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如何评价大数据「杀熟」这一现象?

2020-09-16知识

今年Job Market上正好有一篇JMP讨论了这个问题:

Online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y Consumers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Shota Ichihashi。

如果顾客的注意力有成本(所以无法比较所有商品),同时企业利用的大数据技术能比顾客更了解顾客时,顾客是否有动力向企业提供自己的隐私? 一方面,企业的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向顾客展示适合他们的商品(以免去他们跑断腿之苦),但另一方面,顾客也承担了被价格歧视的风险。

作者假设,企业可以先选择是否「承诺」不进行价格歧视;在观察到企业的「承诺」后,顾客决定是否提供,以及提供多少隐私信息;随后,企业向顾客展示一件商品及价格,顾客决定买或不买。

如果企业承诺不进行价格歧视,则商品的价格在顾客提供隐私信息之前就已经决定好并公开;反之,如果企业选择进行价格歧视,则企业在观察到顾客的隐私后才进行定价。

对于企业来说,承诺不进行价格歧视能够让顾客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能够提供更适合顾客的商品,但是由于价格已经固定,利润也随之固定了;反之,不承诺的话,虽然可以进行价格歧视,但是由于顾客会相应地减少信息,企业在展示商品时有更更高的风险顾客不愿意购买。

在文章的设定下,作者得到了以下结论:

  1. 企业倾向于承诺不进行价格歧视,激励顾客提供更多隐私信息;
  2. 不进行价格歧视的行为降低了消费者剩余(因为企业在定价时不了解顾客的偏好,定价将会过高),如果允许顾客在企业选择是否价格歧视之前「承诺」透露多少隐私消息,反而能够提高消费者剩余。

作者的其中一个假设「不同商品的边际成本相同」我不太认同,这一假设保证了企业与顾客在「向顾客展示最适合的商品」(同时也是「最赚钱的商品」)这一点上有着共同利益(进而影响了其关于消费者福利的一些结论)——反之, 如果商品的边际成本不同,就可能出现企业向顾客展示的并非是「最适合的商品」而是「最赚钱的商品」这种冲突

而如果我们总结一下本问题下的回答,可以注意到另一个现象: 顾客的注意力成本不仅体现在他们无法比较充分多的商品 ,而只能关注一部分商品(作者用「企业只能展示一件商品」来表现了这种注意力成本),同时也体现在 他们很难意识到企业正在进行价格歧视

我之前的回答中写到过:

Richard Xu:为什么经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的两个城市 麦当劳之类的连锁店物品没有差价其中有什么经济学原理?

5)fairness concerns: 同一品牌不同店面的价格不同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差评 ,也就是说,如果我习惯了家门口某家店面的价格,到了另一个地方,我会预期该品牌的店面对于同一商品有相似的价格。
6)firm learning: 最后一个解释是随着数据的累积,品牌正在学习如何根据弹性定价;然而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这样的趋势,所以这一解释也被否定了。 (现场有教授提到Amazon最近收购了Whole Foods,可以期待一下Amazon是否会采取弹性定价而非统一定价的方式)

在上述JMP当中,作者也写到:

This potentially explains why price discrimination by online sellers seems to be uncommon, which, empirically, has been puzzling.
(结论1)潜在地解释了 「在线商家很少进行价格歧视」这一在实证上困扰了经济学家许久的现象

「大数据杀熟」并不算什么新鲜手段(三级价格歧视),也不是什么有趣的问题——相反, 为什么商家不采取这一手段 ,是因为消费者会「惩罚」不公平的定价,还是因为商家希望能够更好地「服务」用户来提高利润,才是更让经济学家感兴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