编)的【中國現代史地圖集】,1999年由北京的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厚生省援护局有大東亜戦争按地域区分的兵員数以及戰没者概数(数据来源:[2019 - 06 - 17])。还有刘庭华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 - 1945】,1995年由北京海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