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真扎眼!直-20量产近1000架后,还是米-171接「嫦娥六号」回家?

2024-07-05军情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嫦娥六号」安全返回大家都看得很开心,一批国产汽车参与地面保障,也提供了更多谈资。相比之下,在现场出现的米-171直升机保障队伍,就显得有点扎眼。毕竟直-20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米-171的位置在陆航执行大量任务,如今没能在这个特殊时刻分享荣耀,是有点遗憾的。
▲米-171的身影赫然在列
国产直升机发展这么多年,直-20是最成功也最顺利的型号。其在国内使用美制「黑鹰」的基础上设计,配套涡轴-10更是罕见的一帆风顺,以至于直-20亮相即服役,后续产量一路飙升。现在不仅出现了海军舰载型、武警专用型,还进一步演变出了直-21武装直升机,真正将中国版「黑鹰」的名号,应用到极致(「阿帕奇」就是在「黑鹰」基础上演变的)。作为10吨级通用运输直升机,直-20的体型只比13吨级的米-171小一点,再加上后者设计比较老旧,又是整机进口装备,因此外界原本认为直-20能取代米-171生态位,逐步取代其职责。但事实上,米-171仍然广泛活跃于军方训练、抗险救灾等领域,甚至还在2019年拿下近百架订单,震动一时。
▲直-20是款非常出色的国产直升机
对军方来说,直-20出现前,只能以直-8系列和米-171执行运输任务,其中前者到直-20量产后,才基本解决动力问题,所以当时米-171随处可见。等到陆航大量接收直-20后,其优秀设计带来的灵活性,迅速成为陆航骨干,在大部分平原、丘陵甚至近海环境中,取代米-171,出现了「直-20淘汰米-171的局面」。不过,在高原、沙漠等复杂环境,直-20的表现依然不如米-171。怎么说呢,直-20确实是很不错的机型,但国内毕竟缺乏设计/使用先进直升机的经验,高原这种低温、低氧环境,对直升机动力、保障系统的要求苛刻到极点,直-20虽然尝试过进驻高原,但目前米-171仍然是西部高原陆航的中坚力量。
▲米-171系列在高原表现确实出众
国内在2019年,乃至以前采购的米-171,主要也就是高原专用的米-171E/米-17-V5系列,本质上是直-20还存在不足。此外,2019年那笔订单中,还有一批比较特殊的武装救援型米-171Sh,这其实是国内的一个空白领域,拿到米-171Sh获得使用经验后,自己改进的难度不大,后续加购可能性很低。至于米-171能搭载「山猫」全地形车,而直-20不能搭载的问题,国内其实是通过改进直-8来解决的,最新出现的直-8L表现得很好,数量也不少,问题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
▲直-8L其实才是取代陆航米-171的机型
相比于军用,类似救援、卫星保障的民间应用,也存在部分性能需求问题。像这次保障「嫦娥六号」的5机编队中的指挥机,内部就搭载了不少专业设备,改用直-20就有些仓促了,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原因。直-20空间不够,直-8L总是够的,况且3架搜索机总不需要太大空间,直-20完全是可以胜任的。之所以还在用米-171,一方面是机队经过19次任务磨合,已经非常成熟,对于以保障航天航空任务为主的团队来说,贸然换用新机型可能存在风险,没有必要。另一方面,换用直-20的收益并不大,同时还要面对5架米-171使用寿命未耗尽,去路尴尬的问题。因此,这从根本上来讲,是路径依赖和成本问题。
▲空军装备的米-171Sh
米-171对国内直升机应用的促进不言而喻,但其本身只是苏联在60年代的设计产物,可靠耐用是它的优点,却也带来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缺点。军方对性能非常敏感,所以直-20能很快接收米-171的大部分职责,而民间相对更重视安全和成本,所以米-171就继续上阵。从长远来看,米-171和国内建立起的直升机装备体系并不契合,未来被彻底淘汰是必然的,但在充分利用其使用寿命之前,这位老将还会一直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