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在解读这幅字之前,我们需要厘清书法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巧」、「拙」、「美」、「丑」之间的关系。
自傅山提出「四宁四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后,随着书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当代人对于「巧」、「拙」、「美」、「丑」这四个词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也伴随着一些误解。
由于审美是很主观的事,一些人在面对书法作品时,往往会「屁股决定脑袋」,在巧拙美丑这个问题上走极端。
比如A是个书法爱好者,受成长环境、教育等因素影响,偏好精巧、妍美一类的作品,在接触到更多与自己看法相同的观点后,越来越坚信自己的审美是「正统」,进而排斥追求粗犷、古拙一类的创作;
再比如B是一个偏爱粗犷、古拙一路的书法爱好者,在不能全面、理性看待书法的情况下,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审美很高级,能够「看到书法中更深层次的美」,不屑于精巧、妍美一类的作品。
当A和B顺着自己的思路越走越远之后,会各自进入极端的状态——当A看到追求古拙的作品时,会直接下「丑书」、「怪书」的定论;当B看到追求精巧的作品时,会不假思索地评价「俗」、「低级」。
这种状态是需要避免和警惕的,因为这是极端的、
根据审美追求评判作品水平的
状态,就好像吃菜,一个人爱吃辣,当看到一盘糖醋排骨时,可以觉得它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但是不能直接评判这是一道失败的菜,进而认为烧这道菜的是一个很烂的厨师;同样,也不能评判一盘过期15天的辣椒炒肉一道好菜,仅仅因为自己爱吃辣而这盘菜里边全是辣椒。
甜、辣是口味问题,好不好吃是终究要看原料的新鲜程度,以及厨师刀工、火候等技术水平;同样,巧、拙是书法中的两种审美追求,作品是好是坏是美还是丑,与书者水平有关,与追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