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深圳规划产业园区,何以强调「合理配套居住空间」?|湾区观察

2024-12-22心灵
深圳市近日公布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勾画土地空间蓝图。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提出,合理配套居住空间,促进职住平衡,并给出了相对具体的操作思路。
在产业空间规划中提及居住空间安排,这在以前国内各地并不多见。「这体现了深圳在规避‘职住不平衡’问题上的前瞻意识。深圳在城市功能区及交通规划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一位城市规划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深圳市产业空间规划布局图。来源:【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24—2035年)】
525平方公里的「20+20」产业空间格局
12月1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局联合发布【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优化细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空间范围,统筹布局20大科技创新集聚区,打造「20+20」的产业空间总体格局,支撑深圳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1.18万亿元,这两项数据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占 GDP 比重提高到41.9%;未来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基础,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细胞与基因等四个未来产业已初具规模,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深地深海、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处于孕育期。
根据2022年度深圳市国土变更调查,深圳市现状工业用地217.7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比重21.7%,整体规模较为适当。2023 年,深圳市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达54.2亿元,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但受早期以村镇为单位的工业化特征影响,深圳市工业用地权属较为复杂,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掌握及自行转让的工业用地,占现状工业用地的比重超过50%。且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存在原特区外工业与居住用地混杂交错布局的现象,难以满足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布局、配套协同的需要。因此,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安排。
【规划】提出,保持合理的工业用地比例和规模,推动工业用地向产业园区集中和高效利用。到2035年,全市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20%,全面建成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和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总规模约525平方公里。
其中,在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盐田、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等8个区布局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制造环节集中布局,总用地面积约333平方公里;在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宝安、龙岗、龙华、坪山、光明等9个区布局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研发环节及各类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布局,总用地面积约192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提出的工业空间总体要求,至2035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园区内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132平方公里,占园区内规划建设用地比重约 44%。为确保工业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新出让工业用地地块容积率应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原则上不得低于地块所在密度分区工业用地的基准容积率。
在产业空间布局原则上,【规划】明确了「制造为基、园区引领」「严守底线、集中连片」「功能协同、产城融合」「优化结构、盘活存量」四大原则,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产城融合发展,围绕产业园区统筹配置品质居住空间、优质公共服务和宜人生态环境,确保企业引得进、人才留得住。
追求「职住平衡」的深圳实践
【规划】第14条「配套设施完善指引」部分提出,健全生产配套设施,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合理配套居住空间。「这是区别于之前各种产业空间规划最大的亮点。」前述城市规划专家评价道。
【规划】提出,鼓励依据就业人口规模和个性化需求配置必要的居住空间,优化住房结构,促进职住平衡,提高居住品质。【规划】明确,先进制造业园区应配套一定比例的宿舍和保障性住房,并集中统一建设,定向对园区内就业人群供给,宿舍作为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全市住房保障体系统一管理。鼓励对园区内及周边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居住品质,提供多样化的租赁住房。科技创新集聚区应依托轨道站点集中供给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等多元居住空间,满足各类产业人才在不同生活、发展阶段的居住需求。
近年来,「大城市病」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其中一个「症状」就是职住分离导致的职住失衡,市民平均通勤距离过长。这几乎是对职住规划缺乏合理规划的城市的通病。上述城市规划专家告诉记者,深圳市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在城市规划方面,深圳较早确立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发展理念,布局差异化发展的城市功能中心和节点。这一规划理念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的压力,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职住平衡选择,有效缩短了市民的通勤距离。深圳还注重交通与土地的协调发展。【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了「交通引领发展」的战略,例如,在规划地铁线路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地区的职住平衡和人口分布。
10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百度地图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根据该报告,深圳在通勤时间、通勤空间和通勤交通方面均表现出色,其中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高达81%,成为全国首个达到80%目标的超大城市。报告指出,深圳的职住分离度最低,为2.7公里,远低于国内其他超大、特大城市。
「此次【规划】将职住平衡列为重要考量,正是深圳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在产业规划上兼顾宜业与宜居有机统一的体现。」上述城市规划专家表示,这种理念值得始终坚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