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围绕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会议有不少表述和新提法值得关注。
五个统筹,体现中国治理经济的整体性框架
「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在政策上做出调整,整体来看,政策力度加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向观察者网表示,会议提到的「五个统筹」是一大亮点,值得关注。
会议认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张军说,这是第一次系统地把五个统筹同时提出来,体现出中国治理经济的整体性框架。
「统筹的意思是兼顾,不能为了一件事情把另一件事情完全扔掉。比如说,现在强调扩内需,扩内需的方法有很多,如果继续走扩大投资、更多依赖基建项目和房地产的老路,那就跟我们中长期寻找新的发展动能的目标不符。所以需要统筹,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目标。」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会议提到宏观政策时有这样的表述,「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宏观调控力度更大、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更强调效果,这既是过去宏观调控的成功经验,更是基于对当前国内外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做出的部署。
「当前宏观经济面临内部总需求不足和外部全球经济疲软、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等压力,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化压力为动力。逆周期调节讲究前瞻性,走在预期前面,有利于稳定预期、稳定总需求进而夯实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张军表示,强调宏观政策的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在明确宏观经济层面上的政策不能打架,政策出台前各个部门要进行评估,不要出现「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的情况。
「可以一方面减少扰动性的社会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出台有利于扩内需的社会政策,比如说有关养老金、社会保障、对特殊群体的收入补助、老年人的医疗等涉及家庭的政策。」
浙江舟山工人战高温促生产 视觉中国视觉中国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提高财政赤字率」释放较强的财政扩张信号。「更加积极」意味着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将采取比2024年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以达到有效刺激消费、扩大投资、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目标。
他认为,财政扩张措施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明年有望安排4%及以上财政赤字率;二是「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明年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三是「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地方专项债将从额度和使用范围两个方面实现扩张;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议提出,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适时降准降息」。
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可以更大程度上配合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双松」组合,进一步增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
一是「适时降准降息」,全年有望降准1个百分点左右,释放近3万亿元流动性;降息幅度可能保持在40bp-50bp左右。
二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明年有望进一步提升现有结构性工具的额度与使用率。
三是「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央行将积极拓展职责范围,进一步创新金融工具增强对资本市场的宏观审慎与调控能力,保障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2024年央行新创设的两项资本市场调节工具对稳定股市发挥了明显的积极效果。连平认为,明年央行还有可能参考境外的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定期证券借贷工具、担保债券购买计划等的成熟经验,创设多种金融工具。
「通过央行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或置换债券抵押品、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扩大抵押品范围等多种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稳定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也将继续发挥好央行调控货币市场。」
稳住楼市股市
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紧接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这一要求。
「稳住股市和楼市的政策信号非常强烈。」连平表示,目前楼市股市均出现回暖迹象,但还不稳定,存在一定风险,「市场要能够让它们保持健康运行」。
在罗志恒看来,楼市与股市,前者关系到居民的存量财富,后者则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稳定了楼市与股市,就稳住了居民资产负债表,也有望稳住消费和内需。
罗志恒表示,对于楼市而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或将进一步解除非必要的限制性措施,让商品房回归市场化配置;二是保交房、收储存量房、收购房企存量土地等工作;三是引导鼓励高品质住宅产品开发,以优质供给满足居民合理需求。
对股市而言,市场情绪获得进一步提振,当前震荡行情有望向上突破。未来重点关注三条制度改革的主线,一是常态化IPO与并购重组退市并重,动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投资端改革提速,被动基金加速发展;三是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加大。
「十一」黄金周 广东惠州一手房成交量超2000套视觉中国
九大重点任务,扩内需居首位
会议在部署明年九大重点任务时,首先提到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连平表示,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措辞相比,今年的会议延续了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的要求;但今年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明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凸显了扩内需的重要性,同时扩大了提振内需的范围,目标是全方位而非局部。
张军认为,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搞促销,这是短期的、免洗的,扩大内需,尤其是促进消费实际上需要改善大家的信心,简单来说就是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因此收入层面上的政策力度是要加大的。
「我认为,越到这个时候,中国越需要增加工资,因为大部分人的收入是工资性收入。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可能更多地是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前几年他们受疫情冲击也比较大,要通过精准的政策来改善他们的经营状况和环境。」
张军认为,目前经济稳增长的任务已经到了需要以通货膨胀作为「政策锚」的时候了。2025年不妨考虑以达到2%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的「锚」,努力将CPI的增速在2025年提升到2%左右,PPI转正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罗志恒也提到,提振消费不能仅靠刺激,还要推动改革、完善机制。消费从根本上取决于三个方面:消费能力(收入)、消费意愿(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保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供给的适配性。如果这些根本问题不解决,消费很难大幅增加。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而不是工具,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居民更好的消费,而不是让消费成为工具。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会议提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连平提到,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出现大干快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导致内卷式竞争。同时,一些企业也因为过度竞争带来很多消耗,很多投资打了水漂。
青岛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觉中国
罗志恒认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改善企业盈利能力。
一是提高技术标准,严控新增产能。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提高生产、技术、安全、能耗、环保、质量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水平,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能结构优化。
二是支持行业并购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对问题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改善供求关系,防止内卷式竞争。
三是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地方官员政绩考核、转变地方政府职能,防止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进行政策的「逐底竞争」,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加强预期管理
会议强调预期的重要性,提到「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
「管理层的承诺对于预期稳定来说很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让市场主体面临的不确定性降低。」张军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例,提出建议。
他说:「大学生毕业之后,如果找不到工作,政府可以考虑在两年之内给一定的保障金,他们可以用这笔钱维持基本生存,这样不仅可以聚集人才还能稳定他们的预期和信心。」
罗志恒认为,加强预期管理,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宏观政策透明度,加强市场沟通。第二,采取更大力度甚至超预期的举措稳定经济,扭转低迷预期。树立典型,重塑民营企业家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