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问题,小朋友这个观察力也太敏锐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人类记忆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涉及事实和事件的回忆。
比如题目中的背古诗。
另一种是「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你记得做事的方法,它被用于获得、保持和使用知觉的、认知的、运动的技能。
比如题目中的骑自行车。
正如小朋友观察所得,陈述性记忆是很容易被遗忘的。
为什么我们会忘记之前记住的东西呢?
一般认为,是由于「自然衰退」和「干扰」造成的。
自然衰退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痕迹变得越来越淡薄,最后完成了遗忘。
时间,是干扰记忆,让我们遗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我们的遗忘过程是 先快后慢 的。
![](https://img.jasve.com/2024-4/36033000779d5ce34a8172cbc6c50245.webp)
所以,小朋友如果想要更长时间的记住一首古诗,就要在刚刚背会它的那段时间里勤加复习。
干扰分为「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
前摄干扰是指前面的信息对之后记忆的干扰,后摄干扰是指后面的信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干扰。
同时, 记忆材料在记忆序列中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实验表明,人更容易记住那些处于开头或者结尾的部分,忘记处于中间的部分。
比如你会对你读的很多书或者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印象很深刻。
而相比之下,程序性记忆更不容易被遗忘。
与陈述性记忆不同,程序性记忆有一个「知识编辑」的过程,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我们常说的: 熟能生巧 。
当你对这些动作越来越熟悉之后,即使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你也能够熟练的做出这些东西。
这就是你刚开始学车的时候,教练在旁边骂你你都可能会打反了方向,但是开了几年车以后,你可以一边跟人聊天一边自如驾驶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学会了骑车就不会再忘记的原因。
因为我自身陈述性记忆的遗忘,所以写作的过程中的确查阅了一些书籍和资料。
看到这些研究,我在想,也许这些为人类了解记忆做出伟大贡献的心理学家们,最开始的起点,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问题。
好奇心是迈向知识这个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值得被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