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生,快40了,坐标上海。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平庸的人,前四十年唯一摆的上台面的事情可能就是考试能力还可以,进入TOP5本科,在职博士毕业。
然而,在科研机构工作,稳定而已,收入不高,轻度社交恐惧症,情商不高,能力真的很一般,现在工作上基本躺平状态,偶尔还会想提前退休/辞职,因为怕自己活不到延迟退休的年龄,或者退休没几年就挂了。
财务上,没啥理财能力,所幸买房早,2008年参加工作结婚就买房了,这几年鼓捣下,不算父母的房产,差不多家里不动产1800万,金融资产300万,本人奉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坚持「不戴首饰,不用奢侈品,不买车」,物欲低,老公也节俭。感觉赚钱差不多了,很想45岁提前退休,孩子上了大学,卖了上海房子住回老家江苏。
性格超级佛系,孩子从来放养不管学习,从小到大奇葩式地没上任何培训班,学习也不咋的,班里中等偏下,焦虑过一阵子,现在五年级也看开了,随他去了,考不上高中就上职校,孩子的路让他自己走。毕竟我自己从小到大也没人管过学习。
生活有时候也会感觉有点无趣,不过追求下精神生活还是可以充实起来的。得到APP深度会员,基本买了所有感兴趣的心理学,文学课,每天听本书,每年读若干书。只要不辅导孩子学习,做做家务我还蛮喜欢的,也经常锻炼下身体。
感觉做任何事情,能进入心流状态就不会无聊,虽然不那么容易进入心流,总归还是要尽量创造条件。
——————————————以下为10月2日更新——————————————————
我已经很久没上知乎了。前两天偶然看见这个问题,身为中年女性临时有感而发,随便码了些字,没想到会收到蛮多评论和关注,感谢大家~~
评论区有些小小的问题和质疑,感谢你们的关注和反馈,简单回复下吧:
1、 佛系育儿方面:如果放到十年前我刚生孩子的时候,我确实是很难接受以后孩子会去高职的情况。那时候我复旦硕士毕业三年,在陆家嘴公司工作,老公是海归博士,有一种自认为「高智商人群」的迷之自信,我没有很认真地研究各种育儿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试错和打磨,没有意识到时代变化可能造就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同时因为社交恐惧症没有深入同龄妈妈的各种鸡娃群体取经讨教。最重要的一点是,「鸡娃」这件事情和我的佛系人生价值观完全背道而驰,以至于虽然之后也尝试过辅导检查作业、安排培训、规划学业等一系列动作,但由于外在行为和内心价值观念的割裂,而在痛苦中失败。
在这里我要回顾一点,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经历相似的朋友。我认为个人学业成就的取得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欲望驱动型(读好书-考好的大学-找到高薪好工作-赚钱、升职、成功路径/获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同学、亲戚的尊重和表扬);恐惧驱动型(书没读好-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没钱、啃老,无法改变命运等等);兴趣驱动型(喜欢和有兴趣的科目就努力钻研,自然学的好;不喜欢就没有动力学好)。大部分人其实是欲望驱动型。但是我是个兴趣驱动型的人,我在高中时候成绩能够突破是因为我爱上了文科学习,所以语文英语历史突然就都学得很轻松,仿佛开窍了一样。但是数学不行,始终没有兴趣所以即便投入了双倍于文科学习的努力,仍然成绩不好。
但是放在我儿子身上我没有把握,如果他也是兴趣驱动型,可能他永远培养不出来对读书学习的兴趣,那么他就无法复制我的模式,他只能走自己的路。
然后我不得不转变观念。一是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些高职的学生,大都活得健康阳光,内心自洽,而且比很多大学生多了一份社会的历练和打磨。二是,学业固然重要,但不是育儿的唯一维度,身心健康、亲子关系都是我们要考虑的方面。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抑郁症导致的自杀事件中,父母职业排名前三的是教师、医护人员和公务员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好职业,其中意味细细品之不寒而栗。
现在我和我儿子强调:如果他以后突飞猛进考入211甚至985大学,那是他自己的潜能觉醒和努力的结果,和我的所谓付出并没有关系,因为我没有全然付出、没有自我牺牲,我在认知和能力范围内没有自以为是地给他添乱就不错了。如果他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无法过上理想的生活,我可以承担30%的责任(50%是基因、环境和个人努力;20%是他生命中其他人的影响比如父亲老师同学等),作为当之无愧的育儿第一责任人,我可以接纳这个结果,并承担30%的责任。
这一段我写得挺啰嗦的,希望自己的失败经历可以给其他家长提供一点点借鉴,毕竟现在育儿焦虑已经是个很突出的问题。
————10月3日更新————
略解释下关于资产的事情,这其实是我们这一代外地留沪80后比较正常的一个状况:
2008年我硕士毕业,在陆家嘴一家金融企业工作,年薪20-30万,同年结婚,老公是海归工科博士,外企工作,年薪50万。2008年婚后上海买2室房子一套,200万元。双方父母各资助30万,其余贷款。
由于我们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2008-2013年,在共同收入70-80万点时候,我们大概每年只消费10万左右,其余还房贷+储蓄,不投资,不炒股。
2013年,因为理想主义,我从金融企业调换工作到科研机构,收入腰斩,大概每年15万左右(这个确实不高吧?)。
2015年,为了孩子上学,原有2室房子卖出(当时卖出价不到500万),加上存款,全额购入靠近中心城区3室房子(当时售价700多万)。无贷款。
2015年至今,我们继续践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有了孩子开销大点,但考虑到这孩子基本没有上培训班,家务基本自己干没请保姆,所以每年开销15万左右。但由于我的收入腰斩,存钱速度比之前慢了些。
2020年,这套房子默默升值到1800万左右。可能是受了我的不良影响,老公把年薪50万的工作换成了年薪30万的工作……确实从年薪来说,我们是收入越来越低的失败者……
据说上海买房有两个关键时点:2010和2016,我们正是差不多时候买房和换房的。需要承认的是,并无任何先见之明和个人投资上的努力,纯粹是出于结婚和孩子上学的刚需而已。
————10月9日最后更新————————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评论。知乎也给我一个机会来梳理下自己之前近40年的人生,人到中年,总结和复盘还是很重要的。不过社交媒体也会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所以接下来打算离开知乎一段时间,今天最后更新一次,分享下自己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和中年感悟吧:
1、关于「躺平」。 有朋友质疑我躺平的心态,也有人表示和我的心态一样。这都很正常,价值观本来就是多种多样,而且在没有损害第三方利益的前提下,也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诚如罗素所言「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其实我也很佩服进取型人格,个人进取才会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要靠消费拉动。我自己的躺平也有被动躺平的意味,可能是在和社会真实碰撞过程中产生了失望情绪,自己又是回避型人格,而主动做出的选择。
确切来说,目前我采取的人生策略是「结果躺平,过程心流」,也即,对结果完全是躺平心态,第一不追求任何升职加薪,第二不在意任何外部评价。「过程心流」即我对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过程中的心流体验,享受每天制定任务和行动计划、拆解目标、专注达成阶段性目标,持续学习和成长带来的快乐,遵循内在评价机制来工作。
采用这种工作态度后,自我感觉每天上班会开心而有动力,即便忙忙碌碌,也是充实而满足的,不再care任何人际关系烦恼,焦虑情绪少了很多。至于现在的工作,如果单位不倒,估计做到退休问题不大,当然中途离职也不是不可以。其实我反对事业单位中的老油条心态,我觉得如果工作只是为了升职加薪和别人的认可与赞誉,只要得不到就开始躺平,各种任务能推则推、能混则混,不做事自然不出错,出错则以推卸责任为第一要务,虽然避免了一些麻烦和焦虑,但难免陷入空虚和无意义的人生状态。所以在别人眼中我依然是个认真做事且效率颇高的人,只是我认真做事的目的不是为了现实目标,而是为了内心自洽而已。
2、关于极简主义生活: 极简主义是个相对概念。具体生活实践上,不买奢侈品、不戴首饰、不买车、基本不化妆、简化护肤,短发两月修剪一次(不烫不染),没做过医美也不打算做医美,自然老去,衣物除去冬季大衣外基本不超过200元/件,数量严格控制,定期断舍离,举目所见不能有半年之类用不到的东西。身材一般,关注减肥锻炼,只为健康不为外表。五官平平,肤质和发质同龄人中还可以(归于不化妆不烫染不折腾)。不买车能省好多钱,单位离家较近(福利之一),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路程25+25分钟,路上看看绿化风景又锻炼身体,真的很爽!平时主要锻炼方式是每天散步6000以上+骑自行车+瑜伽,不去健身房。比较喜欢做饭,早餐每天一样:水煮蛋+牛奶咖啡+水果+麦片,23点前睡觉,6点起床给娃儿准备早餐,佛系养生族。
我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和「外部评价」是两条捆缚我们自由之躯的无形绳索。财务自由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对我来说,财务尚可的唯一意义就是带来「精神自由」的可能,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个人的生活理念中有一条,就是不和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进行任何方面的比较,包括财富、房产、学历、工作、配偶和子女比较等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独特和唯一性,比较会磨损我们的幸福感。而幸福感由当下每一刻的主观体验连缀而成。扩展我们的时空观念,此时在世界其他国度或者中国其他地方的人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放眼未来和过去,历史上此地的人如何生活,未来又将怎样发展?个人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已。在我到来之前,地球正常运作,在我离开后,地球继续运转;我的到来,或许能创造一点微弱的正向价值,就很好了,希望自己不要制造负面的熵增能量,就算是成功的人生了吧。
3、经历补充: 其实人到中年都是惊涛骇浪,身处不确定性强的世界,唯有以内心的恒定秩序感来整合自己生活。 人到中年的感悟,可能就是一些你以为会按照既定轨道必然发生的事情突然脱轨,或者万万没有料想到的事情竟然发生,自此洞悉人生的真相乃是「无常」。 和大家分享自己近两年的真实经历吧。
2018年7月,我在职博士毕业,之前三年,一直在「工作+读博+带娃」三大任务并行状态下生活,三年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电影,没有外出旅游一次,没有打过任何游戏,社交也极度简化,在写博士论文一年期间,由于周一-周五白天上班下班带娃,只能每个周末抽出一天去咖啡厅,规定自己一天必须写满6000字,终于没有延期而是正常毕业。但是也没觉得多苦,任何一种生活适应习惯了就可以,人的韧性和弹性很强。
2018年底,我母亲突然检查出晚期癌症,虽然先后奔赴北京顶级肿瘤医院和上海顶级三甲医院就诊,由于发现太晚,三个月左右就离开了人世。最后在ICU待了27天,那段日子不知如何形容,花费30多万,可是除了增加痛苦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其实能用金钱解决的不会是最严重的问题,真正的大问题不是用金钱可以解决的。 当时我想,如果可以变卖房产拿出1000万元换我母亲10年寿命,我一定愿意,但是不存在这样的交易。有钱如乔布斯,胰腺癌后也就生存了8年。我母亲去世时是62周岁,有癌症家族史,可能也是我怕自己活不到延迟退休,希望提前退休/辞职去过自己向往的佛系生活的原因之一吧。提醒下看到我文章的朋友,请你们自己或者父母在50岁之后一定要去做一次肠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血泪教训,具体科普知乎上有很多。
其实我非常感谢我的儿子,因为佛系养育我和他的亲子关系一直很好,在母亲去世后,他给了我很多的安慰和血缘之爱。我想或许这就是生儿育女的意义,陪伴一个生命成长,享受共处的美好时光,尊重他自己的成长规律,好好做一个园丁。
祝大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