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用什么护肤品可以修复皮肤屏障增厚角质层,皮肤太敏感了,泛红有红血丝,好难过,谁能帮帮我?

2021-02-15知识

这个问题上有的人拿瓶儿VitB5当神器,有的人吹爆神经酰胺精华,但这些东西有效与否的确是因人而异的一件事。从产品的角度,神经酰胺这类的路子它即便通常情况下不能「治本」但也能让你在感觉上感到一系列的提升,使用的会广一点。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去探讨这个问题的解决,核心的并不是某种或某几种成分的添加。
因此我希望你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在两个方面上去考虑,而不是单纯的去看角质层的厚度。

哪两个呢?
一是角质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平衡角度
二是角质间的生物力学的平衡角度
这往往不是护肤品的功效标签上能够简单垂直的投影到细胞的生理状态的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角质层

表皮的更新,一边是基底层中活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另一边是基底层上方发生的分化。正在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缓慢地向上移动。在健康的皮肤中,随时都有15%左右的角质形成细胞处于分裂的过程中,它们经历3~5次细胞分裂,然后进入高度有序的分化过程,并向上移动。这个过程往往需要3~5周(准确的将不是专柜小姐姐告诉你的28天,而是因人而异的3~5周)。这个时间过于一半时,细胞成为角质层的一部分,并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分化,直至完全转化成角质细胞,达到皮肤表面并脱落。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们不断收到波动的环境温度啊、湿度啊、紫外线啊、微生物啊、日常卫生用品啊、以及一些异物的刺激。为了维护人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生理功能,它们进行着复杂的应激反应,也因此要进行必要的不断的更新。

如果这个过程顺利,皮肤将具有相对更好的生态属性(水油平衡、微生物平衡等)。但是当这个过程中出现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时,都会直接或是见解的影响角质层的屏障功能。

一、分化过程方面

A单因素的分析,排除力学结构方面的影响,表皮分化的不足,会导致新角质的正增量不抵脱落角质的负增量,造成皮肤物理屏障的薄弱,以至于微生物失衡与生物化学屏障的薄弱 。我们通常情况下在营养摄入上找原因,比如Vit A和Vit B族的供不应求。当然也还有10%左右的人皮肤天生合成和分泌表皮水合物质的能力较差,也需要对水合性成分进行补充。
那么这种情况,对应到题主所提及的问题呢,从成分的角度上来讲,
1、维生素A

维生素A


通常情况下,维生素A以其衍生物、特殊工艺的包合物、前体,以及一些多糖类替代品出现在护肤品中。但是,我们依然要围绕Vit A来开这个篇,其原因就是维生素A的膳食摄入在这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护肤品中,维生素A乃至其衍生物对表皮会产生相应的刺激,在表皮压力方面形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用包合工艺、包埋工艺、或是两者共同使用,识别不出来的,您就直接放弃含有Vit A类护肤品。尽可能通过膳食解决VitA的补充问题。

2、B族维生素

在这个事情上,大家提及最多的是维生素B5和维生素B6。这两个家伙,在护肤品中是较常见的成分,也是安全而温和的成分,制剂难度不高,也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输送体系设计,来提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只是在产品大的制剂过程中,对于VitB6衍生物的溶解性,与常见VitB5的浓度型号的选择需要针对剂型的生物利用特点和感官进行一定的考虑。

3、甘油等水合成分

这些水合成分在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分化这一角度上,它提供的水环境是对细胞分化过程有序进行的一个必要支撑。

B单因素分析,排除力学结构方面的影响,局部表皮分化的过盛造成炎症反应不断,诱导表皮结构进入恶性循环。以至于一些局部,皮肤的屏障功能要么形同虚设,要么严重不足。 我们通常情况下在炎症因子的诱导信号以及表皮相关细胞的生理状况上找原因。目的是通过信号调节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调节T细胞的工作效率与角质细胞的脱落负增量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表皮结构的重构。这主要是在几方面进行:1信号调节,2减压,3防护

1+2(信号减压)、当表皮出现损伤,T细胞会清理受损细胞,但当表皮层出现生理结构问题的时候,这种清理并不能很及时完善,而产生了细胞外空间被受损死亡细胞的细胞质和碎片占据,炎症引号因子触发炎症反应,(你可以认为这种信号是一种错误的告诉干细胞角质细胞受损而得不到补充,而诱发它们加速分化)造成过度分化的角质细胞在未完全分化的状态下堆积到角质层,形成皮炎。
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形象的比喻成一个堵车堵到水泄不通的路口,而指挥交通的反而继续向拥堵的路口引流一样。我们实际要做的,不是因为角质层受损而尽可能让干细胞加速分化,而是先处理拥堵问题,一面进入恶性循环的局面。
那么对应到你提及的护肤品,从成分上将讲,较常见的:
一是牛奶中的一些起到信号作用的多肽
二是类似芦苇根、紫苏籽、大麻籽等等起消炎作用的要用植物的一些提取物组分
三是一些香料中的组分,比如乳香树脂这类香料作物分泌物中的一些含有例如beta乳香酸等物质的相关相位上的Complex

这一线索上的物质们对于成分党护肤品终端消费者而言很不友好,因为你不知道「xxx提取物」背后到底是经过了一套什么样的工艺流程,最后在什么相位上提取物和分离而得的什么化学物质为主的生物分子组合。

2+3(环境减压)当表皮承受一定压力的时候它就会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反应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是信号系统诱导皮脂腺合成和分泌皮脂来进行对环境变化的防御。那么,他也就相应的改变了皮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空间角度上,适宜角质细胞充质和分化的空间过小。
对应到你提及的护肤品,从成分上讲,就不是某个成分的事情了,它很考验在仿生角度上护肤品所做出的保湿考虑。例如,你觉得脸干,你觉得不应使用含有油脂的护肤品,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当你发现皮肤屏障受损时,护肤品的脂结构是得好好看一看的,一方面,在这方面作用优异的物质多是脂溶性或是需要脂质提供输送系统、亦或是需要相对的粘度。另一发面,生态的角度上,皮肤屏障功能不健、保湿不利的情况下,单纯靠补水和补充水合成分而不配合相应的油脂对表皮生态本身是一种破坏。在这里,你需要看的不是某种成分,而是选定或是设计一种适合与自己或是目标消费群体的剂型。
其实在这个角度上,比护肤品更靠谱和更高效的是那些硬防护,以及在行动上,减少和不适宜环境的接触时间与频次。

二、角质间生物力

在角质层下部(致密层)、角化细胞通过角化粒相互锚定,在角质层的上部(分离层),在角化细胞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角化粒逐渐分解,直至角化细胞达到皮肤表面。这个过程中,角质细胞之间的生物力逐渐在降低。一方面这或许是脂结构导致的,另一方面,这大概率上和上述表皮分化过盛与不平衡导致的不良影响的延续。
正常而言,在表层的角质与角质之间的力相对较小,随着正常的清洁、摩擦、风吹等过程,它接近一粒一粒地脱落,而出现了问题的角质间仍存在较硬的链接,造成它们脱落时是成片状或团块状的。返回去说,T细胞对受损细胞残害清理不完全有时也是和表层角质间的机械力出现小问题有关的。那么怎么办呢?
一类,角质间连接力不足的情况:


1、类似神经酰胺一类所起到的实际修复作用就是在这个角度上,不足人体自我合成的不充足部分。
2、常见的神经酰胺前体物质的补充,磷脂、神经鞘脂、特异性氨基酸。(常被界定在辅料上的磷脂在这方面针对一些群体所发挥出的作用有时是不输于直接补充神经酰胺1、2、3、5、6的)
3、其它结构性脂质。同上(对应到你提及的护肤品,从成分上讲,就不是某个成分的事情了,它很考验在仿生角度上护肤品所做出的保湿考虑。例如,你觉得脸干,你觉得不应使用含有油脂的护肤品,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当你发现皮肤屏障受损时,护肤品的脂结构是得好好看一看的,一方面,在这方面作用优异的物质多是脂溶性或是需要脂质提供输送系统、亦或是需要相对的粘度。另一发面,生态的角度上,皮肤屏障功能不健、保湿不利的情况下,单纯靠补水和补充水合成分而不配合相应的油脂对表皮生态本身是一种破坏。在这里,你需要看的不是某种成分,而是选定或是设计一种适合与自己或是目标消费群体的剂型。)
二类,表层角质间连接力强度过高的情况:
当需要松解的时候,常规护肤品的使用上,主要考验的是构成保湿剂Complex的成分们的仿生结构性能,从一支护肤品的制剂角度,在考虑保湿剂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针对每一款护肤品去研发其特定的仿生保湿结构物,因此会去选择一些原料厂家已经搞好的产品。然而,在选择它们的时候,「保湿力」往往不是唯一标准,也并不是权重最高的标准(当然类似膜通透性改善为核心的从保湿结构为核心建构整支制剂功效体系则除外),仿生角度的性能对于皮肤屏障受损、敏感肌等情况的朋友才是最友好和高效的。但是,说实在的,非专业人士不容易在这之中摸索到什么蛛丝马迹,换句话说,这个事情很多时候是成分党分析化妆品天花板之上的事物。有的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你有皮肤屏障受损的情况,你用了个保湿力超强的水剂或是增稠型水凝胶,你发现它保湿力超级好,你觉得捡到宝了,其实未必……
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比如阿尔法橙皮苷木瓜蛋白酶一类起到一些溶解表层角质间脂质乃至角质的物质,针对与屏障功能受损的朋友而言,是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的,不要模仿为宜。

另外,我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在题主的问题中「泛有红血丝」这一现象,往往是要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问题分开分析之后,再考虑能否合并处理的。它很可能与血管壁的状态相关。我们不能排除对皮肤屏障的修复并不能改善这种表观形态下的红血丝。
针对于它,是另一种修复思路上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在靶点的选择上,我们不会选择表皮干细胞,而是会去血管中和真皮层去找成纤维细胞以及ECM整体的问题。毕竟那是正经八百没有歧义的器官上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