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让我们聚焦于歼8家族,特别着重于歼8F,它是解放军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绝对中坚力量,能够配备并使用威力强大的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然而,歼8F的命运颇为坎坷,处于复杂的竞争与挑战之中。今日,我们将深入探讨歼8系列战机的发展脉络。
米格23家族的战机
接着,让我们探讨一下我国战机的发展历程。在五、六十年代,国内航空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研发大型主力战机的能力有限,只能依托苏联设计的战机,通过仿制、优化和升级来满足需求。例如,解放军的歼5、歼6、歼7系列战机,都是基于苏联的米格17、米格19、米格21为原型,进行后续的仿制、改进和深化发展。例如,歼7E、歼7G等型号。然而,这些早期的机型主要定位于轻型战斗机。
轻型战斗机虽已足够犀利,却受限于较短的作战半径与航程,无法执行持久的空中巡逻与作战任务。而中国疆土广袤,从西南到西北,直至南海、东海海域,亟需航程更长、作战半径更广的先进战机。同时,面对苏联图22轰炸机的强势压迫,发展高空高速的截击机成为紧迫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60年代末,中国启动了歼8战机的研发项目。
歼8系列战机的初期型号
受限于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实力,歼8战机的开发之路充满挑战,遭遇了种种技术瓶颈与难题。直到80年代初期,歼8战机的基础型号才最终成型,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由于缺乏夜间作战能力,歼8基础型的产量稀少。在80年代初期,随着装备204型雷达的歼8A型号的定型与大规模生产,正式向部队装备。这一时期,合计生产了约80架歼8基本型与歼8A,数量相对有限。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歼8战机,更多承担的是应急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阶段,世界各大航空强国已经开始崭露四代机的锋芒。美国的F14、F15、F16、FA-18等机型相继问世,构筑了系统的战机体系。苏联与法国,作为歼8的直接竞争对手,相继推出了米格29、苏27与幻影2000战机。相对于这些先进战机,歼8系列在技术层面存在显著的代际差距。
70年代末,借助埃及的渠道,我国成功引进了苏联的米格23战机,并展开了深入研究与实测。在此背景下,针对歼8战机的改进项目迅速启动,目标在于突破米格23的性能封锁。80年代,我国与欧美国家进入了一段蜜月期,期间接触到的先进武器、系统与装备,成为推动我国后续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为90年代后的国防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歼8系列战机的发展上,广泛吸纳了欧美先进技术,推动了其迭代与升级。从歼8基础型到歼8A,采用的是机头进气设计;而歼8B(歼8-2)则转为两侧进气道布局,并在综合航电系统、搭载的208型雷达等关键组件上进行了深入改进与升级。80年代末,歼8B正式定型,大规模生产并装备解放军。相较于歼8A,歼8B在整体性能上实现了显著提升,其进步幅度与歼15B相比基本相当。
歼8系列战机的机队
随着90年代的来临,解放军的需求转向了加强对南海与东海的巡逻与监控任务,但面临的问题是,现有战机的续航能力有限。受益于这一时期空中加油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是基于轰6轰炸机平台,构建了可以进行空中加油的轰油6加油机;二是对歼8B战机进行升级,推出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歼8D机型,其整体性能有所优化。
从90年代中期起,我国周边国家的先进战斗机变得愈发多样,如日本引进了F15J,印度相继获得了米格29与幻影2000,台湾地区拿到了F16与幻影2000,并且自主研发了IDF战机。相比之下,解放军的战斗机主力仅限于从俄罗斯购入的苏27。在四代机的数量上,解放军明显处于劣势。既然在四代机的数量上存在缺憾,就必须在歼7和歼8等现有机型上加大改进力度。
不同的挂载配置下,歼8系列战机展现出多维度的应用能力。
自90年代中末期起,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飞速进步。在此背景下,基于歼8D战机平台,我国研发了歼8H型。这款战机配备了国产的1471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兼容运用霹雳11系列半主动中距导弹。在众多进口战机如苏27、苏30之外,歼8H成为唯一能搭载国产中距导弹的机型,尤其在21世纪初的局势紧张时期,这一特性显得尤为关键。
2004年,歼8H战机完成设计定型。尽管如此,全新生产的歼8H数量有限。同期,解放军对老旧的歼8B和歼8D战机进行了改造升级,安装了1471型雷达,使其转变为了歼8BH和歼8DH。如今,在解放军的战斗机队伍中,像歼11B和歼10A逐步升级为歼11BG和歼10AG,这样的升级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技术层面的飞跃。
歼8系列战机的集群团队
仅过一年,歼8F型飞机完成设计定型,成为歼8家族的最终版本。其配备了1492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并能够发射霹雳11、霹雳12中程导弹,尤其是能使用霹雳12主动中程导弹,实战效能显著提升。然而,歼8F的命运略显遗憾。因在2005年定型之际,正值歼10A升级版于2006年、歼11B全面改进型于2007年先后定型之时。
解放军空军的歼10C战斗机
这两种战斗机定型后,均进入了大规模量产阶段。据国外媒体的报道,解放军部队的歼10A和歼11B两种战斗机的装备数超过了700架,成为了2010年代的绝对主力。相比之下,歼8F战机则遭遇了生不逢时的挑战。尽管它使用了最新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霹雳系列中程导弹,但实际上它是从截击机发展而来的,其机动性与其他方面与第四代战斗机有着明显的差距。
歼16战斗机的数量,已突破三百五十架大关。
从2015年起,随着歼10C、歼20、歼16的相继定型并大规模入役,歼8系列的早期型号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据国外媒体统计,截至2024年,解放军的歼8系列战机仅存约20至30架,主要为歼8H与歼8F。由于服役时间大约20年,预计这最后一批歼8系列战机还将继续服役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