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人格障碍,不属于精神病(精神疾病的定义太过于宽泛经常会产生误解,包括 DSM 最受人争议的一点是把大众问题病理化)。
精神类疾病多以「怪」为特征,显性则往往被普通人识别,隐性则往往在言语和微细的表达场合被识别。自恋人格障碍则多以「隔离」为特征,即外在和内心是严重不一致的,比如,非常自卑,却表现的很自恋;非常虚弱,却显示很强大。
内外不一致的情况,科胡特将其分为两类,他用「分裂」这个词描述自体状态,用垂直分裂表达「意识不到自己分裂特质」的自恋障碍人群;用「水平分裂」表达「意识到自己的内外不一致」的神经症样痛苦型自恋障碍人群。
人品问题则是在道德层面来描述一个人,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精神病患者、人格障碍、神经症以及其他心理困境都可能存在「人品问题」,但咨询师绝对不会在‘道德层面’看待一个人,甚至这是需要严格避免的,因为这种视角会陷入同步性移情反应,咨询师代入其身边人的眼光,再次创伤访客,于咨询无益。
区分两者,实际上很难。对于普通人来说,大致也不会去细细区分,就以人品直接定义反而简单有效。需要说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带来的关系伤害和问题远远大于一般人品问题。因为前者自伤伤人且被动陷入命运转盘中,后者往往是出于私利会适可而止。
前者更多为了个人荣耀或者出于被欣赏镜映的渴望,频频反复,且对挫折表现极大的暴怒,并有诸多并发症状。比如,与他人肤浅的关系、不稳定的心境、自以为是的狂躁和傲慢、对他人的控制、控制不能的脆弱和虚弱感、重度抑郁焦虑等神经症。
自恋型人格认为「依赖他人是软弱和危险的」,会忽略和贬低其他人的需要和愿望。他们极大的高估自己的能力时,他们会在事业上做出糟糕的选择,可能遭遇很多失败,他们可能激怒其他人,或与生活中重要的人变得渐行渐远(Miler,Campbell,& Pilkonis,2007),其表面症状常为抑郁(Fabregards,Ulrich,Pilkonis,& Mezzich,1991)。
高幻想一方面会代偿性提升其自体感,但幻想的挫败会让其跌入低谷,陷入脆弱的自体感状态。自恋型人格是很难走进咨询室的,他们极难和咨询师建立工作联盟,往往其急性症状缓解,立即断开咨询,他们无法面对内心真正的脆弱。
很多高自恋的父母会攻击咨询师,他们无法容忍子女真正表达个人的意愿,这也导致家庭陷入情感隔离和疏远危机。往往家中有高自恋人格障碍的家庭,子女会出现抑郁症以及其他神经症。他们偏向于相信自己,但遇到真正的压力时,又会转而诉诸于幻想和迷信来支持自己。
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史,和较长时间的行为状况来识别。普通人识别心理症状人群,则可以从社会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和学习)、稳定性(是否持续一致的表现和表达)、连续性(是否人前和人后具有高度统整性)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自恋人格议题。
但真正的评估诊断一定是要高专业心理咨询师判断的,大部分人判断可能会把「自恋缺陷」误认为自恋人格,其实缺陷人人都有,但未必到人格障碍这种极端状态。
2023.12.12 随笔、一点心理咨询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