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如何评价国产的化妆品/护肤品?

2021-05-25知识

不同时期的国货,所面临的生产环境不同,产品特点也不同。

早期:

早期的经典国货,跟我们如今带着怀旧的玫瑰色眼镜看到的不同,面临着很严酷的环境。

于是早期的配方师和工程师们,也都各显神通,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1912年,上海南山路99号的大陆大药房开业时,范和甫大概不会想到生意会那么好。药房最开始做的是西药和医疗器械生意,顺便卖一点进口化妆品。很快,他们就发现「雪花膏」很好卖,于是琢磨自产自销。

当时的上海,还有不少其他的商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市场上除了大陆药房的「雅霜」,还出现了百雀羚、友谊等等一大堆国货品牌。

雅霜

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对雅霜应该不陌生,这是一个标准的「雪花膏」。这种产品的结构,主要依靠「硬脂酸」和「水」来支撑,再加入一部分「矿油」。

虽然配方极简,但其实结构很精巧。

「硬脂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比较「软」的「硬脂酸钾」作为「乳化剂」,料体会更加「柔和」。而剩下的没有被「中和」的「硬脂酸」,能够和「矿油」一起形成熔点比较低的混合油脂。

肤感和外观就像「雅霜」这两个字说明的,「雅似幽兰,白如霜雪」,并且会在皮肤表面产生融化感,所以英文也叫作Vanishing Cream(消失的霜)。

由于油脂和甘油的总量比较高,所以这个产品的保湿能力也比较强。

雅霜最有特点的地方,在它表面薄薄的一层蜡。

图片来自:jd.com

其实这个特色,最开始是出于无奈。

早期,尤其是1920年代的护肤品产业,原料的质量并不稳定,他们使用的铁盖和瓷瓶,有时候不能严丝合缝地防止水分流失。

如果没有这一层蜡,产品放在货架上久了,就会越来越干,颜色可能会变黄,甚至出现「珠光」的问题。

这样消费者就会觉得产品有质量问题了。

于是,配方师不得已想出了这个办法——等产品做好了,灌装在瓷瓶里以后,在上面封一层蜡。这一层厚厚的蜡不但能够防止水分流失,也防止空气中的氧对料体造成变色。

最后,是这个「文雅桂花清香」。

大陆药房当时为了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产品,除了上面讲的料体、功能和蜡封创新之外,还特别找了当时的欧洲供应商提供香精香料——要知道当时的香精是按照黄金计价,真的需要下血本啊。

友谊香脂

友谊香脂和雅霜不同,它是「油包水」的体系,体系结构和La mer(几千块的贵妇霜,真的值钱吗?)、Fresh(经历2000年仍不过时,经典中的战斗机)和Nivea相似(大牌的平价替代,靠谱吗?)。

之所以选择「油包水」的剂型,我觉得和当时能拿到的「铁盒」包材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采用「雪花膏」这样的剂型,其中的「水」和「盐」很快就会腐蚀当时的包装材料,料体也就同时开始变色。而采用「油包水」的香脂,「水」和「盐」就不能和包装材料接触,也就避免了质量控制不住的问题。

当然,她家也有和雅霜同样的,早期原料质量,以及包装不一定密合的问题,所以他们也必须有应对的办法。

他们在产品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铝箔。

我们小时候,妈妈们管这个产品叫「银纸油」——「银纸」就是这一层铝箔。

这样一叫,感觉还高级了不少呢。

与早期国货不同的是,随着国内科研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国货也逐渐开始走在前端。

比如我们的大规模生产透明质酸的技术,甚至可以甩开同行几十年。

后期

我师父很早以前就跟我说,「发酵」是未来护肤品行业的大方向之一,甚至可能是主要方向。

从雅诗兰黛最开始用「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孢物」做小棕瓶,到兰蔻开始用小黑瓶跟进(两大行业巨头的八卦,吃个有干货的瓜),我们可以看到「发酵」活性物的巨大能量,更不要说单纯使用PiteraTM(「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液产物滤液」)的SK-II神仙水的巨大销售额。

现在这个趋势人人看得到,但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郭博士,在三十年前就盯住了这个方向——不是因为商机,而是因为一个科研人员的敏感。

当时,「透明质酸」(由于台湾的错误翻译,现在都被叫做「玻尿酸」)还是一种新型材料,在眼科手术中作为一个辅助药物来使用。而当时国内的生产加工,主要是从动物身体(鸡冠)提取,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质量很难控制(关于天然产品的质量控制,大家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买护肤品认准「纯天然」?我们还要被骗多少年)。

一九九零年,郭博士在一次学术会议中偶然看到用发酵法来制造透明质酸的报道。虽然他是药学背景,对于微生物当时还算是「外行」,但是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方向有可能有巨大突破。回到山东,他马上就开始「土法上马」,没有经费就自己创造条件,搭了一个自己的小设备,开始研究发酵方法。

甩开国外同行

一晃快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透明质酸生产已经是全球最大,技术上也不断突破。几个月以前,郭博士去瑞典拜访当年认识的同行。

一进瑞典公司的厂区,就发现他们仍然在用「鸡冠」作为自己的logo,而且使用的工艺还是三十年前的状态。

透明质酸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是把产物从「发酵液」的「汤」里面「提」出来。普通的方法,就是直接加入酒精,这样透明质酸就会像一团棉絮一样,漂浮在「汤」里面,工人需要动手「捞」出这团「棉絮」。

这是很多年前中国在用的技术,现在欧洲人还在用这个方法——这也不怪瑞典人,因为他们的市场不大,产量也就不大,这种方法,「够用了」。

转过头来看中国,巨大的市场产生的「拉力」,迫使技术人员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在实验室里做,拿个搅拌棒捞一下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在一个几十吨的大锅里面,怎么捞?

我们的竞争力就在这里:我们用于非常大的市场,不得不考虑应对这种市场所需要的巨大的产量,而这种产量,不是简单把锅子放大一下就可以了——就像炒菜,再好的厨师,如果让他一次做五百人的菜,炒出来的效果一定远远不如小灶做的。

这里,就必须把一团「棉絮」变成一堆「粉」,听起来好像并不难,但是花了大量时间摸索,也耗费了巨大的精力。

对「粉」的操作,就比对「棉絮」的操作容易得多,分离、储存和运输都可以用化学工业的「标准」方法,而且更容易放大——现在,郭博士团队已经能做几十吨的大反应釜,而瑞典人还在几百公斤的水平。

有了巨大的产量,我们的透明质酸成本优势就非常明显。而由于郭博士团队的贡献,我们利用「粉」的技术取代「棉絮」技术,在质量上中国产品也不逊色于老外。

就像何帆老师说的,中国的能力,在短期内不是什么在最高处和老外较劲,而是在特别扎实的地方做真正的大规模生产,利用我们巨大的市场体量,和高素质低成本的工程师团队,在综合实力上超过欧美。

也正是因为国内的研究和生产团队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大大小小的产品中,都有「透明质酸」的影子——因为在提升质量的同时,透明质酸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当年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未来

郭博士是个工程师,对于未来他持有一种工程师的谨慎乐观态度。

大规模生产透明质酸的技术被攻克之后,现在郭博士的团队正在考虑一些其他的优秀的「分子」,其中有一个就是依克多因(Ectoin,四氢甲基嘧啶羧酸)。

依克多因(Ectoin)之所以进入郭博士的视线,是因为这东西是微生物被「胁迫」着生产出来的。

埃及虽然是文明古国,但是这个国家只在尼罗河沿岸地区有人类长期定居,其他地方都是干旱的沙漠,蒸发量特别大,降水量很少。在这里的盐湖中,人们发现一种很耐盐的菌,它之所以能够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是能自己生产依克多因(Ectoin)。

这依克多因(Ectoin)的分子,本身吸水性强,更重要的是结构很特别,在细菌的DNA和蛋白质(酶)的周围,就像一个一个的「小盾牌」,能够减少高盐条件下的强烈紫外线(这是我们能想到的对于皮肤的最大伤害之一了)的侵害。从德国人发表的研究结果来看,比较高浓度的依克多因(Ectoin)对抗炎症的能力,可以和处方药克林霉素相提并论了。

这就是郭博士看好这个分子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是目前依克多因(Ectoin)的应用还不广泛,主要限制条件是价格太贵了,老外还没有办法把这东西做得又好用,性价比又高。

郭博士认为,类似于神仙水中的Pitera或者是小棕瓶中的「二裂酵母发酵液溶胞物」,都是一些混合物,要想在良好的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实现大规模生产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或者需要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

而对于依克多因(Ectoin)这种分子结构非常明确,质量控制相对简单的原料,是他的团队觉得很有把握的。

(我非常高兴地帮 @小圃 要了一些郭博士的依克多因(Ectoin),感觉又有好东西可以期待了。)

国货

在大会小会中,我听到很多关于「国货」的讨论。

很多朋友都在说,国货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了——这听起来像「速胜论」,有一些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就是厉害,消费者就是会买国产的产品。

也有一些朋友说,你看欧莱雅雅诗兰黛,多么会做市场。现在国货短期内的上升,是因为这帮巨无霸还没有搞明白电商渠道的变化,等他们醒过神来,估计又要把生意全抢回去了——这听起来像「亡国论」,敌人太强大了,我们搞不过他们。

我是个学工程的人,认为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都没有什么基础。我喜欢郭博士这样的态度,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知道中国巨大的市场需要什么,一做三十年。

三十年后,抬起头来,已经四顾无人。

因为能够坚持的人,实在是不多。

而有这样的人在,国货总是有希望的。

欢迎大家到【基础颜究】后台留言,与我们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