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是:人格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这样会完全分裂人格的精神病,主观上的调节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即使有这些症状也不必过于惊慌。而一般人也仅仅只是性格偏执,远远够不上人格障碍的程度。
人格的形成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偏执型人格的形成与成长环境缺乏安全感有很大关系,所以提升自我的安全感对改善这种人格障碍有很大帮助。
一般来说,偏执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痛苦,让人长期处于无助和焦虑状态,但这是为了应对环境的不安产生的情绪,根本没有办法压制。感觉到并承认偏执带来的痛苦是很困难的,因为放弃了这层心灵的保护膜,就意味着要将脆弱的内心完全暴露于未知的恐惧中,这会造成更大的痛苦,人总是会为了回避一个更大的痛苦而选择经历一个较小的痛苦。而痛苦一直无法消除的根子就在于:总是以回避的态度来应对问题,始终不愿直面真正的自我。
这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真实自我到底是什么?那是个渺小、丑陋的自己,与完美、强大完全绝缘,正因为那实在太丑了,以至于让人无法接受。这种对自我的否定也正是偏执者最纠结之处:长期被生活的压力折磨又缺乏改变的力量,让偏执者认定了生活从来就不会有美好,只有伤害,即使自己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力量他们也会把这些力量用来防御而不是探索这个世界,这让他们对世界运行的规则缺乏了解和掌控,这又更加激发了他们内心的不安。他们在长期的不安环境中已经把自我压缩得相当小了,这样可以压缩心理防线,把有限的精力使用在少数点上,防守几个点终究要比防守一整个面轻松。而这些用来防守的点,就是偏执者仅剩的用来接触世界的认知。
他们在这些点严防死守,强迫所有涌向他们的信息从这些点经过,严格接受安检。问题恰好就出在安检手续上,他们的认知贫乏得就像只有一道电磁安检门,没有X光机,也没有搜身,无论旅客是揣着匕首还是钥匙,都会触发警报,于是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精神,一律不准通过,这就是偏执的成因。一般人几乎很难让偏执者撤除安检,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几个了解世界的窗口,他们不可能完全关闭,也很难再开放更多窗口。
所以偏执者在应对别人的指责时往往会显得有些歇斯底里、不可理喻。这些唯一的安检通道遭到别人质疑,就意味着再也不会有人从这儿通过,他们不可能放弃安检,每个人都需要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但如果没人从这些窗口过,那就等于把窗口废弃,让偏执者完全与世界隔绝了。这种恐惧和坐牢没什么两样,会遇到偏执者怎样的挣扎抵抗都不奇怪。
从某种意义来说,偏执其实就是一种幼稚、不成熟。婴儿在很小时是完全不设防的,但随着他们发现自己啼哭和母亲来喂奶并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失落和伤感会促成自我人格的形成,让孩子逐渐知道自我和他人的边界。这种边界一开始仅有与母亲联结的一条通道,随着母亲的鼓励与保护,孩子才会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对世界开放更多通道。被保护太好或者被环境压迫太多的孩子,打开通道的过程受阻,就会缺乏足够的对世界的认知,认知的单一化就是幼稚。很不幸的是,这种幼稚是可以向子女传染的。
偏执者的无差别防御很具有攻击性,在偏执环境下成长孩子会受到很多偏执者的伤害,自我的形成也会受到妨碍。因为这些孩子心中有对偏执的恨,他们不愿意亲近偏执的父母,认为父母就是有病,只有精神病院才是父母唯一的归宿(已经很偏执了,不是吗?)。当他们也为人父母后,往往会很惧怕自己的孩子出现幼稚的行为,他们无法容忍孩子的吵闹,会对孩子显得很没有耐心,并且总试图用强制手段压制孩子的吵闹和任性,这种伤害又会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另一个偏执者。
————如何应对偏执者?————
当我们了解了偏执后,就会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试着把偏执者当成小孩子一样哄,给他们安全感,就像看待孩子的任性一样,认可他们的偏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偏执者最害怕的就是被当成异类,为了说服大家不要抛弃他们,心甘情愿地通过他们的安检,他们会采用一些道德大棒,比如装委屈、装可怜,以此来让大家迁就他们。特别是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偏执者会认为子女服从父母是天经地义,这种强制伤害就会来得更猛。如果我们把这种伤害看成一种故意,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恨。有恨就会失去理智,就会报复。子女报复父母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比可怜,与父母抢占道德高地,对父母各种埋怨,希望反过来用道德控制伤害父母,寄希望于父母在遭受痛苦后会理解自己,从而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但这种互相伤害的做法会让亲子都被愤怒控制,从而沉浸在自己的悲情世界里,慢慢演变成父母一边控诉子女的不孝,子女又一边控诉着父母的恶毒,亲子关系越来越无法修复,不安也越来越强,最后让亲子双方的家庭都开始崩溃。
其实作为子女在应对偏执父母时只需要增加一个全新的认知,就完全可以避免这些死循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要认识到:并不是只有父母哄孩子的义务,孩子也有哄父母开心的义务。父母也是人,也有需求,也会不安,试着把父母的偏执当成孩子的任性来对待,给予父母足够的耐心,这样就会得到父母足够的信赖,人在信任的人面前总会觉得更加安心。只有在安心的环境下,父母才可能从全面防御的紧张痛苦中暂时挣脱,去认真体会一下子女的处境,而不是急于将子女拖回到自己的安全世界里来。子女可以像牵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鼓励父母、包容父母,让父母慢慢地进入自己的世界来看看。
不孤立、不偏见、不急躁、不伤害,这就与偏执者的相处之道。
当然,深受偏执所苦的人也是可以自救的。偏执源于失控和不安,而一个爱好是有助于建立自信来应对失控和不安的。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总会有超乎寻常的探索精神和勇气,让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渺小,获得促进自我成长的自信。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找到相同爱好的人并不难,试着与更多与自己一样不完美的人结伴而行,共同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