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纳粹奇迹武器」E555:一款能直扑美国,轰炸纽约的轰炸机

2024-10-16军情

二战的时候,德国为了把败局给扭转过来,设计出了好多超越那个时代的武器。

「Wunderwaffe」的意思是「奇迹武器」,说的是非常有创造性的武器概念。

德军的战况越来越差的时候,各种所谓的奇迹武器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像ho - 229、21型潜艇(也就是XXI型潜艇)、纳粹钟(也叫死亡格洛克)这些。

虽然这里面只有一小部分武器真的用于实战了,大部分还在实验当中,甚至有的还停留在图纸上呢。不过,它那种很有启发性的研发思路,给现代武器设计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我要推出一个系列,讲讲纳粹的「奇迹武器」。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款武器,它的外型特别科幻,性能还很出色,你可能会觉得,就这放在现代,也没几个国家能造得出来,说不定还会怀疑这是外星人的武器呢。

这架就是阿拉多E.555远程战略轰炸机。

【先交代下研制背景】

1941年末德国向美国宣战后,希特勒就老是叫嚷着要攻打美国本土。可是德美之间横着个大西洋呢,坦克过不去,军舰又被美国的制海权压得死死的,这可咋整呢?

帝国空军部想出了个不怎么高明的法子:出动轰炸机!

1942年的时候,帝国空军部RLM(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开了一个关于「奇迹武器」的研讨会。会上,帝国空军元帅戈林提出了一个「3 x 1000计划」。啥是「3 x 1000计划」呢?就是要设计一种轰炸机,这种轰炸机航程得有1000千米,速度得达到1000千米每小时,载弹量得是1000千克。要是针对轰炸美国的项目呢,要求又变了,炸弹载荷至少得4000千克,航程得有5000千米,起码得能飞到美国东海岸,把纽约、华盛顿都包括进去。

设计师们一听都懵了,啥样的睡姿才能做这种梦啊?这咋可能实现呢?

航程和载弹量是两个负相关的变量,航程大的话,载弹量就会减少,反过来也一样。从当时德国战略轰炸机的研制水平来看,绝大多数常规飞机很难达到续航和载弹量都很高的要求。

所以那时候谁都不敢接这个活儿,就Arado公司接了。这回它们大胆地采用了「层流高速剖面的全翼设计」。

就像现在B2轰炸机那种飞翼式布局。好多人只晓得B2长得跟蝙蝠似的,外形又酷又先进,可你知道这种飞翼设计到底先进在什么地方吗?

它将机翼和机身合为一体,这样就有了更大的升力面积。升力大了,载弹量肯定就大,飞机内部的空间也会变大。所以能有更大的弹舱或者装更多燃油,载重和续航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Arado就瞅准了这一点,再加上德国在二战时先进的喷气发动机,就很好地让载弹量、航程、航速都全面提高了。最后在1944年中期,E.555轰炸机的设计蓝图就正式敲定了。

到1944年末的时候,E.555总共被设计出了15个型号,像E.555 - 1、 - 2、 - 3这些,不过也有消息称是11个型号。

其中E.555 - 11这个版本最有希望设计成功,可知名度最高、外观最科幻的却是最早的E.555 - 1。

下面咱们就重点围绕它来说……

【首先E.555-1拥有武装到牙齿的防御力】

它的机身全是用钢和硬铝做的。在驾驶舱后上方有一门先进的遥控炮塔,这炮塔的射击角度能保护飞机上表面,让其不被攻击。飞机尾部装了一门MK - 103机炮,炮手借助光学潜望镜能看到尾部的战斗情形,保护飞机后方或者下表面不被攻击。还有,在驾驶舱两边,也就是「机翼的根部」,左右各装了一门机炮,用来迎击正前方的战机,差不多实现了360°无死角防护。

【其次E.555-1拥有强悍的机动突防能力】

它机身前头有个驾驶舱,横截面是半圆形状的。驾驶舱里坐着3个人,分别是飞行员、炮手和工程师,这三个人合作就能完成高难度飞行和空袭的战术操作。驾驶舱外面的玻璃很特殊,是加压玻璃,轰炸机最大能飞到1.5万米,或者在寒冷的平流层飞行的时候,这种玻璃都能满足需求,这样飞机就能在中高空自由穿梭了,被拦截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呢,这机身尾部有个动力系统,是由6个宝马003A发动机串联起来的,整整6个发动机串一块儿呢!能产生差不多5000kg的推力,这推力可吓人了。靠着这推力,最大能把飞机的速度加到860km/h。这就使得这轰炸机比美国的P51战斗机的时速还快200km呢。轰炸机比战斗机飞得还快,在当时可咋防啊?

【最后E.555-1具备足以空袭纽约的续航】

咱仔细瞅瞅它的外表就能发现,它和B2有个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发动机露在外面。为啥呢?因为在二战的时候啊,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技术还不咋成熟呢,特别是宝马(BMW)003A发动机,油门要是切换得太频繁啊,就容易熄火,这就会出事故。所以德国没办法,只能在飞机上串连好多航空发动机,这样就算有一个坏了,飞机还能接着飞。

但这有个好处:让机舱空出了更大地方,能多带炸弹和副油箱了。本来飞机的有效航程就3200千米,加上副油箱后,一下子就提到4800千米了。要是再少装点炸弹,航程还能更远呢,到时候,德军战机飞到纽约就不是梦了……

是不是被惊到了?这续航能到美国,拦不住,也打不下来,那纽约岂不是要被德军E.555 - 1轰炸机炸成废墟了?

可现实老是特别残酷,最后这架超酷的轰炸机还是没设计出来,为啥呢?就因为它太超前了,当时的配套技术差得远,根本跟不上。

我简单说几句哈:咱们都晓得它是飞翼式飞机,跟B2挺像的。B2有不少致命的毛病,就像俯仰的时候不稳定,飞着飞着容易失控,这可太依靠现代计算机精确校准和平整了。可二战那时候哪有计算机啊?难道用图灵机吗?

E.555 - 1虽然额外装了两个大的垂直尾翼和方向舵,还把两侧机翼往下弯折,学着海鸥飞的样子,想尽量保持俯仰稳定,可这还是差得远呢。

这东西没个几十年根本搞不成,要命的是当时德国就只剩短短两年时间了。就算最后造出来了,能不能飞起来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另外还有不少小问题,就像机尾装的炮塔,开炮之后的烟雾很可能进到发动机里,让空气堵住。还有像发动机熄火、发动机解体之类的情况呢。

到了1944年12月28日的时候,因为前面提到的好多因素,再加上德军西线的战事变得紧张起来,E.555就不得不停止开发了。这么一来呢,纽约被轰炸的风险也跟着解除了,这架战机也就彻底没机会上场了。

最后,他的设计图纸到了英美那边,说不定您能在某些飞机上看到这个设计思路呢。

主页有视频讲解呢,这儿是前线分析,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