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茶饮江湖:生意、人性、命运

2025-01-17心灵

外人眼中的茶饮生意,是窗明几净的,是香甜的,美好的,带着闲情逸致的。而真正的茶饮从业者,往往忙到没有时间坐下来休息,点单、调饮、报货、管理、运营、盘点,生意的奥秘蕴藏在无数细节与琢磨之中。

这一次,我们以古茗为样本,深入与这个品牌的多位加盟商交谈,试图解答一些问题:开家茶饮店,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古茗的加盟商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那些开古茗赚到钱的人,都做对了什么?

这不是什么一夜暴富的故事,也不是单纯的成功学叙事,加盟商们出身不同,背景各异,在自己茶饮店的一方天地里,展现了完全不同的个人智慧和成长路径。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看到了茶饮人以年为单位的日夜耕耘,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所谓「生意」和「人性」,看到了莫欺少年穷,以及人对个体命运的掌握。

加入古茗,加盟商们想要的很简单:第一挣到钱,第二被看见。故事还未停止,他们仍在共同成长的路上。

文| 梁宋

编辑| 青蓝

图| 受访者提供

底层的孩子,中间的女儿

古茗的加盟商,大多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周勇的故事,可以窥见一二。周勇有一张憨厚的圆脸,穿着朴素,说话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他是古茗24家店的老板,目前年收入超过800万元。

周勇毫不介意讲述自己的出身,「80后」,浙江温州人,从小家里条件不好,「是整个家族最穷的」,16岁辍学,打了三年零工,19岁离家去广州闯荡,一下火车,身份证和钱包就被偷走了。

「打流的」,他这样总结刚去广州时的生活。刚开始,他只有一身衣服,睡过天桥下边,睡过骑楼的屋檐下,睡过电话亭和放ATM机的小门头,为了混口饭吃,他去人流密集的上下九步行街捡矿泉水瓶和易拉罐卖,大城市不好生存,连垃圾桶都有地盘,他主动给人当「小弟」,终于混到了一个垃圾桶点位。赚到一点钱了,他才买了几身衣服,租一间月租350元的城中村小屋。

周勇在广州打拼时的出租屋楼下,旧楼、窄巷,出租屋只有8平方米

他是那种在底层摸爬滚打过的人,见过人性最真实的样子,有好心的服装店售卖员,会把包装袋整理好送给他,甚至买早餐给他吃,也有人看不起他捡垃圾,但没关系,在发达的城市,垃圾也是钱,「没有办法,我还是要把它捡起来」。

20岁到30岁,周勇并非不努力。他做过很久废品回收生意,先是自己有个垃圾桶据点,再到主动帮大家把捡到的废品卖到两公里外的回收站,赚个路费和差价,很多个夜晚,他一个人拉着满载货物的加长拉货板车走在路上,一次装太重,他整个人被货撬起来,脱离了地面。

生活并没有很快善待他,好不容易攒了几万块钱,2007年开塑料粒子厂,2008年就遇到金融危机,钱全亏了。他没死心,还承包过大厦的卫生和垃圾回收,靠这起家几年间赚到近100万,又因为开服装店亏了大几十万,钱如流水般经过他。

2014年,在广州打工的周勇抱着女儿,那时他很瘦,干着最重的体力活

他见过人放弃自己的样子,打流的朋友喜欢喝酒,买马(博彩),他也买过,他们过着一种临时生活,圣诞节的时候,有教堂的人过来发被子,新被子一发,有人就把被子拿去卖,卖个10块20块钱,转头就买酒喝了。

周勇心里有警觉,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想踏踏实实努力,也希望努力能有回报。31岁,他回浙江老家,注意到家里的镇上开了古茗,和朋友打听了一下,这家公司很不错,身边加盟的人都赚到钱了,但面试通过率很低,他也不怵,照着上边的招商电话就打了过去。

那是2018年,古茗选择加盟商出了名的严格,这家公司偏好挑选吃苦耐劳,能长期合作的人。戚侠当时是古茗加盟的负责人,他曾讲过,「古茗对加盟商的挑选概率大概是100人申请,能通过1个」,通过率1%。

周勇其实没抱什么希望,电话那头问了一圈他的过往经历和个人情况,过了几天,邀请他去参加面试。那天面试的人很多,但周勇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被选中了。

同样被古茗选中的人还有海瑞雪和杨伟伟。

海瑞雪是河南人,爸妈生了5个女孩一个男孩,她排行老三,是那个容易被忽略的、排在中间的女儿,从小放养着长大,「撂到地里随便跑」。

她17岁出社会,在流水线上打了几年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20岁开始做生意,卖窗帘,从制作窗帘到安装,她都自己来,踩两米多高的梯子,拿十几斤的电钻,因为请别人装一个窗帘要15块。

后来,她结婚,怀孕,去浙江台州大溪镇看望开出租的老公,那是古茗最早开店的地方,她还记得那个店,门头很亮很亮,是卖奶茶的,那是她第一次喝奶茶,加了珍珠,老公和她商量,「我们也开一个奶茶店吧?」她的古茗之路从此开始。

杨伟伟也是苦出身,关于贫困,故事都是那么相似,「没有一个东西你拿得出手,走路都要低着头」,不喜欢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家里就因为没有钱而吵架。他当过兵,部队一个月津贴其他人拿来买零食,他从来不好意思吃别人分享的零食,因为自己不会买。

杨伟伟从小就知道钱意味着什么,父亲生病,借遍了亲戚只借到一万多块,这些都是很心酸的过往,贫穷让人早熟,他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不易,所以在创业时遍尝艰辛也不轻易放弃。他加入古茗很早,2012年就开始了,可以说是和创始人团队共成长。

茶饮是「小吃小喝」的行业,看起来门槛低,但真的要赚钱,必须勤劳肯干,把自己钉在店里,把门店当成自己的唯一事业去干。

曾经有人问过,古茗招加盟商标准是什么?古茗内部最看重的,是加盟商能不能「在店管理」,一个茶饮新人开店,老板不在店,这家店大概率管不好,也管不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颗菠萝员工切可能只能做两杯茶饮,但老板自己切,或许就能做三杯,这还只是最浅层的损耗率的问题,如何报货、运营、增加销量,只有老板扎扎实实每天守在店里,生意才能做好。

12年过去,谁也没想到,「走路都要低着头」的杨伟伟成为拥有古茗店铺最多的加盟商,门店数量已经超过60家,去年利润超过2000万。他身上看不到太多自傲的部分,话也很少,身边的人都叫他「老实人」。

「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

似乎每个创业故事都有个艰难开局的过程,古茗人也无法例外。开一家茶饮店,特别是开第一家店,那种从0开始的困难是具体的,也是琐碎而令人焦虑的。

2018年,从广州回乡的周勇资金很有限,也不懂选址,觉得有人的地方就能开店,菜场厕所旁边有个门店贴了「招租」,挺便宜的,他打电话就问拓展,「这里早上人很多,晚上人很多,应该没问题吧?」拓展都气无语了,「大哥,你看过哪个卖饮品的开在厕所旁边」。

辗转许久,他的第一家店最终落在江苏无锡利港镇,他是外来人,租这家店时,人家都问,你租来做什么?他说做奶茶,对方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他知道,几乎没有人看好他。

拆店面的时候,他印象特别深的是店里边那根柱子,上面糊了厚厚一层海报——扒开一层,是服装店广告,扒开一层,是汉堡广告,再扒开一层,是首饰广告,海报扒开一层里面还有一层,周勇看着这些海报,看到了什么是具象的「创业九死一生」。

他第一家店承蒙了许多帮助才装修好,基础硬装需要找当地人,是隔壁大姐帮忙找的,软装需要图纸,他不会画,总部派人过来给他画的,「真是手把手教」。装修好了以后,他觉得大门的位置不妥,和玻璃的位置需要调换,就全敲掉了,玻璃还没来,设备都到齐了,没办法,他就在店里睡了三四天,说到这儿他笑了,「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坊间的玩笑话成了他真实的处境。

周勇的第一家古茗门店,装修前在设计上花了一番功夫

店铺装好了,人得去公司学习培训,他从没接触过茶饮,根本记不住,经常留级,后厨学三天,调饮学三天,学完了还要考试,他补考了三次。身体的累其实都不要紧,店铺终于开张了,周勇心里很期待,「这下能发家致富了」,那还是2018年,大家对古茗这个品牌还很陌生,开在小镇上,生意很寡淡,周勇忍不住天天算账,投入了50多万,光是店铺转让费就花了10万,流水每天只有几百,那种焦灼和压力可以想见。

他没有请员工,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赚钱,周遭世界没什么变化,只是小镇上多了一个发愁的年轻人而已,一个人打扫卫生的时候,他把手机放在操作台上听播客,想学习如何运营店铺。

几乎每一位加盟商都曾有过这种开店后的落差和冷遇,这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去熬过阵痛期,穿过内心怀疑自己的幽暗甬道。

开店之前,海瑞雪想象中的奶茶店就是,「有人来了,我就做一杯奶茶」,很轻松的那种感觉,实际开起来之后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喝奶茶和做奶茶之间隔着一整个太平洋。茶饮是餐饮的一个分支,赚的是辛苦钱,别看店铺小,永远有做不完的活,切水果、煮珍珠、冲茶,要不就在打扫卫生,回想守店那些年,海瑞雪好像没有自己是坐着休息的场景,都是站着的。

开店之前她甚至想过,如果业绩不好,她就趁空闲时间去广场上卖豆浆补贴一下门店,实际开起来之后,她感觉自己和店完全拴在了一起,根本没有精力做别的,她把孩子送到了老家交给老人帮忙带,经常晚上12点钟才吃晚餐。

她至今记得那个「最黑暗的一天」。刚开业那三天,她生意还不错,因为做了买一送一的活动,每天的流水有2000多元,当时公司派了两个人支援,加上她和丈夫两个人,四个人忙得饭都顾不上吃,等到买一送一活动结束后,销量骤降,她记得那天天快黑了,封口机上显示的数字是「54」,也就意味着她只卖出了54杯饮品,流水大约300多元。

那一天天很阴,她心里也没有亮色,和丈夫两个人都想装作没事,但接下去的几天销量依然不佳,丈夫开始失眠了。他们开这家店投入了近30万,其中有20万都是借的,这20万投下去,赔了怎么办?

海瑞雪是精神非常强韧那种人,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愿意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拼,「认定的事情我不会纠结」。她当时就开解丈夫,现在才刚开店,「我们借了20万没错,同龄人有20万,可能去买一辆B级车,几年之后,这辆车肯定贬值不值钱的,但是我们把这20万投进了一家店,或许它不一定挣钱,你几年之后在这个上面摸索的东西绝对是增值的」。这是海瑞雪的智慧,也是她眼中茶饮行业的「长期主义」。

破局

海瑞雪是河南人,她有一张令人感到亲切的圆脸和干练的短发,聊天吐字清晰,语速挺快,给人一种飒爽的感觉。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很「高能量」的人。

门店销量不好,她从来不会气馁,每一个人经过店门口,她都会很大声地说,「欢迎光临古茗」。有一次,她给一位50多岁的帅哥(她会称呼所有男性顾客为帅哥)推荐某款奶茶多好喝,那位男士和她闲扯了十几分钟,也没有买,「我也不觉得有啥,下一个人来我还是照样」。

还有一次,一位喝醉酒的男士过来买了5杯奶茶,可能因为情绪不好,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对方离开的一瞬间,她眼泪流下来了,没一两分钟,又来一位顾客,她很快把眼泪擦一下,「欢迎光临」。

海瑞雪在为顾客点单

热情,是她的第一张名片。她愿意做顾客的知心姐姐,面带笑容,陪着聊天。她热情到什么程度,有一次,她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能不能投诉一下你家店里那个短头发的小姐姐,她实在太热情了,热情得让我受不了,她回复,「好的好的,我收到您的反馈了,我让她尽量注意一下」。

要开拓客源,光有热情还不够。海瑞雪每天都在观察,谁是她的目标客户,她的门店旁边有一所学校,她注意到大溪的门店曾经给学生推出过学生卡,每一杯优惠两块钱,第二天,就印好学生卡,买了学生喜欢的明星海报,还有学习用品,直接拉了一个条幅,「办学生卡免费领取学习用品」。

一开始,学生们只是试探性地过来看看,担心是骗局,后来发现确实是免费赠送学习用品,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群聚效应。她很懂得如何抓住学生的心。学生课业繁重,有时候希望她送到学校门口,她一杯也给送,下雪天也给送。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复购率高,靠着这批学生群体,海瑞雪打开了新局面,经历了三五个月的积累,她终于有了很固定的客户。每到学生们放假,她店旁边的小路全部是堵死的,学生把她团团围住。

后来,她开始办会员卡,她会记住自己会员的样貌和喜好,那是她从海底捞和胖东来的书里学来的,要重视服务,细微的服务,大家积分卡的名字五花八门,有叫「小蘑菇」的,有叫「权志龙的未婚妻」的,她都记住,谁的积分卡在第几页,她都能迅速盖上章,谁爱喝什么,一说老样子,她直接知道是啥。

海瑞雪在和员工分析经营情况

更关键的是,海瑞雪用心在做这门生意,她从未停止观察和学习,走在路上看到古茗的杯子,如果没有喝完,她会专门过去拍照,回去看监控,分析是不是做得有问题。

面对竞品,她也不胆怯。当时,她门店旁边有一家茶饮连锁店,她想,做低价她做不过这家店,要做差异化,她要卖这家店没有的东西。公司刚上新抹茶饮品的时候,一杯9块钱,她心里特别没底,因为她自己从来没喝过抹茶,大家会爱喝吗?每进来一位顾客,她都会拿起手边的抹茶饮品介绍,我们新上了一个抹茶风味的奶茶,用绿茶的嫩叶研磨而成的,上面加了一层奶泡,手工打的,喝起来比较顺滑,卖了一两个月,她一天的抹茶比奶茶卖得还多,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打坏了几个奶泡机。她更坚定了,差异才是她的竞争力。

一个特别能体现海瑞雪经营的细节是,她提到,自己从来不会偷工减料,顾客很喜欢喝珍珠,她会问,「帮你多加点珍珠可以吗?」不是祈使句,而是一种询问,她连送别人东西,都把自己放得很低,当旁人点出这一点时她都笑了,「那你送也得让别人开心啊,这不都是小事吗?那我赚的就是这上面的钱呀」。从1家店,到7家店,从负债20万到年入100万,这是属于海瑞雪的破局。

周勇的加盟比海瑞雪晚了三年,他开的是乡镇店,破局的方式和海瑞雪有共通之处,却又有不同。

乡镇是人情社会,大家互相都认识,周勇希望做到的是和当地居民做朋友,他开始改造自己的店铺,虽然只有两张桌子,他放上了免费湿纸巾、免费雨伞、免费雨衣,甚至还有免费冲下水道的冲剂。为了吸引客源,他摆上了放动画片的电视,一台游戏机,夏天还会组织顾客烧烤。

2018年,周勇认为自己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是抓住了外卖的风口。店铺刚开一个月一直没起色,他观察到烧烤店有很多外卖生意,便去和烧烤店的人聊天,也和骑手聊天,自己动手优化外卖页面。

烧烤店有收藏送烤串的活动,他就去问外卖经理,收藏有什么用,是会让我们店铺显示在前面吗?得到肯定回复后,他推出了收藏店铺送中杯珍珠奶茶的活动。他还自己推出了特价赠饮活动,上架「奶茶四件套」,买四杯珍珠奶茶,第一杯只需要1分钱,相当于买三赠一,能带动销量和知名度,他还有利润可赚。

2019年,在「私域流量」还没有成为一个热词时,周勇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微信群了。有一次,晚上12点多,群里有个家长的小孩发烧了,在群里问,哪里有药店还开着,想给小孩买降烧贴,群友说,「古茗店里有,老板就睡楼上」。那天,周勇给了对方一份退烧贴,「3块钱的东西,人家连说了10句谢谢」,那种感觉真的不一样,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真的融入当地了,而融入,才是小镇生意真正的开始。

「学院派」与「00后」

在古茗的加盟商里,徐辉是一个有些特别的存在。他是台州本地人,而台州是古茗最初创办的地点。2011年,徐辉大学毕业,在家乡的肯德基工作,通常情况下两年半到三年才能升到餐厅经理,他18个月就做到了。

2012年,古茗创始人王云安还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创业,开了古茗,附近的肯德基店里有一张很大的长条桌,是这群年轻人讨论的据点,那就是徐辉所在的门店。他们在那边开会,徐辉也不忙,就凑过去听,现在回想那个场景,徐辉很坦诚,当时他心里还是有一些心理优势的,觉得自己是职业经理人,对方只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

他能感觉到这群年轻人的求知欲。比如,初创团队的某位员工,白天在古茗上班,半夜还来肯德基兼职,只要空下来,就会问徐辉一些管理知识。

2015年,这个小团队曾经给徐辉发过口头邀约,邀请他加入古茗,他拒绝了,理由很正当,百盛是一个国际大品牌,福利待遇也非常好,他实在没有动力加入初创茶饮品牌。

到了2017年,古茗因为想做直营店,再次向徐辉发出邀请,这一次的邀请颇为正式。有人专门开着王云安的车来接,徐辉印象很深,「是一辆外观看上去已经挺老的奥迪」,那时候古茗已经有1000多家店了,「一年营收几个亿」。

他们在古茗办公室见面,当时王云安执念于开直营店,但徐辉对这个项目不看好,第二次拒绝了古茗。那一次,他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件事,大家坐下一起喝茶,茶几上有很多绿色的香水柠檬,一溜排开,老王(古茗人喜欢这么称呼王云安)开始挨个选柠檬,让徐辉闻并且挑一个最喜欢的,他闻来闻去,一点感觉都没有,就挑了一个外观好看一点的,老王一看说,「这个不行」,分析了很多专业的东西,具体分析了什么徐辉已经忘记了,印象很深的是那种专注的热情,「他对这个东西搞得非常专业,光选一个柠檬,几十种,一个一个在那选」。

「一颗香水柠」是古茗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从2017年开始,古茗的生意开始快速增长,当时徐辉介绍了两位自己的副经理进古茗,现在是古茗第600多号员工。到了2019年,古茗爆发式增长,他感觉到自己决策失误了,心里很后悔。

2020年,疫情到来,徐辉32岁了,他开始面临职业选择和思考。当时,他在肯德基内部有一次升迁的机会,但他也看到了一个大趋势,之后餐厅经理的工作量只会更多,薪资从长期看却很可能是缩减的,他决定离职,加入古茗。

这是一个迟到了五年的赴约。2020年12月底,徐辉以加盟商的身份面试古茗,面试他的区域经理都有些不相信,一个餐厅经理过来面试,能不能待得住?对方给了他一个考验,让他去古茗门店,没有工资,硬生生干了一个月,看他能不能稳得住,定得下心,他通过了考验。

他「all in」了这一次创业,花了将近180万,高位接下福建两家门店,那是他和妻子全部的积蓄,付完货款后,身上就剩1000多块钱。

接店正值年末,两家门店只留给他们4个人,马上又要面临过年高峰。他和妻子想尽办法招人,招全职不现实,必须把眼前困难解决掉,他们厚着脸皮,让学生偷偷带他们从小门爬进职业中专去发传单。

这次创业,徐辉最大的优势,是他和妻子都有肯德基近10年的工作经验,他们擅长招人、留人、管理,有一整套的成熟体系。

怎么样选人?肯德基有一种「动物模型」法,老虎型性格冲劲很足,无所畏惧,但有时候可能会伤到人,考拉性格慢吞吞,但是做事会很细致,很沉稳。快节奏餐饮需要人力架构金字塔,底层是一层考拉型的人,有冲劲的老虎型去做尖头,这样一来,有人去冲,有人在后面托底,门店运转会比较顺畅。

因为过硬的餐饮和管理经验,徐辉的门店几乎没有阵痛期,第一年最高日流水就做到了南平第一,第二年不做活动的情况下,最高日流水突破3万,第三年连续7天突破3万,第四年连续5天突破4万,2023年春节期间营业额排名,徐辉一家位于小县城的门店,营业额做到整个古茗的全国第三。

徐辉与其他加盟商一起参加活动

这是令人吃惊的成绩。徐辉还很创新的一点是,在门店推行了综合工时制,茶饮行业淡季和旺季日流水可以相差10倍,人力储备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按照日流水2000多块钱去备人力,营业额翻10倍的时候肯定撑不住,徐辉的理念是多备人,多备人自然而然会涉及到人力浪费,综合工时制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旺季,大家可以都上班,淡季,人员冗余,他会鼓励大家休假,不断描述大理有多好看,演唱会现场氛围多好,「玩十天没问题,只要在我最忙的时候不要请假」。

茶饮是人员流动非常大的行业,工作半年以上就算稳定的老员工了,但徐辉的门店有很多做两年、三年的员工,其他加盟商管他叫「学院派」,有自己独到的一套管理方法,且行之有效,这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徐辉算过一笔账,加入古茗4年,他利润大约在600万,刨除成本,他赚的钱比之前10年还要多。

过去几年,古茗也加入了非常多和从前加盟商不一样的崭新面貌。聂佳芳是「00后」,被称为「聂老板」,她加入古茗才一年半,已经在广西开了3家门店,她的独到之处是,因为年纪轻,网感非常好,有非常多线上玩法,开店之初请达人试饮推广,建立微信社群,她在广西的小县城有8000多人的微信粉丝,开店一年半基本做到了回本,这个来自江西的24岁女生,进过皮鞋厂、啤酒厂,做过海底捞服务员,现在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年收入近100万。

抱团与利他

几乎每一位加盟商都提到了这一点,古茗这个品牌,带有很强的浙商属性,大家愿意分享,愿意以传帮带的形式互助,这种「抱团」与「利他」的关系,不仅是总部与加盟商的关系,更是加盟商与加盟商之间的关系。

这种精神与创始人风格密不可分,早在初创时期,王云安和高管就会直接对接加盟商,很多加盟商都有王云安的电话,他们遇到问题直接给他打电话,机器坏了,王云安会去修,资金周转不开,他们甚至会互相借钱。

随着加盟商数量增多,这种沟通方式逐渐变成了微信群。再后来,古茗成立了「加委会」,保证总部与加盟商之间沟通顺畅,也让加盟商之间能够互相交流,让做得好的加盟商能浮出水面,分享自己的「方法论」。

古茗加盟商在分享开店经验

上个月,【人物】在杭州见到了古茗加委会的负责人吴翔,与加盟商们打交道这几年,也是他自己飞速成长的几年,加盟和直营最大的区别是,加盟商每个人根据他们的经历,都有一到两个擅长的点, 可能是做活动,可能是做社群,可能是玩抖音,可能是抓运营,可能是选址,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那一两把刷子,「奶茶生意做得好的,并不一定是样样都好,某一两个点做到出挑,生意就绝对不会差」。

而他的工作,是把这些好的「锦囊」和方法论尽可能多地触及到每一位加盟商。加委会营造了一个线上空间,是一个内部论坛,里面写着各种加盟商们的智慧结晶——

比如:店长怎么选?晚班怎么排?每个门店团建经费从哪来?怎么花?谁来管?不同的店型,面对的问题会不一样,干了两年的老员工,现在没有激情躺平了该怎么办?员工来了,但是他的工服是不干净的,我该怎么让员工穿洗得干净的工服上班?淡季如何通过店内红包墙活动提复购增业绩?我的两个店员谈恋爱了,我该怎么办?甚至有人分享,「用杨梅大号去核器去车厘子也一样好,又快」——这些都是非常实操且具体而微的细节,却也是加盟商们在一线工作真正会遇到的问题。

刚开始做加委会时,吴翔也走过弯路,他把分享的PPT做得很高大上,文绉绉的,加盟商们不喜欢这些「想象中的商业」,他们是解决问题导向,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要的是更实际的东西,每一次来,都要学一些回去就能用上的「招儿」。

「学过、做过、赢过、教过」,吴翔渐渐明白,加盟商才是真正做过并且拿到结果的人,加委会要做的,是把舞台留给加盟商本身,提供一个平台,把方法论总结好,「把天花板往上推一推」,让新加盟商少走弯路。

加盟商们把对问题的解法都写下来,贴在墙上,「掏心掏肺」

除了线上锦囊,加委会也组织线下的活动,让优秀的加盟商们聚在一起分享,甚至去门店游学,回去再落地,从而影响到身边更多的加盟商。

【人物】曾经见到过一次加盟商们在杭州的聚会,他们一起团建,学习打橄榄球,也一起在会议室分享心得,但无论在会议室还是在户外,加盟商们总是很有讨论的热情。

徐辉描述了一个场景,是他眼中加盟商的聚会——不管今天对面坐的是20家店,还是30家店的加盟商,他们都非常好学,一坐下来聊的不是玩什么,可能别的人聚在一起喜欢吹牛皮,说今天打牌怎么样,但是古茗加盟商一坐下来,开一点玩笑之后马上就开始探讨,「你那边听说做得比较好,你怎么样做的?」

大家聚在一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太多要聊的了,招人、人员架构、薪资设定、绩效奖金,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非常平等的。有个加盟商是中国移动出来的,手上之前管了1000 多号人,当有小的加盟商抛出一个他觉得感兴趣的点,他也会立马掏出Pad就开始记录,立马去请教,把这个东西聊透,摸透。

包括在车上,有人一转头说,「今天我的堂食感觉掉了,应该怎么做?」马上就有人接话,「我们来聊一聊」,就连开完会走回酒店那一段路,八九个人,两两都在聊不同的事情,谁感兴趣,凑上来,又开始聊。

那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交流和互助的氛围,也是古茗一直致力营造和延续的精神内核。过去12年,古茗有过几千位加盟商加入其中,有很多人通过茶饮赚到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品牌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过往人生的一种印记,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变得宽广从容。

海瑞雪已经加入古茗十年了,她至今都在琢磨怎么能把这门生意做到更好,去吃个羊肉火锅,也在想,为什么这家羊肉火锅口感这么好,跟老板聊,原来是他家人流量大,羊肉当天必须卖完,新鲜才能口感好,她立马联想到自己的门店,明年卖水果茶,葡萄24小时内到店,是不是能把它卖光,葡萄剥出来两个小时,就把它卖光,低价不是竞争力,「这才是我的竞争力」。

2021年,杨伟伟给团队开会

杨伟伟才35岁,已经是古茗最大的加盟商,他经历过很困苦的生活,现在收获了自己的财富,他越发觉得,生意的本质是分享,足够的开放,才能足够长远。

2021年,古茗曾经做过面向加盟伙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600位加盟伙伴的回答中,有8成人认为,和古茗之间是相对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有22.2%的人认为和古茗是「一家人」,而古茗要做的,是努力将这个比例提到更高。

古茗的故事曾一度被书写为几个年轻人的创业故事,但它其实更是几千位平凡创业者的故事合集。每位加盟商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业记忆,那是用时间书写的个人史,就像聊天结束时,徐辉指着橄榄球场上奔跑着的加盟商伙伴说的那句话——我相信,这个球场上叫任何一个人出来,都能够讲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