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2024百姓身边的民生新事

2024-12-30心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老人在2024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上体验康养产品。新华社记者 梁旭摄
G50沪渝高速长兴服务区,国网长兴县供电公司员工对充电桩进行安全检查。谭云俸摄(人民视觉)
江苏省海安市市场监管局墩头分局执法人员在一家超市检查食品安全。周强摄(人民视觉)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一家托育中心,老师带孩子们体验劳动课程。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黑龙江省大庆市「智汇大庆 才聚百湖」东北石油大学专场招聘活动现场。孙娜摄(新华社发)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公安局花山派出所民警为留守儿童讲解防范网络谣言知识。冯善军摄(人民视觉)
参加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缤纷成长夏令营」的流动儿童在为进行趣味比赛的小伙伴加油。陈彬摄(人民视觉)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租赁性住房项目襄寓有家小区。谢勇摄(人民视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县人民医院巡回医疗小组医务人员为老人义诊。龙涛摄(人民视觉)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巴音门克街道团结社区老年人助餐点,老年人在取餐。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摄
银发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据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意见】的出台不仅积极回应老龄人口关切,持续优化银发产品供给,不断提升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有助于拉动内需,建设现代化银发经济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增多
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要求年底前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100%;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运行。同期发布的【2024年全国公路服务区工作要点】也明确持续推动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平均1万公里公路有约1.6台充电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尤其在节假日,陡增的车流量给高速公路服务区带来不小考验。2024年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充电量比2023年同期增长近七成。公路充电桩覆盖不足、各地发展不均衡、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较为突出。【通知】对新建充电桩提出明确要求,有助于公路充电桩布局更趋合理均衡,节省新能源车主充电时间,带来更便捷的补能体验。目前,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全年新增充电桩1.21万个、充电停车位1.66万个。
食品标签标识更清晰
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提出「以白底黑字等背景颜色与日期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清晰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是食品企业向消费者传递食品信息的载体,承载着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功能。然而现实中,各类食品包装形状、材质不同,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注的位置也不统一,不易查找。有的商家甚至通过缩小字体、色彩掩盖等方式,故意让消费者「忽视」保质期等重要信息,误导消费。
优化食品标签标识,是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和高质量食品需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让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易找到、看得清,也需要加强监管,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托育机构有「国标」
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正式实施,对托育机构的办托条件、托育队伍、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养育支持、安全保障、机构管理等评估内容进行了规定。
【标准】明确,托育机构是由单位(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等)或个人创办,由专业人员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照护服务的机构。托育机构应取得提供托育服务的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中应明确注明「托育服务」或「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应设有满足婴幼儿生活游戏的生活用房及适当的辅助用房。同时,应具备安全设施设备,安装一键式报警、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婴幼儿生活场所安装监控设备且全覆盖。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天。
【标准】的实施,是托育服务行业在标准、制度上的进一步规范,对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友好生育社会氛围具有积极意义。
新职业新增19个
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用户增长运营师、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版权经纪人等19个新职业。
这批19个新职业,紧紧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等要求,突出数字化、绿色化、生活化,近一半被标注为数字职业。
新职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其涌现源于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是新时代活力奔涌、动能澎湃的生动例证。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开发就业岗位、引导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就业创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支持新职业规范健康发展,将为稳就业、惠民生提供更多助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实施首部防治网暴法规
8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施行,设置了全方位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明确受到网络暴力后的救济措施。
网络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觑。在网络空间中,一些不法分子借助虚拟身份,肆意诋毁他人名誉,散布谣言,进行人身攻击。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网络生态,污染了社会风气。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暴力时常导致受害者承受巨大精神压力,进而引发悲剧性事件。
作为中国首部反网络暴力专门部门规章,【规定】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网络暴力治理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网络暴力治理法治基石进一步筑牢夯实。要注重法律法规的落地落实,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
为流动儿童撑起「保护伞」
8月,民政部等2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这是中国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填补了民生保障领域政策空白,对于更好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流动儿童是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增大出现的一类儿童群体。该类群体在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城市融入难、社区融入难、朋辈交往难,成为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针对以上难题,【行动方案】部署开展流动儿童精准监测摸排工作,将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流动儿童监测摸排范围。首次建立【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保障等6方面梳理19项关爱服务具体内容。社会各方要广泛参与、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为流动儿童「撑伞」,创造更加温暖安全的成长环境。
调整房贷利率与税收政策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0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两个品种均较上月下降25个基点。这是今年以来LPR第三次下降,也是自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降幅最大的一次。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60个基点。
10月25日,多家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进行批量集中调整。相关调整由银行统一操作,绝大多数借款人不需要到银行网点,也无须主动在手机银行操作。调整后,存量房贷利率明显下降,减轻了购房者房贷负担,有利于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
12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执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也纳入政策范围,4个城市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合计减税7.1亿元,有效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
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速
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医疗检查检验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实践中,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存储于不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指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可以相互认可。据不完全统计,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促进结果互认,能够避免患者重复检查,减少不必要的就医支出,节约就医时间。
当前,让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检查结果能认、愿认,尚有很多难点需要破解。要继续打破「信息孤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均衡布局,缩小医疗机构间检查能力的差距;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积极性。此外,医疗机构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依法依规对数据的产生、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等实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全国
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
个人养老金,是指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国家政策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存一笔钱,每年不超过1.2万元,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还可通过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收益。截至今年11月末,已吸引7279万人开户参加。目前个人养老金的参加者中,以30至40岁的居多,也有一些临近退休年龄来开户缴费的,已有数万人到达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待遇。
个人养老金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及职业年金外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次全面推行,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下一步要丰富产品品类、稳定产品收益,同时适度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灵活性、便利性,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史志鹏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30日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