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高天伟:马斯克豪赌上位,中国商业航天必须正视问题「上强度」了!

2024-11-17心灵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高天伟】
最近,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对我国商业航天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
首先是2024年11月5日,「航天狂人」马斯克在美国大选的豪赌中胜出,即将在下届总统特朗普班子中担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重要角色。马斯克放言,就任后将对美国监管机构全面手术,强力优化和简化航天审批流程。而现实似乎比就职仪式更快马加鞭。马斯克一派甫一胜选,其名下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宣布星舰超重型火箭将于北京时间11月19日清晨开展第六次试飞。虽然试验增加了部分重要科目,但没有监管机构阻拦。
马斯克和他的SpaceX 视觉中国
大洋彼岸, 2024年11月11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珠海论坛(珠海航展最重要论坛),做了【关于推进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报告较少见地用较大篇幅,列举了我国当前商业航天发展存在的不足,并呼吁针对性调整与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李总工程师报告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分为3个发展阶段:201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2010年 - 202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起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我国政治语境中,「行业划代」一般意味着内外部环境出现重要变动,对应监管、引导、扶持、市场等等方面需要显著调整以适应变化。
那么,我国商业航天目前究竟遇到了哪些重要变动或者重大影响因素?我们的应对方法是什么?未来,怎样的企业更有机会脱颖而出?笔者将基于李总工程师的报告,以及近期行业研究成果,进行一些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李国平总工程师在珠海论坛的报告现场 作者供图
外部巨大压力和内部强烈需求,敦促我国商业航天坚定「以交付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商业航天的外部环境,近期最大变化莫过于马斯克参政。这件事情相当于将权力、能力、财力,全部归于美国航天最有活力和实力的部分。本已世界第一的美国航天进一步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合力,将来能否演化出惊人的聚变反应,犹不可知。
马斯克及其名下的SpaceX,在过去10年间,完成了包括低成本大运力天地交通工具研发(可复用火箭和飞船)、大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星链)和航天企业自我造血盈利在内的「不可能任务」,实现了商业闭环,也为我国在内其他国家航天新势力指明了方向。
但是,SpaceX也在凭借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垄断空间资源。以大型低轨星座为例,业界认为近地空间总容量为6万-10万颗卫星,而目前,星链星座已经规划将占据超过4万个位置。这意味着,我国规划中2个星座的近3万颗卫星,已经与星链存在竞争性的「零和关系」,而这还不考虑其它国家的星座计划。
料己从严,料人从宽。考虑到特朗普班子有「杀伐果断、不讲规则、不计后果」的传统,如果美方极限施压,通过低轨星座等方式提前夺占空间资源,则将在军事、经济、安全等领域对我国形成自上而下的绝对优势,甚至是封锁。
而我国内部,今年本应是航天「上强度」的一年,但截至本文完稿(2024年11月15日,下文以「目前」指代),进度未及预期。
火箭方面,原计划今年首飞的长征八号甲、长征十二号、天龙三号、智神星一号等主力商业火箭,目前仅剩长征十二号一型有望赶上时间节点;星座方面,千帆星座计划部署108颗(6次发射),目前仅完成36颗(2次发射);星网也尚未实现「2024下半年在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首飞」;今年2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预测2024全年我国将进行约100次航天发射,而截至目前,仅实施了56次。
进度滞后的原因既包括台风吹袭等不可抗力,也包括新型火箭、卫星、地面支持系统等遭遇现实技术挑战;同时,商业航天的引导、扶持和监管环节,也暴露出需要改进之处,特别是今年商业航天试验中,出现了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不安全事件。
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
上述情况再次提示我们,航天是触及人类能力边缘的学科,须要严肃对待。我国与世界航天最强国家之间,还存在体系上的差距。「追赶」绝非一声令下一蹴而就,须要全方位深刻变革,方有可能实现。
外部压力骤增,内部瓶颈亟待突破。我国商业航天的变革,只能着眼于让行业坚定「以交付为导向」,脚踏实地,不玩虚招。
中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政策,聚焦安全与效率
面对紧迫的商业航天发展要求,笔者认同李总工程师在【关于推进商业航天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所做的分享。其可以视作国家政策和监管层面对「如何改变」的意见建议,是未来行业调整的重要参考。
李总工程师的分享,聚焦安全与效率:以航天强国建设为引领,将商业航天纳入我国航天发展总体布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商业航天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商业航天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管得住」 又「放得活」。
安全方面包括:
1、生产安全。对试车台建设、重大试验项目、火箭研制等事关社会安全的事项,要开展实质性严格审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空间安全,各企业要严格执行防碰撞、防破碎、废弃航天器尽快钝化离轨等安全措施,避免太空污染,确保空间活动可持续进行;发展空间态势跟踪监测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空间规则制定; 3、重视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等。
效率方面,全力营造有利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环境。包括但不限于:
1、加强顶层规划,完善法律规章,航天行动依法依规; 2、航天项目「应商尽商」,消除不必要准入门槛。凡是可以商业化竞标的项目,一律商业化公开竞标;设置专题和专项资金,扶持有实质进展的参与企业; 3、优化审批流程,撤销「研制500公斤以上卫星许可」等不合时宜的许可事项; 4、结合前述安全考虑,指导和协助企业获得高效安全的试验设施,并开展相关作业; 5、促进行业统一规范和标准文件,便利产品和数据互用互通,提升行业沟通协作效率; 6、鼓励和推进全行业共享共用供应链,尤其进一步疏通国企和民企间协作关系。 7、助力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亚非拉地区存在大量卫星应用需求,市场有待填补。 8、平衡供需关系,逐步筛除低水平重复建设,例如同质化试车台、卫星载荷等;引导、鼓励创新创业活动从上游的整机制造向下游的航天信息和成果应用领域转移。目前上下游市场规模和创业热度出现了倒挂现象,应当改变。
上述意见的目的非常明确:改变我国商业航天先前「一拥而上、野蛮生长、多而不全、大而不强」的局面;以丰厚的商业机会、明确的安全红线、清晰的考核门槛,为专心做强、做实、做市场所需的企业提供丰厚发展机会,同时淘汰投机性、重复性、低效率产能;将资源聚集于刀刃,集中精力应对外部挑战、满足内部需求。
这也将引发对企业考察、评判标准的变化。
2024年1月19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中新社
从「画大饼」到「交作业」,企业新评判标准呼之欲出
回顾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特别新兴民营企业普遍尚未实现盈利,均以融资为主要生存方式,因此,「画大饼」、「讲故事」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是,目前大批企业估值已经居于高位,常规融资愈发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呼应国家需求、争取到并执行好订单特别是星座建设等大额订单,已经成为几乎唯一的突围机会。
即,未来具备下列特征的企业,更受青睐:
1、市场定位清晰合理,处于市场急需、自身实力也与之匹配的行业生态位; 2、执行力强,及时向国家和市场提供足额适用产品。当然这背后是公司在产品规划、研发测试、生产调度、质量管控、供应链构建等方面的深厚功力; 3、进取心足。积极开拓市场,特别是跨行业、跨国界销售;与国内外监管方、行业机构等密切沟通,争取更有利、更共赢的发展环境; 4、安全特别是涉及公众安全方面,素质过硬。
一句话:交出让国家和社会满意的实干答卷。
商业航天是与国内外环境都息息相关的新兴行业,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外部如何变化,自身实力强大,都是行业和企业最确定、最稳妥的依靠。
中国商业航天更严峻的挑战和更广阔的机会,都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