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银行「港漂」IPO有了新进展,明年A股市场放闸可能性仍较小

2024-12-26心灵
2024年即将过去,今年银行业IPO市场一直比较低迷,不过最近终于有了些新动向。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消息,宜宾市商业银行在12月20日通过聆讯环节,距离在香港主板上市仅一步之遥。一旦在港股成功上市,该行将打破内地银行在港股市场超过三年的IPO沉寂局面,成为继东莞农商行之后又一家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
今年截至目前,A股市场银行股IPO仍「颗粒无收」,不仅未有银行成功实现上市,反而有3家主动撤回了申请,使得排队企业数量减少至7家,部分银行由此尝试转向港股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明年预计中小银行登陆A股市场的可能性较小,不少银行可能会转战港股市场,但港股市场对内地中小银行的关注度不高,中小银行估值普遍较低,且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有限。
上市之路较为曲折
历经此前两度递表失败,宜宾市商业银行港股IPO之路终于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近日,公布了宜宾市商业银行聆讯结束后的资料文件,表示其通过聆讯,其上市联席保荐机构为建银国际和工银国际。
「不出意外,银行后续上市进程有望稳步推进。」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聆讯表明该行已经通过了港交所对其上市资格、业务可持续性、合规性等方面的详细审查,是一个积极信号,但还需完成路演、招股等后续步骤,最终才能正式挂牌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宜宾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6年末,由宜宾市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跻身千亿级别城商行之列。
目前,该行是宜宾市最大、四川省第二大的城商行,主要股东有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市财政局、宜宾市翠屏区财政局、宜宾市南溪区财政局,持股比例分别约为19.99%、19.987%、19.98%、16.94%。
宜宾市商业银行上市之路较为曲折。自2021年底宣布「加速实现千亿市值上市银行」的目标以来,宜宾市商业银行已经三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而先后已历时一年半。
资产质量有待提升
从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到,宜宾市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规模扩张明显,但净利润波动较大、资产质量亦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宜宾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刚刚突破千亿元,为1001.93亿元。此前的2021年至2023年,该行的总资产规模分别为684.90亿元、804.13亿元、934.44亿元。
不过,将宜宾市商业银行放在整个四川省来看,资产规模较为一般,头部城商行成都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万亿元,四川银行资产规模也达到了3379.65亿元,另外两家城商行天府银行和绵阳城商行总资产规模也超过2000亿元。
宜宾市商业银行近年来利润波动也比较大。财报数据显示,该行2020年实现净利润3.3亿,同比增长135%,但此后的2021年、2022年、2023年净利润增速远不及2020年,分别为7.3%、24.2%和7.0%。
资产规模较为一般且盈利情况波动,宜宾市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群体的依赖程度较高。贷款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宜宾市商业银行向五粮液集团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的贷款及垫款总额约为25.62亿元;同期,该行向五粮液集团上下游合作伙伴发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约为37.73亿元,占到宜宾市商业银行承兑汇票总余额50%。
存款方面,宜宾市商业银行对五粮液的依赖程度也较高。截至今年6月末,宜宾市商业银行的公司存款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为约395.35亿元。而五粮液在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五粮液存放于宜宾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为129.09亿元,占比超过了三成。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产质量方面,宜宾商业银行承受一定压力。虽然不良贷款率得到控制,截至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27%、1.77%、1.76%和1.72%,但不良贷款余额出现增长,分别为8.04亿元、7.73亿元、9.04亿元和9.44亿元。
未来放闸的可能性较小
最近几年银行A股上市明显放缓。2020年至2022年分别有1家、4家和1家银行上市,与2019年的8家相比差距明显。
2022年4月,江苏大丰农村商业银行未能通过证监会首发,打破了银行类金融机构IPO「逢会必过」的惯例。此后,2023年再未有任何银行上会,银行上市明显遇冷。
今年截至目前,不仅没有银行成功实现上市,而且在排队等待IPO的银行中,已有3家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使得排队企业数量减少至7家。
在「等候区」的7家银行里,上交所主板有3家,分别是湖州银行、湖北银行和昆山农商行。其中,湖州银行的审核状态为「已问询」,而湖北银行和昆山农商行则处于「已受理」状态。深交所主板则有4家银行,包括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和东莞银行,审核状态均为「中止」。
「今年的资本市场整体较去年表现稍好一点,但IPO仍呈现收紧趋势,未来短时间放闸的可能性较小。」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明年预计中小银行登陆A股市场的可能性较小,有银行可能会转战港股市场。
面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上市难度,今年年内已经有部分银行尝试转向港股市场。前述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选择赴港上市的企业明显增多,主要是为了规避A股市场的监管压力,投资人寻求退出渠道。
「港漂」银行股估值偏低
但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转战港股市场也许并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比如宜宾市商业银行,2023年首度递表失效后、今年3月再次递表失效,直到近日才有了进展。还有在港上市八年多的锦州银行宣布退市,股价从上市首日开盘价的4.67港元/股跌至退市时的1.38港元/股。
此外,中原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等在港股挂牌的银行,其股价均已跌至1港元/股以下,沦为所谓的「仙股」。以哈尔滨银行为例,虽然其股价自年初以来上涨了38%,但截至12月24日收盘时,该行股价仅为0.330港元/股,市净率为0.065倍。总体来看,港股市场上的内地银行股交易并不活跃,例如中原银行、泸州银行、九江银行在4月9日全天均未有成交记录。
不仅在二级市场上股价表现较为一般,在港上市的银行在分红方面也表现得并不理想。根据Wind数据,2023年仅在港股上市的16家银行中只有10家进行了分红,总金额为85.2亿元。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甘肃银行、中原银行、渤海银行和九台农商银行等6家银行选择了不进行分红。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港股上市的银行之所以不派发股息,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业务发展和监管环境所致。一方面,部分中小规模银行发展较为迟缓,收入提升空间较小;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要求促使一些银行将利润再投资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港股市场对内地中小银行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其估值普遍偏低,且港股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有限。此外,银行股,特别是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较弱,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投资者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缺乏积极的预期。」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