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美国的深红州和深蓝州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历史因素?

2016-11-07知识

前言: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

美国的政治史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口水换来的,下文比较冗长,也请见谅。


第一代政党体系

美国刚建国的时候,两个党派分别是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民主共和党是由Thomas Jefferson 和James Madison创立的,他们强调州权,反对联邦主义和「一国」思想。支持者主要是贫下中农和劳工。他们反对由财长汉密尔顿炮制的第一代美联储,反对联邦党人的「亲英」行为(当时汉密尔顿与英国签订「杰条约」),认为法国才是真正值得结盟的民主国家。当时的民主共和党在南部有着强大的根基,与汉密尔顿的联邦党由东北大工商业者撑着形成鲜明的对比。

双方真正第一次的冲突发生于1798年,由当时联邦党人控制的国会,以及联邦党人总统约翰·亚当斯支持通过了Alien and Sedition Acts (【关于制止外国人反美及煽动叛乱法】)。法律出台后,不少实权派人物被捕,其中包括国会议员、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孙子,等等。Jefferson和Madison则反制让肯塔基州和弗吉尼亚州出台法律断定Alien and Sedition Acts违宪,创下州府宣布美国国会立法违宪的先例。1800年的总统选举,Jefferson成功翻盘击败亚当斯成为美国总统。但搞笑的是,当时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人可以投两票,并且最终是按照得票最高和得票次高来确定正副总统人选的,而非正副总统在一张选票上。联邦党人控制国会,而恰巧得票数最高的两人,同为民主共和党人的Jefferson和阿龙布尔的票数打平。联邦党虽然不喜欢民主共和党人,但在票数一样的Jefferson和阿龙·布尔间,他们情愿选择布尔。众议院进行了35轮投票,最终Jefferson都没有过三分之二,最后是汉密尔顿妥协了,认为这么下去实在太难看,最后Jefferson当选,结果没想到布尔因此结怨并与之决斗,终结了他的性命。除了这些狗血剧以外,可以从选举图可看出,当时民主共和党的根基在南方,而东北则清一色支持联邦党人。

可以说汉密尔顿的死奠定了联邦党衰弱的基础,但是两党仍有对峙。Jefferson的出色表现使得他毫无悬念的连任,而1808年他的好兄弟Madison又接过衣钵,以至于他的副总统搭档George Clinton成为历史上位数不多的总统换人但副总统依旧的例子。然而1812年,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战争也同样影响到了美洲大陆,英法之间的争霸直接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1812年6月美国对英国宣战,但民众普遍厌战,导致Madison当时的对手,联邦党人DeWitt Clinton人气上升,以至于最后1812年的选举结果是Madison仅以50.4%的总票数获胜(尽管选举人票仍然领先很多)。1816年的选举,Madison时代的国务卿门罗,携着1812年战争美国抵抗住英国侵略的余威,门罗大胜联邦党候选人,进入史称「自我感觉良好时代(era of good feelings)」。而联邦党人的根基日益衰弱,到了1820年居然没有任何一位总统候选人前去挑战门罗。美国第一次政党体系宣告终结,但新的时代马上到来。

第二代政党体系

1824年的总统选举成了民主共和党的党内选举大战,赛前普遍被看好的安德鲁·杰克逊虽然赢得了多数票,但未赢得选举人多数票(四个总统候选人),因此进入众议院阶段,众议员们纷纷选择建制派的昆西·亚当斯,使得杰克逊成为第一个多数票却落选的总统候选人。但事实上,两个人已经代表了民主共和党内部的决裂——一部分人是北方工商业人士为主的北部民主共和党人,而另一部分则是以南方种植园主的南方民主共和党人,双方进入僵持其实在1820年早已种下祸根。1820年美国国会中的拥奴派和废奴派达成了「密苏里妥协」(Missouri Compromise),北纬36度以北的为禁止蓄奴的自由州,而为了平衡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数量,甚至从原马萨诸塞州北部挖出了一块新的地方——缅因州。而这次政治妥协,Henry Clay 功不可没,他时任众议院议长,是一个能够调节双方矛盾的人,但他选总统运气不佳,居然选举五次都没有能够成功。而调节矛盾也只是暂时的妥协。



说到安德鲁·杰克逊,他的政治生涯的前半段都是在军旅度过的,他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遭英军俘虏,也在1812年战争率领民兵抵抗英军入侵,是一个民族英雄。但政治家们都对他抱有成见,其中Jefferson就认为他是「最不适合当选总统的人」。1828年的总统选举,安德鲁·杰克逊早已与政敌昆西·亚当斯决裂,而他的党派也第一次改组为 民主党 ,而他的对手亚当斯的党派则史称国民共和党。亚当斯的选战策略也是十分恶心,说杰克逊老婆是他抢来的,但事实上是因为杰克逊老婆的前夫没有合法履行离婚手续所致,这也使得杰克逊十分头疼。最终杰克逊的老婆因不堪压力,于1828年去世,这也使得杰克逊对国民共和党恨之入骨。有意思的是,当时杰克逊和亚当斯已经形成了部分无产(民主党)和有产(国民共和党)的差异,但事实上这种分野并不十分明显。杰克逊最后大胜亚当斯,成功当选总统,而他也成了史上最有争议的几位美国总统之一——他废除了美国第二银行,因为认为央行的设置违宪且有国家财力过度集中的危险。并且颁布惹人争议的印第安人迁徙法案。然而他的政敌也在快速集结,前面提到的Henry Clay和多位权威人士组成辉格党,其实就是一个反杰克逊大联盟。其中的标志性事件,便是拒行联邦法危机(Nullification crisis)。当时的南卡罗莱纳州经济运行困难,而普遍都在指责1812年战争所推行的高关税政策(主要用于鼓励美国制造)。而南卡甚至要通过在州法院宣布违宪的方法来去除高关税政策,直接的结果便是杰克逊总统和副总统Calhoun的矛盾激化,Calhoun后来直接辞职。由于杰克逊坚持搞关税,因此与南方部分支持州权至高的人士结下梁子,亦导致部分南方人士加入辉格党。从经济政策来讲,辉格党的党纲支持的是"American system",其实回到了联邦党人的思维——一个强有力的央行、高低价以支持财政、加强基建建设,力求快速推进工业化,与之相对,杰克逊支持的则是保持简朴的经济体系,支持劳苦大众,以对抗可能对民主带来的腐蚀,两者是根本的主义之争。

然而辉格党人中的南北两派也在随后的历史岁月中因为蓄奴和废奴而分裂。1852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皮尔斯以风卷残云之势大败辉格党参选人斯考特。而在1854年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州法案中,居然有议员提出由新加入的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州居民自行决定是否废奴,导致舆论大哗。而林肯所代表的北方辉格党人自然反对这一法案,后来自行组成 新共和党 ,南方辉格党人支持蓄奴,组成了短命的美国人党。而除此之外,因为大量爱尔兰裔的天主教徒移民美国后,成为民主党的主力,有一群非天主教徒组成了Know nothing party (一无所知党),主要是为了反对天主教徒和反移民的杂牌势力组成,居然在一年中党员从5万人蹿升到一百万,后世只有川普能匹敌之。但他们的主要政治人物因在废奴问题上再次出现摇摆,而导致内部分裂而瓦解。第三代政党体系孕育而生。

第三代(四代)政党体系

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成为第一位共和党总统,而当时共和党的根基却是在北方,随之而来的就是南方蓄奴州因林肯鲜明的观点而脱离联邦,最终导致内战爆发。随着北方最终战胜南方,以及林肯的声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所在的共和党在接下来的30年内,仅仅让民主党执政两次。共和党的党纲其实继承了联邦党人的衣钵——国家银行、铁路建设、社会福利开支等等。而从地域划分上,当时的民主党主要票仓是在南方和中部,而东北和西部州份则是共和党的大本营。

(红为共和党,蓝为民主党,正好与现在形成一定对照)

30年后的1896年,这种较为稳定的第三代政党体系受到了冲击——共和党候选人Mckingley主要以工商业者、技工和富农为主要票仓,但与之相对的William Jennings Bryan则以劳工和无产阶级作为票仓。在1893年美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ryan指责共和党通过权贵以控制货币供应的方式来减少社会流动性,抑制普通民众的上升空间。然而Mckingley的竞选经理马克·汉纳是一个天才,他使用了媒体的力量,通过彩色单张大肆宣扬Mckingley的理念,最终获得成功。

除了威尔逊总统以外,直到大萧条以前,共和党长期执政。在这三十多年间,美国的国力空前提升,居民财富也得以增加,但问题也最终累计下来,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崩盘。这里必须还需要提到此前担任总统的老罗斯福,因不满共和党选择保守的塔夫特而自行组成进步党参选总统,最终获得6个州88张选举人票,还高于塔夫特,尽管最后输给了威尔逊。但老罗斯福这股清流所代表的共和党的进取人士很难与保守派达成共识,以至于后代的共和党领导层清一色都是保守派人士。


第五次(第六次)政党体系


大萧条中断了共和党长期执政的迷梦,随着罗斯福在大萧条中的国家主义政策并长期连任,民主党在此后的三十年间几乎垄断了总统宝座。民主党的左翼经济思想团结了劳工阶层、天主教会、少数族裔。但在黑人问题上,民主党自1870年来的根基却一直是以南方白人为主,使得种族歧视政策一直继续。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黑人军人通常被隔离开来。而即便是认为是人民圣主的罗斯福,在他的新经济政策中也将黑人排除在外。而民主党甚至有自己的「南方集团(Southern Bloc)」, 直至1964年民权法案在国会立法时,依然使用filibuster阻挠议案通过。因此在第五代政党体系的时候,民主党依然代表着南方权益,然而这一切在民权法案之后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而1968年的选举则是这一切变化的转折点。

1968年的选举充满着变数——美国陷入越战泥潭,马丁路德金被刺以及前总统约翰逊因反战呼声没有参选总统。尼克松的参选充满着挑战——乔治·罗姆尼(米特·罗姆尼的老爸)首先挑战他,并且呼声很高,但他在发表「尼克松被军人洗脑」的言论后遭到众人指责而退选; 纽约州州长洛克菲勒(颇似今日的布隆伯格)也被共和党中的反战派推举为共主,但他迟迟不参加宣战,导致其最终出具;而时任加州州长的里根也参与初选,他显然根基不是尼克松的对手而败北。但除了尼克松和民主党的候选人,副总统Humphrey之外,有一个原民主党的支持种族隔离制度的乔治·华莱士横空出世。华莱士是当年的川普,他风靡于南方,且受到年轻人的支持,且他从北方和东北的劳工手中抢到很多选票,直接影响到民主党Humphrey的选情。尼克松洞悉了此中的矛盾,他的政策并没有直接倾向北方的大资产阶级(传统票仓),而是更倾向于南方的保守白人势力。华莱士因为也主攻这群人,导致尼克松不得不和他在这块竞争票源。尼克松使用了大棒言论"Law and Order",企图吸引传统白人选民向他靠拢,结束美国暴乱频发的局面。但尼克松却也反对种族隔离,支持以教育取代隔离来作为解决方法。Humphrey一开始选情大幅落后,然而他反弹的势头也谁都没有料到——他攻击华莱士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且反应了美国最阴暗的一面;他将自己的政策与约翰逊总统区隔开来;而华莱士选择的副总统LeMay居然说出应该在越南使用战略核武器,使得其名声大跌;但尼克松也有备而来,使得这次选战异常接近。尼克松最后在加州、俄亥俄以及伊利诺伊州以不到3%的优势险胜,最终仅以不到1%的选民总数力压Humphrey获胜。但由于Humphrey的选举人票不到35%,使得众议院部分议员企图出台法案终结选举人制度,终告失败。

(下图为华莱士)

1968年民主党的Humphrey仅获得其传统白人票仓不到10%的选票,却有九成多的黑人选民投票他当选;而尼克松则在农村地区以及南方白人地区抢到比Humphrey更多的选票,这也是历史上的头一遭。在1972年的选战中,尼克松携着越战终战,与中国建交以及在经济方面的出色表现,使得其近乎横扫大选,获得520张选举人票。然而尼克松由于水门事件被弹劾而于1974年辞去总统一职。

1976年总统选举,被视为「局外人」的民主党人卡特获得大部分支持,而由于他是佐治亚州人,他在南方的支持度仍然相当之高,他也成了德克萨斯、密西西比、阿拉巴马以及南卡罗莱纳州迄今最后一次选择一名民主党人作为总统。

在里根击败卡特成为1980年美国总统之后,有很多人开始注意到大选时各州的一些倾向性。但也总是有例外,例如阿肯萨是传统意义上典型的红州,但克林顿曾是该州州长,因此在他两次大选中都是蓝州;密歇根从尼克松开始五届都是选择共和党人,但从克林顿开始六届都选择了民主党总统,这次却又可能选择川普。加利福尼亚在老布什之前一直是红州,但克林顿当选后便一直选蓝。北卡一直选红,但08年选了奥观海,12年却又选了罗姆尼。

但总的来说,共和党的进步、自由人士早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洗刷干净;同理,比较保守的民主党人士,甚至是南方白人民主党人也在多次选举中被排挤殆尽。原本创党时候,反对奴隶制、反对南方守旧势力、崇尚国家权威的共和党人,居然走向了保守和与历史上传统南方民主党人结合;而因循守旧的民主党人,却因为民权运动以及美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拓展而成为了相对追求政府干预主义,关心少数族裔的所谓"进步势力"。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向以"进步"为宗旨的民主党人,居然在此次选举中沦为了建制派的代表,而共和党却回到了老民主党那种代表劳苦大众的非建制本色。此中阴阳倒转,真当令人百感交集。

(先更新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