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银发族」课堂新气象:青年教师点亮老年大学

2024-09-11心灵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9月9日电(记者吴晓颖 郭杰文 吴剑锋)新学期伊始,「银发族」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开学季」,练芭蕾、学直播、拍短视频……在老年大学,不老「青春潮」涌动。「风」起「潮」涌的背后,离不开年轻教师的加入,他们靠专业、热情和奉献,为老年大学注入了朝气和活力。
「小」老师带「银发族」追「风」赶「潮」
「注意,像跑步一样,一二三四……」上午9点,江西九江市濂溪区老年大学音乐班坐得满满当当,学员们跟随「90后」声乐教师董福顺的「号令」做练歌前的呼吸操,精神饱满、动作整齐、神情专注可爱。
2017年,董福顺第一次到老年大学任教,原本只是帮人代课,没想到,一教就是七年。他的课从最初鲜有人报名,到如今成为难抢的「网红课」:董福顺自创「四菜一汤」练声法、「魔幻甩手操」,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教授乐理知识,受到学员们的热捧。
有的老人跟同伴来听了一节课,就不想走了。「上董老师的课开心热闹、有意思」,花甲之年的李珍凤说,更重要的是,她唱歌不跑调了,和老姊妹聚会能唱上几句,「露一手」。
董福顺在为老年学员们上课。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走进福建老年大学,走廊里回荡着讲课声和讨论声。「把视频导入到软件,点击音乐符号,选择喜欢的音乐……」在视频剪辑课堂,35岁的喻歆桐边讲解边走下讲台,穿梭在学员间指导操作。
老年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求相关专业背景,更要懂老人的需求。喻歆桐把给老年人上课归纳为「三心」:爱心、耐心、细心。「一堂课讲的知识点不能多,多讲实例,手把手教学员多操作几次,要耐心细致、慢条斯理。」
喻歆桐说,许多老年学员起初抱着和社会接轨的心态学习这门课,一学期下来,不少人掌握了视频拍摄剪辑技巧,争相把记录生活的视频作品发到朋友圈、微信群。有的甚至当起了博主,吸引不少粉丝关注。
「朝」「夕」相伴的「双向奔赴」
在不少青年教师看来,老年大学的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双向奔赴」,在这场「朝」「夕」相伴的「忘年交」中,他们彼此成长。
七年来,董福顺的「老学员」已有1000多人。这学期他一周有5天要去老年大学,一个月的课时补助加起来也就两千多块钱,董老师却乐在其中:「叔叔阿姨们饱满的情绪也会传染我,我上一节课,一天的状态都很好。」
每周去成都市老年大学上古典舞和芭蕾形体课,是「95后」舞蹈老师温淳被「治愈」的时刻:这节课嗓子哑了,下节课她就会发现讲台上放着润喉糖、蜂蜜水;遇到困惑,热心的学员阿姨以过来人视角开导她、传授人生经验;当然也逃不过为她介绍对象。
温淳在为老年学员们上课。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回忆刚来老年大学任教时,温淳坦言:「有点紧张,担心教不好老年人。没想到老人们包容、热情,给我很正向的情绪反馈。」经常和老年人打交道,她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有了变化,原本的「急性子」也变得更加平和。
说起自己的学员,喻歆桐眼神里也透着赞许:「年过半百可以开始学习新事物,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忱,对自我的挑战和突破,让我每次上课都精神振奋。」
让青年教师留得住、教得好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老年大学讲台。以往老年大学「老年人学,老年人教」的局面,逐步变为「老年人学,年轻人教」。
成都市老年大学教务教研部部长王小琴说,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外聘老师210余名,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约占60%,其中「90后」教师就有50余人。为让年轻教师上好课,学校每学期会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他们更快适应老年大学的教学特点。
老年大学师资队伍普遍以兼职为主,为提升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青岛市老年大学探索采用教师派遣制聘用模式,保障教师的基础工资和福利待遇;福建老年大学评优评先向有实绩的青年教师倾斜,激发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
「只要跳得动,我会一直在老年大学教下去。」舞蹈老师温淳说,「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才是生活的模样,希望我的晚年生活也能像他们一样多姿多彩。」阳光洒进教室,温淳和学员们身着舞蹈服,伴着悠扬的乐曲【天鹅湖】,摇曳身姿、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