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执业,在各种领域都工作过,包括公立/私立医院、军队、大学、社区私人执业,可以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总的来说: 在北美的话,心理治疗一样也是比较昂贵的,但存在一些渠道和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虽然说这些方法目前在国内并不适用,但也许对将来的政策和制度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前提: 我们这里说的是针对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疗,并不是健康人群的心理咨询 。就像题主说的,对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存在两种干预方式,一是药物治疗,二是心理治疗,而这两者并不可以互相取代。比如我专长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不存在有效的药物治疗,就目前来说,心理治疗是最有效的干预方案。
首先,我不认为「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治疗的费用。如果我们说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比如远程视频)提供心理治疗「,那么单纯地改变心理治疗的提供方式,并不会对费用产生多少影响。
比如我在的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临床心理学家现在一般收费标准为225-250加币/小时。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又因为最近这两年疫情影响,很多患者和心理学家开始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来进行心理治疗。好处也是有不少的:患者不存在堵在路上,患者可以舒舒服服地留在家中,患者不需要考虑孩子托养的问题。
但是不论是」面对面做治疗」还是「网络远程做治疗」,我们收费都是一样的,不会说因为「网络远程」就减少费用。 原因是:作为心理学家,我们依然需要有个实体的诊所,我们需要付房租,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执照和执业保险而付费,我们需要请前台的秘书,我们需要购买电子医疗档案系统,我们需要付费维持网站和电邮系统,我们需要承担营销和税务等费用。总有一部分的患者会想要接受「面对面的治疗」,所以没有办法把费用给减下来。而且就算可以稍微降一点,也没有多大的差别。
如果说是借助「互联网」去做精神疾病的自助(self-help),或者说用人工智能去提供心理干预,理论上来说的确可以大幅度减少费用,但是我不认为「自助」或者「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真人提供的心理治疗「。
在北美来说,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减少心理治疗的费用:
选项一:加拿大存在公立医院系统(与美国不同,加拿大是全民医保),患者可以免费地获取较高质量的心理治疗。 但是可以获取怎样的心理治疗、需要等候多长时间、心理治疗的质量如何、谁来提供心理治疗,这些情况就要看患者所在的区域了。
总的来说,如果患者住在大城市,而且这个城市正好有大型的大学,大学下又设有医学院,那么大学附属的医院一般都会提供不错的精神健康服务。这些大型教学/研究型医院一般会有更为细分的精神健康科室,比如抑郁症科室、焦虑症科室、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科室、物质滥用科室等。在超大型城市比如多伦多、汉密尔顿、渥太华、温哥华等,会存在更大的精神专科医院,里面甚至会有饮食障碍症科室、边缘性人格障碍科室、神经心理学科室、司法心理学科室等。
这些大的医院一般会雇佣博士学位的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不少的心理治疗直接是由心理学家来提供的。
但是如果患者住在小城市或者农村的确,那么附近的医院就不一定有那么好的精神健康服务了。最常见的情况是,小城市的医院会有一个「一般性的精神健康」科室(General Mental Health),也就是说什么精神疾病都会往里面塞,科室里一般不会雇佣博士学位的临床心理学家,最常见的是护士或者硕士学位的社工来提供心理治疗。
公立医院的心理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
- 完全免费。
- 一般采取「循证疗法」,几乎所有诊所都是提供认知行为疗法CBT。
- 效率优先,所以心理治疗往往都是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
- 质量存在层次不齐,取决于城市大小、医院大小。
- 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是特别专门的科室(比如我之前工作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科室),患者可能要排队两年。
其实不只是加拿大,不少发达国家都是采取「全民医保」的政策(也就是「看病不要钱」),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一样涵盖了心理治疗。 在英国,患者也是一样可以在NHS系统里免费看到临床心理学家,免费接受心理治疗。而在澳大利亚,全民医保Medicare每年可以报销20节心理治疗。以上信息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选项二:使用自己所有的健康保险(health insurance),从私人医疗系统获取精神健康的服务,这里的私人医疗系统既包括私人医院(这在美国更为普遍,但是加拿大也存在),也包括社区中私人执业的精神健康从业人员(比如心理学家、临床社工、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
美国和加拿大唯一的差别就是,加拿大的大型医院都是公立的,而美国的大型医院都是私立的。
但不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大多数有全职工作的人都是有健康保险的。健康保险要么是自己私人购买,要么就是因为有工作,通过工作单位购买。我不完全了解美国的情况, 但是一般的大型企业都会强制要求它的雇员参与企业的「健康保险计划「,也就是说这份健康保险员工要出一部分钱,然后企业也会出一部分钱。
一般来说,这些健康保险都是保全家人的(当然也可以选择只保自己一人,但这并不划算)。也就是一个人工作,可以通过单位的健康保险来保全家(包括孩子)。当然具体的保险金额、涵盖范围、每月缴纳的费用,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我的理解是,一般来说是几百刀(加拿大)到一千刀出头(美国)?我不太了解美国的情况。
在加拿大的话,因为「全民医保」不涵盖牙医、配眼镜/验光、药物、私人的精神健康服务,所以大多数人也需要购买健康保险,但是因为有全民医保,所以健康保险并不贵。
通过个人的健康保险,患者可以去看私人执业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费用都在相对一致的区间内,然后有的是可以直接由保险支付,有的需要自己垫付然后向保险公司报销。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比如物质上瘾、饮食障碍、严重抑郁症等),有的时候可以通过个人的健康保险,前往私人的精神健康医院接受治疗。 但是这个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得到保险公司的审核和批准,不一定会同意,而且同意了的话可能就允许一次。
通过个人的健康保险,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 健康保险有限额,有的一年只允许500刀,那这看心理学家两节就花光了,有的一年可以有几千刀,那就一般够用。
- 私人执业的专业人士在质量上可能比公立医院系统更为「层次不齐」,因为他们比较少有机会通过系统获取培训、交流、研究、教学的机会。
- 有的私人医院是比公立医院更好的,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心理治疗。
- 不论是看私人执业,还是私人医院,都是相对较快的,不需要像公立医院那样一等就是一年。
选项三:如果在心理治疗上花去了不少费用,既不被「全民医保」报销,也不被「个人健康保险」保险,那么可以在每年申报个人所得税时(income tax),用心理治疗的花费来抵扣应缴纳的个税,这一项所得税抵免称之为「医疗费用」(medical expenses)。
这个没有太多需要解释的,如果说某人必须要去私人医疗系统接受精神健康服务,要么是TA没有个人的健康保险,要么是TA的费用超出了保险的保额,那么TA可以用自己的心理治疗费用去抵消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情况,还是要咨询税务师。而且我不太熟悉美国的情况,但一般来说,只要医疗费用超过了个人收入的某一个百分比,就可以来抵消个人所得税了。
如果说某人因为精神疾病,没有办法工作,没有办法获得收入,那么可以凭借医生或心理学家的证明,从而注册为「残障人士」(disability)来获得税务上的优惠和福利。
选项四:除了公立医疗系统和私立医疗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获得免费或低费用的心理治疗,那就是各种公益组织,这些公益组织有的是由政府所支持的,有的是完全民间自发运营的。
比如在加拿大,大多数城市都存在一个机构叫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他们有提供一定的精神健康服务,包括心理治疗。一般来说,因为他们的经费有限,他们不会雇佣精神科医生,也很少雇佣临床心理学家,更多的是护士和社工。
还有很多本地的公益组织,会在紧急状况下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心理治疗/咨询,但是一般都是属于「walk-in」无预约的性质,不存在长期获得心理治疗/咨询,而且可能对患者有要求(比如遭受家暴的女性受害者等)。
公益组织的心理治疗存在这样的特点:
- 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公益组织。
- 提供的心理治疗极其有限。
- 一般只提供短暂的心理治疗/咨询。
选项五:特殊人群可以在某些机构获得一定的精神健康服务,包括心理治疗。
比如大学生: 可以前往大学的心理咨询部获得心理治疗/咨询,但是一般有次数的限制,一年就那么几次,而且不一定每次都是同一位治疗师/咨询师。
比如在工作中受伤而患上精神疾病的患者: 可以通过「工作保险」来获得心理治疗,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这个保险组织叫做Workplace Safety and Insurance Board(工作场所安全和保险委员会)。患者可以在社区中通过私人医疗系统获取心理治疗,然后工作保险会全额支付。
比如原住民(aboriginal): 可以申请特殊的政府拨款,通过私人医疗系统获取心理治疗。
比如军人: 自己有独立出来的精神健康服务系统,或者是通过退伍军人部来获取心理治疗,他们是真的不用愁。
选项六:一般人可以前往本地大学心理学系下的心理诊所(如果这所大学设有临床心理学项目的话),获取较为平价的心理治疗,但是治疗师都是正在攻读博士的学生。
比如我现在任职督导的大学(其实就是自己的母校),设有一个心理诊所,主要是承担教学任务的,而这个诊所有向大学的学生以及本地公众提供低价的心理诊断和治疗。价格多少一般由患者的收入决定,因为这个诊所不是为了挣钱的,所以他们并不在意收费高低。
但是唯一的差别是,提供心理治疗的治疗师是尚未毕业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学生,他们有接受督导。好处是,这些大学的心理诊所可以提供较为长期的心理治疗。
大概就以上这些选项了,如果快速总结一下:
- 如果本地存在大型医院的话,可以前往公立医院(加拿大)或者私人医院(美国)获取心理治疗(低收入者或中产)。
- 如果本地不存在大型医院,或者医院等候时间太久,或者本地医院不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服务,那么可以考虑本地私人执业的心理学家、社工、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中产)。
- 如果没有个人的健康保险,也没有公立医院,可以考虑自费之后抵消个人所得税(中产),或者考虑大学的心理诊所,也可以考虑公益组织(低收入者)。
我觉得对于国内来说,我们可以汲取经验的地方有:
- 完善全民医保的体系,加大对精神健康的投入,首先做到公立医疗系统可以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心理治疗。
- 同时鼓励个人健康保险,建立起心理治疗领域的执照与监管体系,部分患者可以从私立医疗系统获取心理治疗,关键是要有监管。