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感触是尴尬。
最好的建议是别开。
高中班上学习最好的女生,也是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四川大学英语系,最早在杭州阿里总部搞培训,后来跟老公创业开物流公司,跟英语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公司前两年转让,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用钱的阶段,估计过得不如意。
也有混得很如意的,有民政局处长,有外事办调研员。无不家里有背景。
还有开局不错,高开低走的。最早在上海外企混,后来回成都进外包公司的。更有早年在德国,这两年回国的。
一个班近50人,除了家里做生意底子厚,就算考砸了也可以回家接班的,就是爹妈体制内的,不用考试就可以进省级单位市级单位公立学校。剩下的40来人再怎么折腾,也跟那个学习最好的女生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头来也没挣到钱。
至于大学同学,关系最硬的已官拜成都市外圈层区规划局局长,一般硬的有四川省人大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大学学院团支书,教授。
所以会出现微信群几年不说一句话的尴尬局面。一个个的墓碑一样拄在那儿,删不是,不删也不是。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冷不丁的冒出几个祝福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线上都这样了,真要聚怎么搞?人家席间谈的都是好几个达不溜的买卖。人家谈的是生活,你愁的是生存,怎么聊得起来?
不谈当下谈过去?毕业20几年了,还有多少值得回味的过去?费劲巴拉的连二本都没够着涌现的只有酸楚,好不容易从四年又脏又臭的集体宿舍解脱,跟着剑拔弩张四年的室友(仇人)say bye bye了结果遇上求职困难,开局便地狱难度(没错,就业难不是这几年的新词,20几年前就开始了)。当年的学霸本来可以借此找找感觉,结果环顾一周发现一些远不如自己的学渣头衔里都带长了,二是学渣班里其实压根儿也没几个学霸,聊?自言自语还差不多。
总的来说,学渣班,学渣专业,学渣学校基本不会热衷此类聚会,勾起不好的回忆不说实际效果也不大。只有学习好的,重点学校出来的会聚聚,大家吃吃喝喝,吹牛打屁,拉拉关系,勾兑勾兑,看有没有资源可以交易,有没有人脉可以利用。
2013年高中那帮人搞了一次聚会,总共就来了7个人,请了班主任。这群人里除了吃皇粮的(省级公务员、区公立学校在编老师、央企中层干部),还有三个私企打工的,一个招行信用卡中心,一个旅行社,还有一个是广电网络。我就很奇怪,这三人的公司效益很好?挣钱很多吗?哪儿来的底气参加此类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