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很多人分不清「(对)现象(的描述)」和「观点」?

2024-09-29心灵

因为我们的认知模式中自带了 推断(inference)的部分。

看下面这一幅图:

图中有一块黑色还是两块黑色?

我们倾向于说一块黑色的东西被一条红色的东西挡住了。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两块黑色,那么我说难听一点,你怎么知道左边的黑色是一块黑色,而不是两块甚至多块黑色的东西叠起来或者无缝拼接起来的?实际上你也看得见缝隙,对吧。那么问题来了:几条缝?

更进一步,如果你能看到图像的边框:

你大概还会说这个红色的玩意儿它没显示全,上下其实都越过了边界。——我们不仅假定了黑色是一体的,而且假定了两个色块之间有一个空间前后关系,还假定了红色没有显示全。那么,这是事实吗?谁知道呢,这是我瞎几把画的,没有任何现实对象与之对应。

也就是说,关于同一性、整体性(或者说完整性)……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我们习惯性就默认了的。

再举个例子,你看到了一段视频,然后说:小球 甲 撞了 小球 乙, 导致 小球 乙 动了。

这也是我们经常会下的一类判断,因果判断。

表面看上去,这些陈述毫无问题。它们不是在陈述观点,是在描述事实。

但是,如果人类对于因果判断的准确度真有那么高,那么我们也不会被魔术欺骗。

魔术欺骗的原理有很多,我觉得「同一性错乱」和「嫁接因果」算是常见的。

在面对魔术的时候,我们有至少一种正确的描述,以及至少一种错误的描述。

错误的描述种类当然有很多,但是总体上就是 魔术师让你觉得惊奇 的那种描述。比如说「他飞起来了」「牌穿进去了」「碎掉的纸牌复原了」……你以为魔术师手上的那个道具和你刚才看到的是同一个,然后你推理出来了瞬间移动。又比如说,你认为是魔术师在这一侧的动作导致了那一侧的什么情况发生,但是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和后台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罢了。

而正确的表述呢?正确的表述其实不要求我们理解魔术的原理,我们只需要实事求是地陈述了发生了什么就行了,摒弃掉那些我们猜测的部分,比如说:苏格兰至少有一个羊形的物体,它至少从一面看是黑色的。

于是乎,你会发现,在这种高要求之下,我们对于现象准确的描述将会变成割裂的,无因果联系的。比如说,就像电影一样:电影文件(不考虑压缩),被存储成了一帧一帧的图像,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帧图像描述出来。over。你可以说这里有时间先后关系,但是你不能假定两帧之间相同形状、颜色的物体是相同的,自然更加不能假定有什么因果关系了。

当然,我们能可以放宽要求,比如说,只要小球还在我们视线内,我们就假定它还是同一个小球,但凡它被遮挡了一下,我们就要怀疑偷天换日的可能性了,不管是被手、布还是什么别的东西遮挡。

回到小球碰撞和因果问题上,你不能说小球 甲 撞了小球 乙。因为完全有可能是小球本身有运动和停止的机制,实际上发生的事情是背后的操控者用提线木偶之类的方式,而你听到的清脆的碰撞声可能是配音。

你用高速摄像机或许能更好地判断,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有高速摄像机对着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在拍摄。人眼整体上是很菜的,并且人也不善于计算加速度。我记得有一个魔术师或者是杂耍家的表演就是利用短暂的滞空(因此加速度产生的速度很小)让人觉得惊奇。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语境下的描述,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带着 point of view(观点)的。

接着谈魔术。「从观众的视角看」是一个 观 点。从魔术师的视角,魔术师助手的视角,导演组的视角,托的视角,是另外的 观 点。

这里的「观 点」就是「观看魔术」的「点位」。字面意思。你不可能不带观点看这个世界。哪怕离开魔术也是如此,你从某个视角能看到撞击发生了,甚至你借由同个视角的行车记录仪录下来的东西反复观看你也看不出问题在哪里。而实际上呢?可能刚好一个错位,让你以为这两个人发生了碰撞。也就是说,换一个视角,结论可能就不一样了。

对于比较硬的撞击,我们姑且还有油漆转移,比如说不少空难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到底是谁撞了谁,以什么样的角度。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情况来说,我们什么都没有。或者,哪怕有点什么,证据也丢失得很快。你不能指认一个人是罪犯,你只能陈述自己在现在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对于过去的记忆,记忆的内容是,在当时自己有看到一个长相和这个人/画像有一定相似度的的对象。在做了如此多的 hedging 之后,你的判断还有意义吗?甚至都不是「我记得……」,而是「我感觉我记得:似乎当时……」,你感觉你记得你就记得吗?你记得似乎是这样,就真是这样吗?——直接叠了至少两层怀疑。你可能确实不记得了,你的记忆是你当下「伪造」或者「重写」的,又或者,哪怕你记得了,但是你真的有一个整体性的视角吗?有没有可能你只看了羊的一面就说这是一头黑羊了?而实际上却是有一头黑羊,但是你看到的仅仅是一个黑色的可动立牌。

对于记忆的不可靠性,有一个这样的视频:摄像机绕着房间拍了一圈,乍看之下毫无问题,但是第二个机位告诉你其实在这拍摄一圈的过程中,有一群人藏在第一个镜头的死角位置更换了一堆布置。但是可能我们第一遍看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

当然,这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可能性不大,毕竟做事情是会发出声响的……吗?二三十年前在广州遭遇过扒手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你裤兜里面的钱包就这样没了,另一些时候你可能在街上看到一个人背着一个被割了一个口子的包,而受害者却浑然不觉。

这似乎和同一性是一个问题:在默认的情况下,我当然知道我的 钱包 在 包 里,钱包没变,包也没变,包 和 钱包 构成的整体没变。因此,我有知识,我知道我的钱包在包里面,我的包没有被拉开拉链或者被割开一道口子。——但真的知道吗?或者这样说,在两个相近的可能世界中,你的 心灵状态(mental state) 和 判断 的 依据(evidence)是类似的,比如说:我的钱包在包里面,因为我今早把它放进去了。但是,在可能世界 A 中,它被偷了,在可能世界 B 中,它没被偷。

严格来说,我们当然会说在可能世界 A 中,你不能再说你自己依旧知道「我知道我的钱包在包里面」,而至多只能说「我记得我早上把钱包放在了包里面」。但是,由于 A 和 B 这两个可能世界是我们 认知上无法分辨的(epistemically indiscernible/indistinguishable)。那么你有什么样的证据证明自己在世界 B 里面而不是 在世界 A 里面呢?

也就是说,从严格的视角触发,我们几乎没有什么知识。在钱包被偷 和 没被偷的可能世界中,我们拥有的证据是一样的。既然这个证据在前者中无法支持什么,那么在后者中我们断定钱包在包中的证据也不充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知识。实际上我的立场是反过来的:我不认为知识需要是正确的(符合事实的),或者说,我不认为存在那种坚硬不可错,并且还可以拿来用的经验事实,我也不认为观点就比对现象的描述低了一等。

这里的很难分一个高下出来。因为你在掘自己的地基。掘完了,自己摔下去了,但是不仅仅是观点摔下去了,事实也摔下去了。

事实本就是伴随着观点陈述的。陈述本来就是人类的行动。世界就其自身而言根本不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