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业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案例,所以我判定,这是标题党。
标题站不住脚,因老师长得太漂亮孩子就患上容貌焦虑从而产生抑郁症,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为什么会认为是老师造成的呢?本身是因为家长灌输不正确的思想,和对孩子的娇生惯养所造成的心理疾病。
(老师:这波锅我不背)
9岁的孩子对「老师太漂亮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件事是没有分析能力的,她只是客观的觉得老师很漂亮,被很多孩子喜欢,老师出现时就被众多孩子所吸引,光芒盖过了她,所以她才觉得老师比自己漂亮。再加上家长很爱美,给孩子灌输爱美的思想,对孩子过度娇生惯养所造成的
儿童情感障碍。
看了视频后发现,不可否认,
这事儿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爱美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如今鱼龙混杂的环境下,就让孩子本来单纯的爱美之心「变质」了。而在这个时候,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如上案例。
在他们
本应享受快乐童年的年纪,却被灌输了「美颜至上」的观念,极其容易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导向。
育儿专家孙瑞雪指出:
「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在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如果处理不当,连带着影响的将是他们今后的身心发展。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的女儿从小就长得很漂亮,曾经被一些电商品牌看中,拍过几个小广告。在孩子满四岁之后,这位妈妈开始天天用最高档的化妆品和名牌童装打扮孩子。在她看来,女儿的美貌是最大的资本,可以带来金钱和名利。渐渐地,小女孩也感觉到了精致妆扮带给自己和妈妈的巨大虚荣感,她开始沉迷于此。起初,她会吵着让妈妈给她化妆,不同意就大哭大闹;长大一些之后,干脆自己动手,把小脸蛋弄得浓妆艳抹,言行举止之间也颇为庸俗,完全失掉了孩子气。
与此同时,孩子过早开始化妆,也会危害健康。
【人民日报】就曾报道过一则新闻:湖北13岁女生蔓蔓,5岁起就用妈妈的口红、眉笔化妆。近两年她停止了生长,就医后才发现,原来是她过早接触含激素的化妆品,患上了矮小症。此外,这类化妆品还可能造成孩子智力迟钝,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做个对比: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爱美的视频:
长得好看重要吗?重要。但看第二眼就没意思了;
文化素养才会伴随一生;
美貌能复制,但修养是复制不来的,真正张口说话,才是惊艳四座之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家长来说,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引导他们合理地「爱美」,意义更重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
当孩子开始重视自己外貌的理由:
1、进入审美敏感期
孩子迈过3岁的门槛之后,都会进入审美敏感期,会变得爱美了。孩子开始对美有了自己的见解和领悟,她也需要不同的尝试,去进一步的感受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审美观的初步形成期,喜欢尝试,对美有了初步的认识和需求。家长需适当引导。
2、进入性别敏感期
孩子在三到五岁的阶段,也是性别的敏感期,女宝宝萌生出初步的审美意识,追求漂亮的事物,对女性经常用到的化妆品、口红、发夹、漂亮裙子甚至高跟鞋等,都会比较感兴趣。同时,这也是女宝宝性别意识的觉醒。
3、爱美是自我需求
孩子到了六岁以后,性别概念比较稳定,能够认识男女有别。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美,这也是孩子正常生长发展的需要。
爱美是我们的天性和本能,每个人都喜欢追求美好的事物,孩子也是一样。因此,
家长对孩子爱美的表现无需制止,只需适当引导,以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
让孩子获得恰当的美育,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 正确引导孩子形成优良审美观
家长要有技巧地引导孩子形成较为优良的审美观,让孩子知道追求美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美的事物涉及很多方面,不仅包括人的外表美,也有内在的心灵美,只有美及灵魂,才会让一个人更有涵养。
② 尊重理解孩子的审美
家长对孩子爱美的行为应予理解和尊重,只要没有打破原则,应对孩子抱以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让孩子能够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对美的需求。
③ 支持孩子正确追求美丽
孩子有爱美的想法很正常,只是对于孩子正常审美和非正常审美的爱美行为,家长就要帮助孩子进行甄别,引导孩子拥有健康审美观,并拓展孩子的审美领域和审美能力发展。
孩子拥有最单纯的思想,会以美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也善于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孩子天生爱美丽,只要没有突破原则,家长就不必过于在意或压制孩子。
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培养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发现生活中的美,懂得鉴赏美,要内外兼修美的气质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