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能力是智能的一部分,用于整理现有情报和记忆、进行联想和比对、分析情况并预测一定时间后的未来。比随机猜测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对个体的生存、求偶、照料后代有益。如果这些益处超过了「为进行思考而维持相关细胞并消耗相应能量」对生存、求偶、产生的可育后代数量造成的妨碍,那么思考相关的基因就可以视为有益的,有较大概率在种群中蔓延。
一些学者将智能描述为「 观察外界、与外界互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特征是从人类行为里总结的,可以在多种非人生物身上找到。
一些人现在自称为「高智慧生物」。但是,即便你不考虑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尚未解析清楚的古人类,只看晚期智人,我们的智慧究竟比海豚高到哪里去也令人怀疑:
一些学者认为, 智能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一种,遍布世界的细菌和古菌展示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显然并不低于技术辅助下的人类 。
显然,细菌和古菌没有人类的意识和智慧,但它们在集体解决问题和应对环境方面往往不亚于人类,一些特定的细菌和古菌适应环境的能力比人类现有的技术更有效。那么,我们可以说 细菌和古菌已经在许多场合以自己的方式达到了人级别的「智能」 。
将 一碗水端平的智能定义或智能测定方法 交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判断生物的智能,大抵比人自己判断要显得公平。你可以联想到一些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科幻作家谈论过的衡量文明水平的方法,例如只参照总功率的卡尔达肖夫文明指数。
历史上,人们用「从抽象的图案里寻找模式」作为智商测定题目,测试过一些非人生物的智商。大猩猩 Koko 等杰出个体曾经在这类题目中测出 70~90 的智商 [3] 。
如果你觉得寻找模式不适合作为智能的一个切面,要找一种更普适的智能测定方式写到小说里之类的,我建议你选择「适应环境的能力足以承受特定水平的攻击」——实验者用设定的水平 X 的攻击进行广泛轰炸,实验对象没被消灭,就证明实验对象达到了水平 X。在两次实验之间,要给实验对象一些恢复元气的时间(以生物量恢复、构筑物总质量恢复、总功率恢复之类计算即可)。
参考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230606/answer/1125638125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5408166
- ^ 个体的智商分数会和个体所属的常模(例如相同年龄、相同国家的人们)相比较。常模的智商分数的平均值定为100分,标准差为15分。即68.2%的人的智商在85到115、95.4%的人的智商在70到130、99.6%的人的智商在55到145。非人生物的常模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要比的话只能拿来和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