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人到中年,当自己混得不如人时,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

2021-06-29知识

在生活中,无论是学校、工作中、或是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都无法避免和他人比较,我们总是过得小心翼翼,总是反思自己。

「我真的好失败啊。」
「我感觉自己永远都没别人好。」
「我真的是一事无成,对自己真的好失望。」

甚至在你意识到这一点之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会引发自我厌恶和挫败的想法。如果你出现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或者抑郁情绪,这些感觉会让你更加痛苦。

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就一定会进行 社会比较 (social comparison): 在缺乏客观尺度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信念、态度、能力与其他人作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价。

Festinger作为社会比较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 「相似性假说」:人们倾向于与那些和自己能力、信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因为这种「相似度」可以为个体提供更真实、有效的信息

01、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比?

我们用尺子衡量长度,用称衡量重量,那用什么衡量人?

每个人都一直被两个哲学问题困扰着:「我是谁?我在哪?」我们想在世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不断精确自己的身份和评价,这可以说是一种刚需。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比较。学生时有班级排名、工作后有销售排名,之所以创造出名次、奖项,就是因为人们太需要一种普适的、客观的尺度来衡量每一个人。

人们有一种寻求尺度的本能。 一个心理学研究者曾经说过:

「如果一个东西(概念)无法测量,它就不存在。」

这只是一句安慰小孩子的话, 美无法衡量,但体重可以衡量,所以我们疯狂减肥;知识无法衡量,但书本可以计算,所以我们需要「人生必看的500本书清单」

如果一个事物无法被衡量,我们就想尽办法去把它转化为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然后去比较。

02、比较的背后,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和人家比多了,就越来越看不清自己。所以现在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话: 「你别跟人家比,你就跟自己比就好了。」 于是我们开始强迫自己不看别人,只跟自己比。

但又有大量的鸡汤被熬制出来:「每天进步一点点」、「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我们还是想要变得更好,只不过这个「更好的形象」从别人换成了自己。

而且问题在于,当我们进行社会比较时,这个行为本身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只是一种大脑诚实地「欺骗」自己的手段。

卡伦·霍妮认为:

「人生而就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如果移除了成长中的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棵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就如橡树籽成长为橡树,这是多么简单自然的过程,简单得甚至让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们觉得成长艰难的原因往往是:自己是一颗橡树籽,但却总想长成一只鸡

03、如何 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并不是无限地肯定自己、赞美自己。

焦虑其实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一种系统警示系统,在遇到威胁的时候保护我们,提示我们选择对策,它本身具有进化的积极意义。

但如果我们植入了「焦虑不好」的概念,当焦虑来袭的时候,我们植入的否定概念会加倍我们的焦虑感,这个时候,焦虑本身就成了问题。

事实上,正是「好与坏」、「正与反」这些对立的概念造成了问题,我们假定某个是好的,比如我们假定开朗外向是好,那么内向害羞就是坏的,于是就开始改变自己,修理自己,要把坏的变成好的。

如果太沉浸于要变「好」,我们就会在改造自己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而所有的改造都建立在一个底色上:否定自我。

我们把这个词拆开,「接」和「受」,接意味着接触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保持好奇,试图去弄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尝试着先放弃对错判断,去理解那个原因和由来,明白那些是我们生活的历史,是我们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也许并没有不好,只是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纳入新的信息和观念。

想要 纳入新的信息,我们需要的是扩展、开放自己,并不是否定自己。

「受」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承受负面情绪和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这一部分并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接受自己那么困难的原因。

接受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和成功,没有自己理想的那么好,接受这个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落差,以及落差带来的失落感和自恋的损伤。

如果你暂时做不到,其实也没什么。

接受自己,最终意味着承认我们的好和坏,承认我们身上也有脏乱差的一面,与所有人类一样。承认我们拥有人性中复杂的一切,无论好坏。

我们依然有理想有梦想,但不必强行逼迫自己必须要怎样。慢慢地形成对自己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努力,不强求结果,去享受做事和探索的过程。

接受自我 让我们有机会关注在当下此刻的状态 一点一滴地凝聚,而不是浮躁地追求一个急功近利的成果

其实,当我们沉浸当下做点滴小事的时候,反而更容易成功。这大概就叫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其说接受自己不如说是不断地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了解得越多,对它的掌握就越得心应手。

接受我们均有好有坏,有局限有天赋,承认它们的存在。解脱于自我判断和批评,你就会自由,自由地选择发展的方向,也叫做听从内心的声音。

接受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自我理解、并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 它并非是一个可以拿来使用的技术和手段。

如何接受自己 」内容来自:张冬晓(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或许你还想看:

一个人的自信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什么?

怎么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朋友很漂亮,和她走在一起很自卑怎么办?

学心理咨询,来简单心理Uni 。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音频、视频、直播、长程训练项目等多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目前已有30万+人参与学习。

这里有100+门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 @简单心理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