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日本人吃寿司不担心寄生虫?

2015-03-18知识

首先,芥末不杀寄生虫!

日本人不是不担心吧,他们大概是习惯了。日本的寄生虫感染病例是逐年攀升的, 严重到卫生部要发布警告

我在日本就吃到了寄生虫,幸运的是有寄生虫的是熟食。2018年1月在函馆的Uni Murakami (TripAdvisor Top 3 in Hakodate) 烤鱼中吃出一条异尖线虫(Anisakis)。虽然是死的,店主也免了单,心里还是很恶心的。。。还一起点了的有生的海胆和虾等,没有发现寄生虫。过后观察了很久,没有感染。

总有人吹日本的食品安全,但是以下是日本本土近几年异尖线虫感染病例:

异尖线虫可以轻易通过冷冻灭活,但是执着的日本人往往为了「口感」,毅然决然生食或提供给食客刚刚捕捞上来未经寄生虫灭活处理的鲜鱼。在自己闹肚子的同时也搭上了些不明所以的外国游客

虽然人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但异尖线虫幼虫是可以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的。严重时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人的感染主要是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和海产软体动物而引起。虫体主要寄生于胃肠壁,患者发病急骤,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临床误诊。

(下图可能引起部分人不适,其实也没什么,摊手)(好吧好吧,高能预警,正在吃饭的先把嘴里嚼着的咽了。在吃粉丝的先把粉丝吃完再往下看)

上面说了,人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异尖线虫病是由 大量 活虫进入体内所造成。。。不是只要吃了带寄生虫的生鱼就能感染,也不是感染了异尖线虫就会严重到去医院,更不是去了医院就会被诊断为异尖线虫感染(前面说了,异尖线虫感染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这些有医院案例汇报至日本卫生部的只是实际异尖线虫感染数量的冰山一角。可见日本得有多少生鱼有虫才能造成每年上百起的病例。也许有人觉得还是少,但是日本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厚生労働省)近年来是针对异尖线虫感染数量上升发布过警告的:

我去的餐馆并不是无名小店,该店不管在游客还是本地人中都是名声很响的,照样有虫。。。

这个寄生虫是没有市售的驱虫药的,不幸感染大量活虫的话需要去医院物理移除感染虫体。。。

但是,像上面说的,人不是适宜寄主,线虫一般进入人体后会死去,感染难度较高。但出门在外,生食还是尽量避免吧。往轻了说就是腹痛腹泻,但严重的也有引起剧烈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极端案例中有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的,虽然是少之又少,但也是有先例的。谁也不想旅个游还得去医院用胃镜肠镜除虫的,所以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非要吃的话请睁大了眼看清楚有没有虫。

另外再强调一下,吃芥末不杀菌和寄生虫,起码你吃下去的那一点什么用都没有。能杀菌的芥末量可能会在杀菌和寄生虫之前先把你自己送进医院。

想生食又想避免异尖线虫感染的最好办法是冷冻: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鱼类产品安全处理指南中推荐的冷冻方法是:

-20°C或更低,冷冻至少7天

-35°C或更低,冷冻至少15小时

最后说明一下,以上只是针对单一一种常见海鱼寄生虫--异尖线虫有过实际医院确诊记录的感染案例数发表的看法,不包括其他种类寄生虫感染情况,根本不能概括生食引起的健康隐患。生食肉类可引起的寄生虫感染还有十多种,本文不做介绍。想用本文证明生食风险低的,我概不负责。

2019-8-13: 千赞了,谢谢大家。下面针对评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做一些扩展。再次强调上文中所写内容只是针对 异尖线虫 一种。

按大部分国家的商业肉类冷冻标准,异尖线虫的杀灭率几乎是100%的。但是冷冻杀菌、杀虫、杀微生物并不是万能的。有些寄生虫是可以几乎完美存活的,比如国内比较常见的淡水水产品寄生虫-- 中华肝吸虫

上图可见,中华肝吸虫在多个实验中都活过了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长的冷冻期,解冻后以高成功率感染寄主。

链接中的论文还讨论了其他几种肉类食物中常见的寄生虫的冷冻杀虫法和其他几种灭虫手段及有效率。

再三强调生食肉类的风险,寄生虫感染只是生食的风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