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吉林:用心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2024-09-05心灵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系列,通过一个视频、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吉林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
组图带你看
吉林大学生态主题夏令营营员学生在聆听思政课教师讲述「梨树模式」在保护黑土地方面的作用机理和推广应用。
长春新区北湖英才学校学生在参加轮滑训练。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参加实训。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学生在参加中小学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小学学生在学校「活力操场」上骑独轮车。
吉林省教育厅供图
报道带你看
吉林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
用心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珍贵黑土地,要如何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梨树模式’,怎样成为粮食生产的‘压舱石’?」
「既要保护黑土地又要多产粮食的生态吉林,又将怎样实现美丽中国的图景?」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把课堂搬进乡间田野,在广阔天地间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让思政教育更加富有解释力和感召力。」暑假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玲玲带领学生来到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在这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近年来,吉林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思政课」的善用之道,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灵活采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方法,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把思政课的「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提升「大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整合社会资源
构建思政课「大课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构筑思政育人同心圆的关键一环。在思政课中,不仅要解决每一时段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难题,而且要通过这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链条,帮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应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教授李爽表示。
今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举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工作部署会。「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李爽说。
从2020年开始,吉林省以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五个一体化」创新实践,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发展。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一直以来,吉林省着力推进思政课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吉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杨延秋告诉记者,「做好思政课建设,要注重发挥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指导高校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开好‘学习筑梦’选修课、上好思政课导学课、建好校史思政课,着力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课程体系。」
好的思政课不仅在教室里。
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杨靖宇烈士陵园、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吉林高校师生参观游览、考察调研、参与志愿服务,将思政课教学空间和资源拓展到广阔社会生活中去。「兴林镇‘河里抗联老家’、城市规划展览馆……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书记隋琳眼中,社会实践这堂「大思政课」真正让青年学子实现从倾听者到参与者、组织者,再到收获者的完美蜕变。
吉林,红色底蕴厚重。除了红色印记,生态吉林、科技吉林、团结吉林,也成为一张张崭新的吉林名片。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优秀教学案例】,编制【吉林发展成就活页】,建立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乡村振兴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等37个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场馆、工厂车间、社区街道、田间地头,真正打通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后一公里」。
善用数字资源
搭建思政课「大平台」
近日,「吉小思」微信公众号启动「百名辅导员话吉林」接力讲述活动。长春理工大学多名教师动情讲述该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杨宏伟的故事:「杨老师以黑土地为纸,以科技为笔,用坚实的脚步丈量乡间田地,用滚烫的汗水浸润农村沃土,用科技的力量解决千家万户的实际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把科学研究成果实实在在运用到人民群众中去的为民情怀……」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马铭阳说:「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毕业后,接续杨宏伟老师的脚步,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挥洒青春热血,实现科技报国的梦想。」
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政课,「吉小思」成为新的「明星」。
2019年4月,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立。「中心着力打造了涵盖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平台的立体多维新媒体矩阵,搭建面向全省高校的网络育人‘中央厨房’。代言人‘吉小思’卡通形象深入人心,深受师生喜爱。」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执行主任、长春理工大学网络思政工作中心主任王佳惠告诉记者。
以微信公众号「吉小思」为主窗口的「一站式」吉林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平台,凝练「吉思」「吉聚」「吉刻」3个品牌,推出「‘吉思广议’青年说」「‘奋斗有我’大思政课堂」「‘新闻现场’思政课」等专题图文、资讯、视频内容3000余篇,打造了吉林师生专属的红色「超话」。
作为「青梨派」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首批3个试点省市之一,吉林省组织省内12所试点高校陆续上线社会化账号「东师青梨派」、原创网站「长理青梨派」、微信公众号「长师指尖上的思政课」等各具特色的吉林「青梨派」试点账号、平台12个,打造专题栏目35个,制作发布优质思政微课、优秀实践成果600余个,累计授课1800余次。
「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发挥规划推进、共建共享、研究实践等方面作用,整合省内高校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打造‘纵向五级贯通直达学生、横向一站集成辐射全省’的省校双中心协同联动的网络思政‘吉林模式’,形成了‘吉’具特色、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网络育人新格局。」杨延秋说。
借助人才资源
建设思政课「大师资」
早在2018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就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受到高度关注。
【意见】还提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干部数量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思政课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目标。
为此,吉林省通过加大招聘力度、鼓励转岗使用等办法吸引人才,在职称评聘中单独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出台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为思政课教师设立人均每年1万元的岗位津贴,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积极性。
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除了要补足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还要求思政课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温度、努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
借助人才优势,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3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开展「手拉手」备课,组织大中小学一体化备课等;每年举办两期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常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研修活动;评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26个。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孟宪生,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石瑛,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淑东等思政课教学名师成为吉林思政课教学的「领头雁」。
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德斌是学校中药学专业2021级2班的「思政班主任」。「学生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工作,既能解决学生们思想上的困惑,也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讲准。」徐德斌告诉记者。
结合中医药院校特点,长春中医药大学实施「杏林青马工程」,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专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8年来,青马学院共计培养青马学员822人,极大激发了学生成为「党的青年、政治骨干」、成为「党的事业接班人」的热情;422名青年教师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实现师生共学共进共成长,解决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如今,在吉林,重视思政课、关注思政课的氛围愈加浓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思政课教师的队伍。
4月16日,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操作师、国家级高铁焊接专家李万君来到吉林大学,以「匠心筑梦 强国有我——我的成长之路」为题,给师生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这是吉林省「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大国工匠分赴全省30所大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现场授课,并与师生面对面座谈交流,以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角度引领青年学生。
思政课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吉林省始终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扎根吉林大地讲好思政课,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教育力量。
文字 | 杜亚丽、李莹、杨维国
来源 | 【中国教育报】、育见新闻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