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度士兵,依托高地和坚固的据点。对中国边防军,形成了包围。
期间,印度军方「鹰派」代表桑吉德上将,曾两次下令,让印度陆军派出一个师,来快速消灭与印军对峙的中国军队。
但在印军即将行动的最后60秒,这位素以强硬著称的上将却满脸不甘地挥了挥手,撤销了作战命令。
为什么想要战争的桑吉德在最后时刻,没敢下令进攻中国边防军,是惧怕中国军事力量还是其他原因?
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素有争端,印度时常越过边界、侵略我国领土,并由此爆发了1962年的中印之战。
那次战争,印度虽然失败了,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印度在边境军事实力的增加,其总理英吉拉·甘地旧病重犯,企图将边界线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喜马拉雅山分水岭。
她要求印度军方对当前中印边境军事形势进行评估,参谋长拉奥上将,建议在中国的实际控制线上加快速度部署军队,并大力进行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彻底稳固占领地区,英迪拉批准了该计划。
随后,印军通过不断派出情报小组到中国境内搜集可用情报,印军显然已经做好了向前推进的准备。
然而,英吉拉·甘地并没有坚持到印军行动的这一天,她于1984年在总理府被两个锡克教警卫开枪刺杀身亡。
总理之死,让入侵中国计划被束之高阁。但没过多久,英吉拉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总理,再次重启该计划。
1985年8月,一部分印军深入到中国西藏境内的旺东地区,在高地上设立了季节性据点,从这个据点上可以很方便地侦测到中国军队在拉则拉山脊背后的军事部署。
占据高地后,印度「鹰派」上将森德吉不无得意地说道,要在我们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向敌人发起进攻。
对于印军的入侵,中国是在次年2月发现的。为了捍卫主权,阻止印军进一步入侵。西藏边防军受命在旺东地区设防。
一个边防团先遣连很快来到前线,与印军形成了正面对峙。
印军在发现边防军行动后,也迅速增兵,向北推进,对边防军旺东守点形成包围。当时在旺东哨所,中国军队只有一个先遣连,处于三面受敌的状况。而对面的印军有三个连,且居高临下。最紧张的时候,两军前沿阵地相距只有七八米。战争一触即发。
中印边境形势危急。印度外交部却恶人先告状,首先向中国提出抗议,称中国边防军入侵了印度领土。
他们说得言之凿凿,似乎是亲眼所见:40名身着军装的中国人,在麦克马洪线以南6、7公里出没。
这样的说法,让印度国内一片沸腾,有人称这是1962年以来,印度被入侵最严重的一次。
中国外交部随即针对印度的污蔑进行了回击。尽管如此,中方秉持和平的态度,仍旧与印度就此问题展开了谈判。
从6月底到7月底,中印两国官员进行了7轮会谈。然而印度政府根本就没有和平的意思。他们多次指责是中国主动入侵,甚至刚从斯里兰卡访问归来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也故意将责任推到中国身上。
他一脸严肃的对记者说,「目前的状况是,我们双方都已后撤了一定的距离。(中国人)肯定是违背了这一点。我们正在同他们联系,希望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而事实则是,在中印两国谈判的时候,中国为了避免冲突扩大,主动停止了边防军在争议地区的巡逻任务。印度则在中国停止巡逻后,竟让军队向前推进,步步蚕食中国领土。
中国对于印度的行为忍无可忍,在【人民日报】上发出一篇文章,抛出中国最后的态度,要么两国合作解决冲突,要么如1962年那样,打一场。
看到中国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印度政府内部似乎服软了,他们经过讨论,致函中国总理,强调有必要达成一项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并使边界沿线的所有地方保持现状,这样不会损害它们各自的领土要求。
但紧接着,印度政府就提出,要中国所有军队退出旺东地区,回到分水岭线以北。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一眼就看出印度的目的,他明确指示边防军:守住旺东,这已经从一个军事问题演变成了重要的政治问题。
中国的强硬态度,让拉吉夫总理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对与中国谈判还是开战做出了评估。最后,印度政府内部多数人同意在政治、军事两方面采取措施反击中国。
政治上,印度将非法侵占的中国藏南地区,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设置为印度的第24个邦。1987年2月,在经过议院同意后,印度正式宣布了这一消息。
军事上,印度政府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行动,他们派出军队在中国的三个地区设置了10多个据点,将入侵区域发展到了1962年中印战争前的状况。
占领这些地方后,印度不断向边界增兵,甚至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为了达到威慑中国的作用,印度政府还将西部边境的三个师调到中印对峙区域。此时,在边防军的面前,印度已经部署了12个师和数个独立旅。
4月,印度东北边境地区军队及战略空军基地已全部进入戒备状态,至少有5个战斗机中队,特别是米格--23等战斗轰炸机全部在边境前沿阵地就位。
在调集大军期间,印军最高指挥部还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了针对西藏拉萨进攻的陆空联合「模拟演习」。
在这个「有限战争的模拟演习」中,刚开始,印度空军就对西藏的主要军事基地进行了一次全面空袭。
空袭过后,印度的第114山地步兵旅率先向拉萨进攻。在这次模拟中,印度人始终相信,他们在途中并不会遇到很强的抵抗。
到了4月底的时候,印度大部分军队已经跨过麦克马洪线,在1962年边界战争开始的地方克节朗河阵地,建立了坚固的哨所。
也就是在此时,印度陆军曾两次发出作战命令,让一个师来「清除」在桑多洛河谷地带驻守的中国军队,只不过,两次命令均在最后60秒的时候,撤消了。
印度的嚣张态度,让中国政府决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1987年初,中国参谋部正式下达命令:成都军区组织西藏边防军在朗久、克节朗地区进行设点。任务代号为「874」演习。
从这年4月开始,所有的参演部队开始陆续奔赴边境。在边境的中国据点也在快速增多。
眼见中国军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行动,印度政府突然犹豫了。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于6月来到北京就中印边境冲突,进行了非正式的会谈。
他在来之前,已经得到拉吉夫总理的嘱咐,一定要打破中印僵局,使两国恢复到和平的状态。蒂瓦里的任务完成了,中国提出唯一要求:印度政府必须把越过实际控制线的印度军队撤回去。
在印度外长蒂瓦里访问北京后,印度总理又派了一名私人特使前往中国,以求平息边界局势。他告诉中国人,现在是时候把边界会谈提高到政治水平了。
印度总理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和平的到来。到了7月的时候,中国演习部队大部分已经撤回,印度政府在处理了几个主张战争的军方人物后,也下令让军队陆续撤回。两个月后,中印关系恢复如初。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这是34年来,首位印度总理访华,被两国视为中印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印度政府的态度为什么翻转的这么快?这与印度总理拉吉夫在印度国内的处境有关。拉吉夫能够坐上总理宝座,全凭母亲英吉拉被刺杀后的同情。
然而在当上总理后,因为「博福斯丑闻」,(瑞典的博福斯防务公司通过贿赂一个意大利商人和甘地家族的亲信获取了印度的国防投资)拉吉夫在印度国内威信全无。他和背后的党派,急需一件可以转移国民视线并可以恢复威信的事情。
于是,拉吉夫选择了最能震动印度的中印边境冲突。他利用印度的「鹰派」军人,在冲突前,打出强硬牌。等到事态升级后,悬崖勒马,派人与中国讲和。
事情最后的发展几乎完全符合拉吉夫的设想。不过他妄图引发战争来挽救自己的声誉,最终还是失败了。1989年,在印度大选中,拉吉夫败选,为甘地家族统治印度划上了一个句号。
参考资料
姬文波.1987年中印边界危机回顾与反思[J].南亚研究,2018,(第1期).
泽元.躁动与沉寂 1987年的中印边境危机始末[J].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9,(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