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老牌上市公司金花股份( 600080.SH)的制药主业迎来新动向。
截至2024年12月末,该公司募投项目——草堂西安金花制药厂搬迁扩建项目,现已建成,2025年全面投产,待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能70亿元,实现利润7亿元。
长期以来,金花股份旗下「金天格胶囊」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但由于产能限制,销售一直徘徊在8亿元左右,急需扩大产能。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将提升至年产能70亿元,以此带动业绩提振,公司将此举称为「二次创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金花股份创新药研发上,亦有数个项目在推进:2024年12月,该公司投巨资签订3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研究协议,获批后将在草堂生产基地全面投产。
一面拓展产品线,提升产能,一面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结构,在制药企业不断分化的当下,金花股份正围绕制药主业寻求全新增长点。
年产能将至70亿
金花制药厂搬迁扩建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园,项目占地面积119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7亿元左右。
据悉,草堂搬迁扩建项目作为人工虎骨生产基地,主导产品人工虎骨粉/金天格胶囊,是经CFDA批准的国家一类新药。作为天然虎骨的替代品,金天格胶囊是中成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头部,在骨科临床中成药领域一直保持前列。除此之外,「金花牌」转移因子系列药、儿童系列药等,销量也一直稳居市场前列。
随着公司产能不断扩大,原有厂区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新厂区2025年全面投产不仅极大程度为产能解渴,也有望打开公司业绩、产品线的未来空间。
具体产能,可对比产销情况来看,2023年,公司四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是,金天格胶囊1230万盒、转移因子胶囊681万盒、转移因子口服溶液593万盒、开塞露5321万支,对应的销量分别是1324万盒、589万盒、552万盒、5336万支。
其中,金天格胶囊、开塞露已经是销大于产,前者又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以人工虎骨粉为原料,库存量仅3万盒。
表现在业绩上,2024年前三季度,金花股份实现收入4.19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3077万元,同比增长807.59%。
金花股份相关负责人称,「各类产品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由于产能限制,销售一直徘徊在8亿元左右,急需扩大产能,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原产能8亿元提升至年产能70亿元,将极大提升金花股份的产能、利润。」
对金花股份而言,对该产线可谓期待已久。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项目建设初期,金花股份董事长邢雅江就明确要求,要有科学化、前瞻性的规划意识,以建设成为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化的药品生产基地为标准,确保新厂区生产二十年不落后。
据悉,该项目通过对数字工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以及对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体系的联合运用,该项目实现整体业务全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可追溯、电子化,提高生产效率。该高标准打造的产业园区,成为省市重点观摩项目,获得了政策资金支持。2024年,累计获得中、省专项无偿资金支持4000万元。
创新药即将投产
不止老产品期待借此「扩围」,公司创新药的「未来」也与新基地相绑定。
仅2024年12月一个月内,金花股份投巨资连续签订3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研究协议,获批后也将在草堂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分别是:用于骨质疏松、肥胖、增强化疗敏感性等疾病防治「耐瑞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药复方颗粒「通塞颗粒」;用于慢性肾脏病「双参苓颗粒」。
这也意味着,金花股份除了人工虎骨这张「王牌」外,多年锚定创新药的成果终于要接受市场检验,产业版图有望再添「新将」。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三种药品均为国家一类新药,且融合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机制。此外,这三款创新药研发均涉及到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金花股份通过与外界强强联手,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产学研生态构建的长远战略布局正逐步起势,将多款药物从实验室带向市场。
据悉,早期金花股份与王松灵院士团队共建西部金花院士工作站,投入研发资金7220万元,配合王松灵院士团队完成「耐瑞特」药物的科研成果转化。值得一提的是,王松灵教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之外,也是中国口腔医学界首位科学院院士,其还担任着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院长等医学界关键职位。
另外,金花股份还在近期与河南中医院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就国家一类中药创新药「通塞颗粒」签署科技成果转让协议,帮助原研团队完成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申报,将药物成功带入市场应用。
金花股份与同行企业的合作,也引得成果落地开花。「双参苓颗粒」作为其近期推出的第三款创新药,经前期充分的评估分析论证及双方实地调研考察,金花股份与中药开发头部研究机构北京盈科瑞创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签署科技成果转让协议,保障药品成功转化至市场端。
值得关注的是,金花股份创新药并未选择骨科、免疫等老本行,而是向口腔、呼吸系统、肾科等新领域合作开发,且所涉及多为中成药,产品普遍进展快,毛利率高,无论是产业研发还是商业模式都较为成熟,往往能够迅速打开产能空间,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建立新的护城河
从搬迁项目向深透视,金花股份传递出转折信号——制药行业压力增大情况下,其正积极走出「老城池」,希望通过创新药来继续加深护城河。
这两年,公司先是剥离了长期亏损超15年的金花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可以更好地聚焦制药主业,将「弹药」留在市场拓展、新品研发等。同时处理好如2023年支付、 计提中小股东诉讼赔偿影响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影响。
将时间线拉长,若排除计提、支付赔偿等因素,金花股份近些年主业发展稳健,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回到主业造血上,当下制药企业市场分化,投资者重新审视创新药物研发价值回报率,金花股份意图大手笔研发投入来拓展业务版图,根据金花股份披露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而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9%,无疑有利于其在强化医药主业上拥有更强的话语权,打造自身「第二曲线」。
实际上,国家近年来频频对医药行业开展政策支持,多次提出「鼓励创新药研发、加快新药上市」等论述。
譬如,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旨在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创新药功成名就固然耀眼且回报颇丰,然而,就药物本身来说,研发主体或所属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对其在专利期内兑现市场空间至关重要,通俗来讲,在创新药漫长的发现、研究、试验、审批路上,能跑出者寥寥,只有实现商业化销售,才真正拥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而与孤立的研发团队对比,商业化能力是上市公司率先研发转化的独特优势。据悉,金花股份攻关全新产品之后,刚才提到的三个国家一类创新药将在其草堂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实现整体业务全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可溯源。
药物领域之外,金花股份也在多方面发力,布局医药大健康领域,尝试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金花股份正在全力开展的药食同源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伴随着高端生物制药创新、中药健康产品研发、大健康产业园项目的推进,金花股份提出「百年金花 市值千亿」的目标,是否能如期实现,眼下或许是一个关键节点。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