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美国已对外公布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简称LOCUST项目,亦即人们所熟知的蜂群无人机。
此后多年,美国持续在该领域投入资源,并视其为海战中一种高效杀伤方式。
美军曾提出一种策略,即利用超过500架的蜂群无人机进行协同攻击,以对类似055级这样的顶尖驱逐舰构成威胁。
中国海军应对蜂群无人机
不过,对美国此番战略,我们无需过度担忧。
蜂群无人机对中国海军的威胁程度有限。
无人机围攻军舰这一战术存在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无人机攻击的射程有限,二是无人机飞行速度较慢。
在攻击距离方面,自杀式无人机需直接撞击军舰,方能在攻击中造成损害。
自杀式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一般在每小时60至200公里之间。
在海战中,这样的速度并不算迅速。即便是面对防空导弹,海军的近防炮也足以应对这类飞行目标。
在2023年发布的纪录片【深蓝一代】中,南昌舰舰长于涛公开提及,055型万吨大驱已进行过针对蜂群无人机的反制训练。
中国的海军舰队具备应对大量无人机的能力。
在海洋战事中,无人机所具备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庞大的数量和低廉的成本上。然而,中国海军在这两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应对能力。
在数量上,无人机虽然能够部署的数量超过军舰的防空导弹,但中国完全能够利用近防炮来应对无人机的威胁。
无人机在成本上相对较低,然而近防炮所使用的弹药同样价格不菲。
055型驱逐舰配备的1130近防炮,作战半径约5公里,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射数千甚至上万发炮弹。
一枚近防炮的子弹成本大约几百元人民币,与无人机相比,这个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无论是成本、作战距离还是数量,近防炮均能有效克制无人机群。
在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海军的某些舰艇确实遭到了乌克兰使用自杀式无人机攻击而沉没。然而,俄罗斯军舰被乌克兰无人机击沉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雷达系统相对落后。
如果雷达系统存在锁定目标数量的限制,那么俄罗斯军舰的雷达一次性能锁定60架无人机。在这种情况下,若乌克兰出动了100架无人机,俄罗斯军舰将难以全部拦截。
在俄乌冲突期间,乌克兰采取了一种战术,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对俄罗斯军舰发动袭击。这些无人机通常以低空甚至掠海飞行的姿态执行任务,这使得俄罗斯军舰的雷达难以探测到它们的踪迹。
但在中国,此类问题并不突出。我国的雷达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无论是锁定目标数量还是探测低空飞行器的能力,均能有效应对蜂群无人机的挑战。
美国很难使用蜂群无人机
其二,无人机对美国而言成本相对较高。
为了实现无人机形成蜂群的目标,其单价必须保持合理,不宜过高。
若美国单架自杀式无人机的价格为50万美元,那么组成一支由500架无人机构成的蜂群,其总成本将高达2.5亿美元。
即使价格高昂,即便是美国也难以承担。
美国在无人机价格方面,确实难以达到较低的水平。
美国生产的无人机价格普遍较高,即使是军用级别的四旋翼无人机,其价格也高达九万美元一台。
这个价格下,美国能够研发出蜂群无人机,但功能受限,主要适用于小范围应用。
在考虑将无人机应用于蜂群无人机战术时,必须意识到这会将无人机视为消耗品。
消耗品的价格不宜过高,否则将违背其核心优势低成本,以及低成本带来的高使用量。
因此,尽管美国蜂群无人机的PPT展示可能十分吸引人,但在其无人机成本未在美国市场大幅降低之前,实现用无人机围攻055型驱逐舰的目标尚不可行。
蜂群无人机难以用于海战
蜂群无人机因其特性,确实在应用上面临挑战,尤其是在海战环境中。
蜂群无人机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在海战战场纵深的应用受到局限。
海战场范围广阔,纵深深远。通常,其长度介于200至300公里之间,而在某些情况下,其长度甚至可超过千公里。
在这广阔的战场纵深中,能够投射至敌方舰队上的军事力量,主要依赖于远程导弹和舰载战斗机。
无人机若能达到数百公里的航程,其成本控制将变得困难。
在中国,若要研发一台无人机,其航程超过300公里,具备装载大量炸药或其他军事装备的能力,并拥有支持数百台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数据链,那么这样的无人机成本必然不菲。
蜂群无人机在海战中面临作战距离不足的问题,若提升其作战距离,成本将显著增加,变得难以承受。
蜂群无人机目前主要应用于陆战场域的作战场景。
在几十至一百多公里的战场纵深内,众多无人机被分散部署,它们能够执行侦察与打击任务。
利用蜂群无人机的低成本特性,此类武器能够被部署至连级乃至班级单位。
想象一下,一个由十余名士兵组成的步兵小队,装备了一套蜂群无人机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同时释放数十架用于侦察或兼具侦查与打击功能的无人机,这样的情景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这个步兵班与敌军相比,无疑拥有显著的情报优势和空中优势。
海上使用的无人机系统由于航程和配套设备的问题,其实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即便九天无人机这类装备了蜂巢系统的大型无人机,在面对055型驱逐舰这样级别的防空火力时,也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其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