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往事】第十五章
革命转机,滇南地区起风云
李维龙 /文 吴家良/编辑
拱辰楼北 刘云平 摄
拱辰楼南 刘云平 摄
西伯利亚北乌拉尔山的夏天 , 平均气温只有 10℃ , 积雪渐渐融化 , 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 , 101 伐木营地的周围和森林在的草地上 , 争先恐后地开满了野花 , 享受着稍纵即逝的夏日阳光 。不可否认 , 这些野花和林地中的小草是顽强的 , 虽然没有白桦林 、冷杉树那样高大坚硬的躯干 , 却能够在透过森林洒下来的阳光中努力生长。
山顶上的皑皑白雪 , 山涧中流淌的河水 、瀑布 , 林地中伐木营地的木屋 , 木屋周围竞相开放的花朵 , 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是 1946 年的夏天 , 是徐克峻来到乌拉尔山的第九个年头了。
早上 , 当阳光透过薄薄的雾气 , 姗姗来到 101 营地时 , 徐克峻已经在冰冷刺骨的溪流里洗好了被褥 、衣服 , 晾晒在木屋前的草坪上 , 双手冻得通红 , 身体日渐衰弱的她仍然穿着棉衣 。她还未来得及将最后一块被单搭到晾衣竿上 , 就突然倒在地上剧烈地抽搐起来 , 口中吐着白沫 。她手中的被单将晾衣竿拉倒 , 打在了她的身上 , 被单缠住了她的手脚 , 不停地颤动。
「 嗨—克峻! 嗨—徐克峻! 你看有信了 , 伊万来信了! 」 柳芭手里拿着一封信 , 高兴地跑回来 。当看见在地上不停抽搐的徐克峻时 , 柳芭急忙拉开缠绕在徐克峻身上的被单 , 然后扳开徐克峻的嘴 , 看她嘴里是否有异物 , 再用手卡住她的嘴巴 , 在她嘴里垫了一块小手帕 , 以防她咬到自己的舌头 , 然后才把徐克峻平放在草地上 , 解开她脖子上的围巾和胸前的衣服扣子 , 以 保证呼吸畅通 。柳芭急切地呼唤道:「 克峻 , 克峻 , 你醒醒! 有我呢不怕 , 不怕 , 柳芭在呢! 」
这已经不是徐克峻第一次癫痫发作了 , 柳芭抢救克峻的一整套程序 , 也是营地医务室的医生教会她的 , 遇有突发情况时她就会这样及时施救。
徐克峻慢慢苏醒过来 , 看见柳芭守在身边 , 她喘息着心怀内疚地对柳芭说 :「 柳芭 , 我 , 我又吓到你了 , 对 , 对不起。」
柳芭搀扶起徐克峻回到木屋内 , 让她躺在床上 , 倒了一杯水递给她说: 「 喝口水 , 休息一会儿 , 一切就会好起来 。有好消息 , 你猜猜是什么好消息。」
徐克峻艰难地苦笑道:「 什么好消息? 我猜不到。」
「 伊万来信了 , 听见了吗? 是伊万来信了! 」柳芭动作夸张地把信递给徐克峻说 ,「 这个伊万 , 我还以为回到莫斯科就把我们忘记了。」
徐克峻接过信 , 看着信封念道:「 徐克峻 、柳芭收。」接着说 ,「 是写给我们俩的 , 你念念 , 看他都说些什么。」
柳芭拆开信念道:
柳芭 、克峻 , 你们好!
我是伊万诺夫 , 回到莫斯科后 , 我的腿经过治疗已经康复 , 现在回到了以前和徐克峻一起工作过的纱厂 , 领导还让我继续做工会工作。
柳芭你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 比徐克峻更能适应西伯利亚的气候 , 徐克峻来自中国南方 , 这几年 , 她能够坚持下来 , 与你的关心 、照顾是分不开的 。 当然 , 徐克峻也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这次写信主要是想告诉她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 , 因为她的缘故 , 我十分关注中国的情况 。 中国的报纸报道 ,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 , 双方都在加紧备战 , 准备逐鹿中原 。什么是「 逐鹿中原 」 我不理解 , 翻了词典才知道 , 意思是 , 两个猎人在追逐猎物时 , 不知道最终鹿死谁手。我相信 , 中国共产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 因为中国共产党有像徐克峻一样的优秀的布尔什维克人 , 代表的是广大的劳动人民。
徐克峻 , 在这个时候 , 你应该回到中国去 , 回去加入到中国伟大的解放战争中 , 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贡献 。苏联在肃反运动中一些被冤枉的同志逐步得到平反 , 你和柳芭 , 也许很快就会回到莫斯科 。徐 , 你是个勇敢的同志 , 我建议你 , 给斯大林同志写封信 , 把你的情况告诉他 … …
……柳芭和你就像乌拉尔山的夏天一样美丽 , 让我怀念 , 期待着和你们在莫斯科相见 , 祝一切顺利。
伊万诺夫
柳芭念完信 , 徐克峻笑道:「 这个伊万 , 还挺浪漫 , 什么和乌拉尔山的夏 天一样美丽 , 我都快成老太婆了。」
柳芭:「 伊万说得对 , 你应该给斯大林同志写信 , 报告给斯大林! 」
徐克峻:「 伊万说得也太容易了 , 斯大林同志工作那么忙 , 怎么可能管我的事 , 再说我也不敢。」
「 有什么不敢的 , 伊万不是说了 , 你是一个勇敢的同志 , 他这是在鼓励你 , 难道还不明白? 」柳芭说。
徐克峻:「 我知道他是在鼓励我 , 但我还是害怕 , 我怕……万一 … … 」
柳芭:「 怕什么 , 你还有什么可怕的 , 你连死都不怕 , 还怕什么! 难道你就愿意这样老死在西伯利亚? 难道你就不想你的女儿 , 难道你就不想回到中国去? 」
徐克峻犹豫不决地低声道:「 谢谢你柳芭 , 你让我好好想想。」
徐克峻不知道这封信该不该写 , 写了 , 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 也许以后的处境会比现在还要糟糕 。不写 , 说不定会像柳芭说的一样 , 老死在西伯利亚。 她几乎坐在木屋外的草地上呆坐了一整天 , 她想到了女儿莉莉 , 应该上中学 了。想到了弟弟妹妹和张浩他们肯定会在党的领导下 , 投身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想到了蒙化家中日渐年迈的母亲 , 甚至想到蒙化城古老的城楼 , 和城楼上悬挂的「 万里瞻天 」 的匾额 。直到做晚餐的时间到了, 才慢慢地向厨房走去。
晚上 , 徐克峻拿出纸笔对柳芭说:「 柳芭 , 我俄文不好 , 你代我写。」 柳芭高兴地说:「 想好了? 好的 , 你说我写。」
徐克峻清了清嗓子轻声说道:「 敬爱的斯大林同志: 我叫徐克峻 , 是中国 人 , 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共产党员之一 , 我和所有的共产党员一样宣过誓 , 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 … 」
接下来徐克峻把她入党后所做的革命工作 , 以及为什么到了苏联 , 到苏联后的学习 、工作情况都让柳芭写到了信中。
第二天 , 柳芭陪着徐克峻来到车站小镇 , 徐克峻小心翼翼地将信投进邮筒 。接下来的十多天 , 忐忑不安的心绪始终挥之不去 , 以致看见营地领导 , 她的心都会怦怦直跳 , 她不敢想 , 这封信会给她带来什么后果。
半个月后 , 徐克峻正在厨房里切土豆 , 营地领导突然跑进厨房 , 接过她手中的菜刀 , 解开她身上系着的围裙 , 抱起她原地转了一圈说: 「 斯大林! 徐 , 斯大林给你来信了! 」
徐克峻呆呆地看着营地领导结结巴巴地说: 「 斯大林 , 来信? 斯 , 斯大林 , 给 , 给我回 , 回信了? 」
营地领导兴奋地说:「 就是 , 就是 , 斯大林同志居然给你回信了 。斯大林同志知道我们 101 营地了 , 谢谢你 , 徐! 斯大林同志说 , 你可以回莫斯科 了! 」徐克峻接过斯大林寄至营地机关的信 , 信中说:「 已通知有关方面的人 , 先调回莫斯科 , 在原纺纱厂工作。」
徐克峻木然呆立 ,眼泪夺眶而出 ,语无伦次地喃喃道:「 莫斯科 、斯大林 、莉莉 … … 」
徐克峻走前 ,101营地为她开了一个欢送会 , 欢送会上 , 营地领导首先对徐克峻在工作中的表现做出了充分肯定 , 说她是一个意志坚强 、信念坚定的好同志!
欢送会上徐克峻动情地说道:「 我来到 101 营地快十年了 , 在这漫长的九 年时间里 , 要是没有同志们的关心照顾 , 没有营地领导的特别关照 , 我是不可能活到今天的 … … 」说到这 , 徐克峻哽咽抽泣地向与会的同志 , 深深地鞠 了一躬 , 接着说 ,「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柳芭 , 这些年来如果不是柳芭同志的鼓励和照顾 , 我也不可能坚持下来 , 这样的友谊没齿难忘 , 这样的朋友千金难求 … … 」 徐克峻泪如雨下, 走上前紧紧地拥抱着柳芭说: 「 谢谢你 , 柳芭! 」
柳芭:「 今天是高兴的日子 , 给大家唱个歌吧。」
同志们听柳芭这样说 , 也跟着说: 「 徐 , 唱吧 , 我们还没有听你唱过歌呢 , 给我们唱一个中国歌曲。」
徐克峻:「 我唱不好 , 但今天要唱 , 还是唱苏联歌吧 。这支歌不仅是献给我亲爱的朋友柳芭的 , 也是献给 101 营地的同志们的 , 是献给伟大的苏联人 民的! 」
徐克峻唱道: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
柳芭和同志们也跟着徐克峻一起唱了起来: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 ,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 ,
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 ……
歌声中柳芭再次将徐克峻紧紧拥抱 , 轻声地说: 「 谢谢你 , 徐 , 我们的心中都藏着爱人的书信。」
临走之前 , 徐克峻在营地财务处 , 领取了九年的存储工资 , 共计 1100 卢 布 。柳芭将徐克峻送上火车 , 两人拥抱话别。
柳芭:「 徐 , 达斯维达尼雅! 」 (俄语: 再见)
徐克峻:「 达斯维达尼雅 , 柳芭 , 我在莫斯科等你! 」
火车日夜兼程 , 不知疲倦地穿行在西伯利亚平原上 。在抵达莫斯科的头 一天 , 徐克峻犹如一个漂泊异乡多年的游子, 不知家里情况 , 即将到家前 , 心慌意乱 。她想不出女儿莉莉应该长成什么样了, 见到了还能认出来吗?
她想起了伊万 , 猜不出伊万在 101 营地时对她的爱情表白是真是假 , 或许是乌拉尔山的生活太过枯燥乏味 , 伊万才那样 , 不然为什么他回莫斯科后就一直没有音信 。如果真是这样 , 伊万为什么隔了那么长时间又突然来信 , 她不晓得相见后伊万会说什么 , 她又该说什么 。伊万如果不再向她求婚 , 她会感到落寞 。如果再向她求婚 , 该怎么办? 拒绝他 , 不忍心 、不近情 ; 答应他 , 也许就永远回不了中国 , 说到底 , 徐克峻心里还在装着张浩和女儿莉莉。
徐克峻提着箱子走出莫斯科火车站 , 已是傍晚 , 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 , 到站的旅客逐渐散尽 , 只有她孤零零地站在车站柱廊下 , 她抬头看看灰蒙蒙 的天 , 估计一时半刻雨不会停 。她弯腰提起箱子 , 走下台阶冒雨前行 , 这时身后过来一个人 , 为她撑伞遮雨 。徐克峻诧异地回头一看 , 原来是伊万 , 他 一只手打伞 , 一只手拄着拐杖。
徐克峻:「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到? 」
伊万:「 是柳芭打电话给我。」
「 你还好吗? 伊万你瘦了 , 腿怎么样? 我看你走路一瘸一拐的。」
伊万故作轻松地:「 没关系 , 好了 , 只是走路难看点。」
徐克峻不语 , 两人默默地走进雨雾中 ,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 , 路灯昏暗 , 行人寥寥 。到了纺纱厂伊万把徐克峻带到纱厂女工集体宿舍 。一切安顿下来 后 , 待伊万在床沿上坐下时 , 徐克峻蹲下用手抚摸伊万右脚 , 感觉摸在树干上一样 , 她急忙拉起裤腿 , 原来 , 伊万的右脚是假肢 。徐克峻这才明白 , 伊万诺夫为什么回到莫斯科后 , 就一直不给她写信 , 也决口不提向她求婚的事。徐克峻明白 , 伊万之所以这样 , 是自卑 , 是不愿意拖累她 , 但伊万还不知道 , 如今她也是一个身带残疾的人了。
徐克峻身带残疾 , 基本丧失了劳动力 , 不能再做纺纱工 。纱厂为了照顾她 , 安排她去看守大门 , 并交给她一个箩筐 , 每天卡车进大门时 , 车上掉下 来的棉花 , 由她负责拾起来 。女工居住的大集体宿舍 , 每天都轮流打扫卫生 , 扫地 、擦地板 、擦门窗 , 身体日渐虚弱的徐克峻 , 只好用自 己微薄的薪水 , 请人帮忙打扫。
回到纱厂有一段时间了 , 虽然晓得女儿莉莉在莫斯科上中学 , 但不知道是哪一所中学 , 她真想去看看莉莉 , 抱着孩子痛哭一场 。但伊万告诉她不能去 , 以她的条件 、身份和薪水 , 是供不起莉莉上学的 , 要是现在暴露了她和孩子的关系 , 莉莉的优待可能会被取消。
有一天 , 徐克峻实在是太想莉莉了 , 她告诉伊万 , 哪怕是能够远远地看 上莉莉一眼 , 她也就满足了。
星期日 , 伊万和徐克峻先去了原来的莫斯科国际托儿所 , 说明她在 1934 年春天 , 曾经送来一个中国女孩叫林莉 , 当时孩子有三四岁 , 穿着中国衣服 , 外罩一件天蓝色的围裙 。经过托儿所负责人查实 , 所内同志说: 「 是有这个孩 子 , 但一直没有人来看她 。我们知道是中国孩子 , 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 为了 照顾她 , 现在已经送进莫斯科国际中学了。」
徐克峻和伊万急忙去到莫斯科国际中学 , 寻找莉莉 , 这所学校里面读书的 , 大多都是原共产国际中一些负责人的子女 。共产国际解散后 , 中国共产党及其他一些共产党人的子女 , 还继续留在里面读书。
伊万叮嘱徐克峻:「 你在大门外远远地看着 , 我去把莉莉叫出来 , 但一定记住 , 控制情绪 , 不能相认! 」徐克峻点点头 , 把带给莉莉的食品和她亲手织好的一件红色的毛衣交给伊万 。伊万在学校门卫登记了来访者的姓名和被访者姓名后 , 就在大门口等候 。不一会儿 , 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姑娘走出校门。 姑娘不认识伊万 , 茫然四顾后才走到伊万跟前用俄语问道:「 叔叔 , 你找我? 」
伊万:「 你就是莉莉吧? 我叫伊万诺夫 , 是你的妈妈让我来看你的。」
莉莉疑惑地看着伊万说:「 我妈妈为什么没来? 」
伊万:「 妈妈有事不能来! 」
莉莉含着泪水说:「 妈妈都已经十年没来看我了 , 这是为什么 , 是不是把我忘了? 什么工作那么重要 , 难道来看我一眼的时间都没有? 」
伊万:「 莉莉 , 妈妈有妈妈的苦衷 , 以后你会明白的 。妈妈一天都没有忘 记你 , 好好读书 。记住 , 你的妈妈是一个坚强 、善良的好妈妈! 」
莉莉进学校后 , 徐克峻急忙走到伊万跟前激动地说: 「 长高了 , 长大了 , 我的莉莉长大了 , 长成个大姑娘了 … … 」
伊万开心地笑道:「 漂亮了 , 是个漂亮的中国姑娘 。徐 , 一切都会好起来 的 , 幸福在召唤你 , 面包会有的 , 牛奶会有的 … … 」
「 面包会有的 , 牛 , 牛奶会有的 … … 」说着徐克峻挽起伊万的胳膊 , 搀扶着他一起离开了学校。
1946 年底 , 解放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 , 徐家姐弟各自人生道路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在这里 , 我们先梳理一下 , 他们姐弟这时候的去向及工作情况。 这一年 , 徐克峻回到莫斯科纺纱厂 , 带病坚持工作。
徐克权随校回北大继续读书 , 组建了「 风雨社」, 把学生运动搞得风生 水起。
徐克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期满后 , 被分配到中央党校四部 , 当文化教员 , 之后又调到中央妇委工作。
余卫民在云南元江建立革命根据地 , 组织武装斗争的工作初步有了眉目。
徐克镇在个旧锡矿当工程师 , 积极配合余卫民在滇南建立根据地 , 开展 武装斗争的活动。
徐克梁在蒙化家中 , 焦急地等待着哥哥余卫民的来信 , 时刻准备着和余 卫民到滇南开展游击战。
余卫民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 从小到大都想干大事 , 成大事 , 是徐家兄弟姐妹中最能干的一个 , 聪明 、机灵 、大胆 、睿智 、果断 、勇敢 , 这些词语用 在他身上绝不为过 。 自他从抗大回到云南 , 蛰伏南菁中学期间 , 他一直关注时局 , 尤其是抗战胜利后 , 他认为 , 国内革命斗争形势 , 将发生重大变化 , 审时度势 , 这时候在云南开展武装斗争 , 积极配合解放大军 , 推翻蒋家王朝恰逢其时 。这时候的云南 ,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自顾不暇 , 各种地方武装林立 , 除了各地县的保安团外 , 各个大地主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 , 都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力量 。余卫民凭借他在国民党中央军校的名声及在云南军界的关系 , 要 在这些鱼龙混杂的民间武装中 , 找到自己的位置 , 拉起一支队伍基本没什么问题 ; 但他明白 , 这些乌合之众 , 是成不了大事的 ,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 仅凭一己之力 , 同样会一事无成 。余卫民之所以在昆明一直苦苦寻找党组织 , 就是这个原因。
在云南地下党的领导下 , 余卫民进一步明确了在云南开展武装斗争的策 略 : 团结少数民族上层 , 争取开明进步地主富农 , 建立统一的反蒋自卫武装。 在党组织的配合下 , 余卫民通过哈尼族进步学生李宣明 , 认识了其父亲李和 才 。李和才是哈尼族上层人士 , 在他的支持帮助下 , 党组织得以在元江咪利 村小柏木李和才家新建的房屋里 , 开办干部训练班 , 为武装斗争培养骨干。
干训班开办的第一时间 , 余卫民就给蒙化家中的克梁写信 , 要他马上到 元江小柏木来参加干训班学习。
克梁接到余卫民的来信后 , 便带上慧芳和女儿晓昭 , 先赶到建水谭慧芳娘家 ; 把母女二人安顿好后 , 他便急忙赶到小柏木干训班。
干训班开办前 , 李和才派其武装队长李学义 , 和余卫民一起到墨江一带了解 、调查民间武装力量组成情况 。继墨江之后 , 又到了迤萨 、瓦扎 、思陀 等地 。为保安全 , 李和才派了十多个武装人员跟随。
途中 , 余卫民问李学义:「 李和才为什么这样信任你? 」
李学义:「 第一 , 我是他的侄子 ; 第二 , 我有一点文化 (小学) 。」
余卫民:「 你还年轻 , 要好好学习军事知识。你要是觉得我这个朋友可靠的话 , 等回到咪利 , 看看你家的练兵场和防务情况 , 我再教你一些军事常识。」
「 好好好 , 我感觉你晓得的东西太多了 , 一定教教我。」李学义说。
回到咪利 , 余卫民参观了李家的练兵场后对李学义说: 「 这个山头作为练兵场倒是不错 , 就是你们的战壕没有伪装好 , 容易暴露。」
李学义:「 以后还请你多来指导 … … 」
余卫民:「 小柏木的干部干训班 , 就要开班了 , 到时候 , 你们都可以去干训班学习。」
小柏木干训班开班后 , 余卫民始终秉持抗大精神和八路军的建军原则 , 把抗大「 团结紧张 , 严肃活泼 」 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 , 作为办干训班的宗旨 。期间 , 他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歌记录下来教大家唱 。要求学员 , 不论走到哪里 , 就在哪里演唱 , 让人民群众从歌声里 、行动中 , 了解干 训班是人民的组织 , 为将来组织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干训班开办不到十天 , 在蒙化老家的徐克梁终于收到了哥哥余卫民的来 信 。余卫民在信中告诉他 , 尽快到元江会合 , 走之前 , 详细了解一下大理地区 , 尤其是蒙化 、南涧 、弥渡等地的地方武装的情况 。几天后 , 徐克梁赶到 元江小柏木。
两个月后 , 干训班受到敌伪的监视 , 干训班解散 , 学员分散隐蔽 , 等候通知 。余卫民及时向省工委汇报提出: 在元江爱国民族上层人士李和才的支 持下 , 借助其声望和势力 , 利用元江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 , 以元江为中心 , 建立人民武装斗争的据点较为理想 。省工委采纳了余卫民的建议。1948 年 7 月 25 日 ,「 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 」 在元江朋程村诞生 , 省工委任命 余卫民负责军事指挥 。从而 , 武装斗争的燎原之火燃遍滇南 、滇中及思普地 区 。余卫民多年来重新寻找党组织 , 立志在党的领导下 , 为革命事业奋斗的 夙愿 , 终得实现。
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建军之前 , 干部及人员方面基本具备条件 , 关键的是手中没有武器。余卫民与李和才商定: 余卫民以国民党新平专员公署视察员的 身份 , 带领李和才的武装队长李学义 , 代表李和才赴新平专员公署「 买枪」。
两人到达新平的当天晚上 , 余卫民就带着李学义去见新平专员严中英。
一番寒暄过后 , 余卫民向严中英介绍说:「 这个是李和才大队长的侄子 , 武装总指挥李学义。」
严中英客气地对李学义道:「 难得 , 难得 。你大伯在滇南很有名望 , 处人处事讲义气 , 不知李指挥来找严某有何贵干? 」
「 大伯叫我来买几十支枪和弹药回去 , 这回来新平 , 一是拜访专员 , 」 李 学义边说边把所带的礼物呈上 , 接着说 ,「 二来是烦请专员帮忙购买。」
余卫民插话:「 老同学 , 听说我们公署要处理一部分武器弹药? 」
严中英:「 非常时期 , 公署的武器不能随便买卖 。不过 , 我倒是有一个朋 友托我卖一部分枪支 , 但他要大洋。」
李学义急忙问道:「 一杆步枪 50 发子弹 , 要换多少大洋? 」
……
严中英:「 我也是帮人办事 , 太低了 , 人家还以为我在中间拿了好处 , 低了 , 我也为难。」
余卫民插话: 「 我看这样吧 , 就按严专员说的成交 , 免得让我老同学为难 。枪今晚就交割 , 明天一早我们就带走。」
严中英:「 大洋什么时候交? 」
李学义:「 请严专员放心 , 今年年底前一定交清 , 我大伯的为人你晓得! 」 严中英对余卫民说:「 亲兄弟 , 明算账 , 这个保人你来做! 」
「 那是自然。」余卫民笑道。 随后 , 李学义写下欠条。
严中英看过欠条后 , 叫来一个少校军官 , 当面交代 , 晚上 12 点到公署仓 库 , 一手交货 , 一手交欠条 。第二天 , 早上 , 余卫民和李学义刚要出发时 , 昨晚交货的少校军官身穿便衣过来说:「 走了 , 趁着早上天气凉爽。」
李学义悄悄地问余卫民:「 他也要跟我们去元江! 想干什么? 」
余卫民:「 他是徐参谋 , 是我们的同志 , 到元江和我们一道开展工作。」 托运枪弹的骡马抵达朋程根据地 , 战士们兴奋地卸下驮子分发枪支弹药。
余卫民对大家说:「 这是蒋介石派严专员送来的 , 都给我各自保管好 , 要是遗失损坏了 , 以后严专员跟前我可不好交代 。把枪号登记好 , 操练实弹射击! 」
李学义:「 对对对 , 有了这点家底 , 操练好了 , 干上两仗就会有更多的枪 了 , 这是余总指挥说的。」
李宣明揶揄道:「 李学义你倒是会整 , 欠条落我爹的名字 , 二天我爹哪点来大洋给人家? 」
李学义:「 按照余指挥说的 , 能躲就躲 , 能赖就赖 , 能拖就拖 , 反正你爹有的是办法! 」
余卫民故作无辜地道:「 我说过这种话? 」 众人哈哈大笑!
有了这批武器 , 余卫民按照党组织决定 , 开始着手打击恶霸地主 。初建的云南人民自卫军 , 从干部到战士都求战心切 , 但余卫民心里明白 , 首战必须取胜 , 这不仅仅是对于士气的鼓舞 , 对今后在滇南地区 , 团结民间武装力 量 , 开展武装斗争 , 争取各民族的支持 , 震慑反动武装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 作用。
先拿谁开刀 , 余卫民早就心中有数 。他把作战方案向省工委汇报: 选择洼垤镇长杨怀麟为首先打击对象 , 远距离突袭下洼垤 , 活捉杨怀麟 。洼垤地处元江东部 , 气候湿润炎热 , 物产丰饶 , 但在杨怀麟的盘剥压迫下 ,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杨怀麟凭借他弟弟杨家麟在国民党云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的威势 , 在乡里作威作福 , 剥削人民 , 称霸一方 , 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 , 与四方乡绅及少数民族头人矛盾重重 , 打击他 , 别人只会袖手旁观 。杨的武装力量有几十支枪 , 扛枪的大多是其佃户 , 没有作战经验 , 且不会为他卖死命。
省工委批准了余卫民的作战计划 , 认为把杨怀麟作为首先打击的对象非常恰当 , 一是他横行乡里 , 对百姓生杀予夺 , 罪恶昭彰 ; 二是他是汉族人 , 打击他不会惊动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 三是其弟弟杨家麟是国民党蒋介石嫡系人物 , 是元江地区封建势力的代表 , 打击他有利于分化瓦解元江及周边地方的封建势力 。省工委还特别指示 , 首战必胜!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 , 余卫民决定 , 先化装进入杨家 , 一探虚实 。他还是以新平专员视察主任身份 , 先给杨怀麟去了一份公函说 , 不日将到洼垤视察。 两天后 , 他让克梁扮作副官 , 李学义扮作通信员兼警卫 , 前往洼垤 。行至以山梁上 , 余卫民用马鞭指着山下雾霭缭绕 、隐约可见的村寨 、山峦说: 「 前面就是洼垤 , 山高皇帝远 , 杨怀麟一手遮天 , 作恶多端 , 这回一定要整死他! 」
克梁:「 整死他 , 前久还听说他还想派兵来打我们自卫军! 」
李学义:「 这个家伙 , 会干这种事情的 , 因为在元东他一向自认老大 , 自卫军就像他眼睛里的沙子。」
余卫民:「 等进到杨家 , 我先和他扯白 , 你们和下边人聊天了解情况 。反 正是在里边走走看看 , 摸清院内情况 , 到时候我会说要视察他家的武装自卫情况 , 尽量让他带我们到处走走。」
到了洼垤 , 杨怀麟的管家已在镇口迎候 。管家陪同余卫民一行 , 径直来到杨家 。但见大门外 , 两排镇丁持枪立正 , 但一个个都弓腰驼背像烟鬼 , 毫无军人样子 。余卫民心里好笑: 虚张声势。
进入大院 , 杨怀麟笑哈哈地迎上前来:「 余主任大驾光临 , 有失远迎 , 失礼 , 失礼! 」
「 奉专员面谕 , 特来问候。」余卫民说完 , 便示意克梁和李学义:「 你们下去吧 , 我和杨镇长说说话 。杵在我跟前 , 杨镇长想和我说句掏心窝的话都不好说。」
杨怀麟哈哈笑着对管家道:「 余主任说的是 , 你带他们去喝茶 , 泡上等的普洱! 」
余卫民: 「 余某这次来 , 主要是专员让我了解一下各乡镇的联防剿匪情况 。最近听说咪利朋程闹起了一小股赤匪 , 杨镇长可得多加小心。」
杨怀麟:「 哈哈哈 , 听说了 , 余主任放心 , 在我这块地盘上 , 就朋程那几个赤匪 , 翻不起大浪 。他不来我还想去找他呢 , 不是有句话说 , ‘ 卧榻之侧 , 岂容他人鼾睡‘ ! 哈哈哈。」
余卫民:「 杨镇长如此有把握? 」
杨怀麟:「 不是我姓杨的说大话 , 方圆几百里 , 没有哪个敢站出来说个不字。几股蟊贼土匪都归顺了 , 有枪的大户人家都得听我调遣 , 我就瞧不懂李和才 , 你一个哈尼族土司官 , 跟着共产党瞎起哄 … … 」
余卫民:「 杨镇长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 共产党不好对付 … … 」
「 余主任不可长他人志气 , 灭自己威风 。共产党要敢来我这里共产 , 老子叫他有来无回! 」
余卫民:「 哦 , 那余某得请杨镇长说说布防情况 , 也好领教领教! 」
杨怀麟起身抬手示意: 「 余主任 , 请跟我来。」 杨怀麟叫上武装队长 , 带着余卫民观看了自己家 、镇公所的防务及主要火力分布状况 。余卫民告诉杨怀麟:「 洼垤的防务 , 总体还行 , 对付小股土匪 , 没有问题 ; 要是对方人多 , 杨镇长 , 你的火力分布还不太合理。」杨怀麟: 「 余主任是学军事的 , 还请多多指教。」
余卫民把武装队长叫到跟前 , 云里雾里地对他讲了一些军事常识 , 然后告诉他 , 机枪应该在什么位置 , 射击阻击时人员如何隐蔽 , 遇到情况时的防守要领等。
杨怀麟听后连连称是: 「 余主任不愧是军校高才生 , 领教了! 」 然后对武装队长说:「 马上按照余主任说的进行调整! 」
离开洼垤的第二天 , 余卫民就带着自卫军赶到离洼垤镇十公里的山上隐蔽休息 。吃过晚饭便开始布置战斗。
余卫民:「 同志们 , 今晚夜袭洼垤 , 这是我们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组建后的第一战 , 意义重大 , 它关系到我们自卫军能否在滇南继续扩大武装 , 建立根据地 。所以 ,党组织要求我们首战必胜! 同时尽量做到零伤亡 。我们现在 有 60 多人 ,杨家的人数有 100 多 ,但他们大多都没有经过训练 ,不足为惧! 大家有没有信心? 」
「 有! 」众人回应。
余卫民:「 克梁 ,你是打过大仗的 ,你和我一起打主攻 。你带领战士们, 先埋伏在杨家大门外 ,我先翻墙进去 ,干掉哨兵 ,打开大门 ,你们见机解决门外的游动哨 ,冲进院内 ,这时候尽量不要开枪 。然后 ,我到楼上 ,解决机枪手 ,你带其他同志 ,去卧室生擒杨怀麟 ,让他命令手下放下武器。」
余卫民接着对李学义说:「 你带 30 个人 ,埋伏在镇公所通往杨家的路上, 我们这边一打响 ,镇公所必然派人驰援 ,在路上打他们的埋伏。」
后半夜 ,余卫民翻墙进入院内 ,干掉哨兵 ,打开大门 。克梁率队冲进院内 。机枪手看见自卫军冲进院子里 ,慌忙放了几枪 ,就被余卫民一枪打死。
杨怀麟听见枪声 ,蹬开被窝 ,还未及起床 , 就被徐克梁的手枪顶住了 脑袋。
杨怀麟被徐克梁用枪顶着走出卧室 ,大声喊道: 「 不要打了 ,都放下枪, 不打了! 」
这时余卫民提着机枪从楼上下来 ,看见杨家武装队长正要对克梁开枪, 说时迟 ,那时快 ,余卫民单手举起机枪 ,「 叭 」 一发点射 ,将武装队长撂倒在地。
这时 ,街上传来枪声 ,余卫民知道是李学义那边打响了 ,急命克梁带人 前往增援!
拂晓时分 ,战斗结束 , 自卫军一死一伤 ,缴获机枪一挺 ,步枪 40 多支。
天亮后 ,李学义押着杨家一家老小和管家来见余卫民。 管家惊诧地:「 你 ,你是余主任! 」
余卫民:「 我是云南人民自卫军的指挥员。」 管家:「 哦 ,是余指挥! 」
余卫民:「 杨怀麟罪大恶极 ,自卫军只找他算账,与他的家小和其他人没 有干系 。你是管家 , 由你负责把他的浮财 、枪支 、弹药等全部交出来 ,限你今天内办好! 」
管家:「 一定照办。」
下午 , 自卫军返回朋程根据地途中,行至一山坳里 ,余卫民命令原地休息烧火做饭 。饭后 ,大家围坐在篝火前 ,兴奋地议论着昨晚的战斗。
余卫民:「 同志们 ,我们自卫军初出茅庐就打了个漂亮仗! 这一战意义重 大 ,是我们能够在滇南立足建立根据地的关键一战 ,也是我们云南人民自卫军 , 参与到伟大的解放战争中的开端 。从今天起 , 我们将肩负云南反蒋斗争的重担 , 在滇南开展武装斗争! 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我们要严格遵守‘ 三大纪律 , 八项注意 ‘ 。大家说 说 ,‘ 三大纪律‘是哪三条? 」
全体战士齐声回答:「 一切行动听指挥 ,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一切缴获要归公。」
余卫民脱下夹克衫把衣袋全都翻过来抖了抖说:「 从我开始检查 , 我没有拿群众一针一线 , 没有拿一件战利品 , 请同志们也都自我检查一下。」
大家都跟着余卫民脱下衣服 , 互相抖动嬉笑逗乐 。一个穿新蓝布裤子的战士局促不安地低着头蹲在地上 , 余卫民便走到他跟前 , 小战士抬头看见余卫民 ,「 哇 」 的一声哭了起来:「 我违反纪律了! 」
余卫民:「 站起来慢慢说。」
小战士慢慢站起来 , 余卫民才看清楚 , 他穿的是一条妇女大裤筒蓝布裤 子 , 大家的目光都对着他。
小战士:「 我应该交公的 , 可是我现在脱 , 脱不了 … … 」
这时 , 李学义说:「 这是我的责任 , 是我让他穿的。他参军时从家里穿出来的 就是一条烂裤子 , 冲进杨怀麟家又被柴堆挂破了一个大口子 , 屁股露着咋个整!」
余卫民:「 特殊情况 , 可以破例 。作为部队领导 , 我对有困难的战士关心 不够 , 向大家检讨。」说完他向大家敬礼 , 全体战士热烈鼓掌!
克梁振臂高呼:「 遵守纪律 , 爱护人民 , 革命到底! 」全体战士跟着高呼!篝火边 , 克梁带着战士们一起唱起了余卫民写的歌曲 【我们都是自卫 军】。
老乡们 , 老乡们 ,
我们都是自卫军 ,
老百姓的子弟兵 ,
要给人民杀敌呀人; 老乡们 , 老乡们 ,
翻身要靠自卫军 ,
翻身要靠自卫军 ,
翻身要靠自己的人。
……
(以上词曲摘自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单行本 , 系陕北曲调 , 由余卫民在小柏木干训班期间记谱填词)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 引起大家的注意 , 来人翻身下马 , 跑到余 卫民跟前 , 行了个军礼后 , 递上一张纸条 , 上面写着:「 敌保安独立大队倾巢 出动 , 正向我军扑来 , 速转移至浪堤汇合! 」 战士们凝神注视余卫民。
「 来得正好! 」余卫民抖抖手中的纸条风趣地说 ;「 新平专员公署听说我们打垮了杨怀麟 , 特意派保安副司令给我们送贺礼来了 … … 」
通信员急忙对余卫民说:「 余指挥 , 不是送礼是来攻打我们! 」
余卫民笑道:「 你这个同志太实在了 , 他们来给是要带枪? 」
「 带了 , 带了 , 带了好几挺机枪呢。」通信员说。
余卫民: 「 带了就好 , 见面就要收见面礼 , 照单全收 , 大家说是不是! 」 众人听了大笑起来!
洼垤一战 , 自卫军从开始时 60 来人 , 迅速扩大至 200 多人。
星拱楼北 刘云平 摄
星拱楼南 刘云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